Biotech的困境:破发、并购、卖身!出路在哪?

以下文章来源于药智网 ,作者茴香

一年之内,Biotech从资本市场的“宇宙中心”,跌落凡间。


在过去几年里,伴随着创新药发展窗口期的到来,无数中小型Biotech异军突起,在资本市场一路高歌,更有不少野心家,喊出了“从Biotech到Biopharma”的口号。


不过,资本向来不会长情。


随着生物制药领域失去往日辉煌,Biotech面临融资困境、管线研发放缓、合作遇冷等“寒冬”现象,破发、并购、卖身已成为常态。


譬如,近日云顶新耀退回Trop2 ADC的权益,被市场普遍认为对经营状态不自信的表现,果真如此?亦或另有一片天地?


诚然,在通往创新药的珠峰上,一路都是Biotech的“冻死骨”!中国Biotech之路,下半场如何继续?


“创新”启示录


何以成为Biotech中最闪耀的星星,云顶新耀的回答一定是:创新。


2019年一个普通的春日,云顶新耀与Immunomedics却在一场意外邂逅中结缘:


云顶新耀以6500万美元的预付款+7.7亿美元的里程碑金额,从Immunomedics手中拿下了Trodelvy的权益,正式结姻。


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云顶新耀的眼光足够老道,ADC发展至今火爆异常。


随后,抗毒传奇吉利德的加入,更让资本市场异常兴奋:


以2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Immunomedics,直奔Trodelvy而来。


不负众望的是,拿下Trodelvy的云顶新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很快使其在新加坡和国内获批上市:


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一种为针对转移性疾病的治疗)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成人患者。


在此期间,云顶新耀顺利赴港上市,市值一度超过200亿港元。


鲜花与掌声下,云顶新耀带着自己的创新策略,实现了登顶珠峰钱前的小目标。


掌声戛然而止,云顶新耀却选择了卖出自己的拳头产品。


“ADC领域形式严峻,靶点、适应症高度重合,和同类型的ADC药物相比,优势欠缺。”一位不愿具名的药企总经理说道。


“种子选手”关键


近几年,得益于创新药红利期,无数Biotech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只要管线故事好,不愁眼前没钱烧”。


一大批中小Biotech,甚至过早地从“从Biotech到Biopharma”,纷纷圈地建厂、组建商业化团队等,但现金储备已捉襟见肘,强依赖于融资。


只考虑资本的故事,而较少地考虑产品的竞争力和后期市场潜力,导致在创新药领域形成了一片白热化竞争的红海。


与此同时,衍生出来的跟随型创新现象由于不是真正的创新,此时研发的新药已经不是Me-too,而是We-too。


这时,随着资本的撤离,无数Biotech危在旦夕。


云顶新耀退回Trop2 ADC的权益,或告诉了Biotech企业一个道理,寒潮下人人应自危,毕竟“保命要紧”。


“对于纯创新型公司,目前形式相当严峻,如果没有大公司输血,后面生存面临难题。”专家说道。


那么,什么样的Biotech的“种子类”选手,才能在寒潮中屹立不倒,笑傲江湖?


“独一无二”的爆款产品 

“金种子产品一定是Biotech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且必须满足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回归药品本身的研发初衷,做好基础研究,才能有所突破。”专家说道。


其次,产品的立项也至关重要。


他认为,不一定非要FIC才是好药,对于风险大、投入多、成功率低下的创新药来说,改良型新药不失为新的钻研方向。


“在带量采购、鼓励创新的大环境下,改良型新药的研发难度,介于源头创新药和仿制药之间,为药企带来丰厚回报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与投入。”


持续的现金流 

要说寒潮下什么最重要?那一定是拿在手里的钞票。


药企拥有稳定良好的经营性现金流,可以以自身的造血能力来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是利于药企健康发展的战略,而不是依赖于资本市场。


同时,不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压缩一切非必要的投资支出,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在专家看来,目前国内Biotech的发展之所以屡屡受困,主要是因为太多企业“被迫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需要厘清以上2种能力,重新复盘企业发展方向。


Biotech如何登顶


随着IPO破发成为常态,Biotech面临融资困境、管线研发放缓、合作遇冷等“寒冬”现象。


不愿具名的药企总经理却认为,这才是“Biotech群雄涿鹿,大浪淘沙始见金”。


就目前国内的大健康产业来看,中国人口众多且老龄化加快,对于健康的需求非常大,这是目前的市场情况。


但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只关心企业研发的药品是否成功上市,是否能够打入市场,才算真正的成功。


“IPO破发、出海失败,这是对国内内卷药企的警示。”


在他看来,带量采购以来,国内仿制药企降价厮杀,药品“地板价”屡见不鲜,仿制药市场一片“红海”,使一些企业将目光转向创新药“蓝海”中。


但极少企业能负担创新药的研发成本和风险。


“改良型新药或是一个好赛道。”


药企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成为“隐形冠军”,从而独占半壁江山。


“不仅如此,应该加紧对政策的研究,从欧美等先进国家的医药政策,来预判国内医药政策方向、提前布局,这些才是Biotech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煜森资本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