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富主办的“2017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年会暨第十三届金牌董秘、第十届中国最佳投行颁奖典礼”于6月29日在深圳举行,本次并购年会的主题是“布局未来-随风起舞”,其中加设了两场产业峰会,分别围绕智能制造、医疗健康两大风口产业,邀请了行业大咖、上市公司高管、PE/VC合伙人及投行业高管参与互动交流。
在其中的“健康产业的产融新格局——2017新财富医疗健康产业峰会”上,亚布力论坛创始人、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田源应邀出席并做了主题演讲:《医疗健康的全新时代》。他表示,我们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在新药研发方面属于世界第三梯队。目前政策在加速往鼓励创新方面改革,但对研发失败的恐惧却成为医药上市公司的敌人。中国现在最有钱的是这上百家医药上市公司,它们基本上都是做仿制药、投资药店、大健康服务、办医院,很少去雇国内外最好的新药研发人才,进入到最有价值的创新药研发领域,去尝试使企业脱胎换骨变成一个新药创制公司,使公司价值未来十年有十倍的增长。
田源现场照片
以下为田源的演讲实录:
非常感谢新财富邀请元明资本来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大会上做演讲,跟大家分享我们在新药研发领域和医疗设备领域投资的心得和经验。
现在随着健康领域科学研究的加速发展,每年都会看到一些新的东西。《Nature》杂志盘点去年生命科学领域有七大突破性进展,前面基因治疗和免疫疗法这两个进展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这是在生命科学领域刚刚撕开的很大裂口,对未来健康服务、人体自身认识、医疗等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变化。例如,我们以前去医院都要做生化化验来辅助诊断,以后就不只是化验,以后基因检测将会是一个医生看病的标配。免疫疗法更是这样,过去治疗癌症都是用化疗药杀肿瘤细胞,现在是调动自身免疫系统来杀灭癌细胞,这些都是革命性的、历史性的变化,开始有效治疗过去治不好的癌症,给拯救生命带来希望。
快速爆发的市场
我们国家的医疗总费用占GDP的比例2015年达到了6.2%,和OECD国家平均9%相比是比较低的,跟美国17%相比更低,所以健康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大,这个巨大的市场正在展现出来。
目前总体来讲,由于中国的人口多、基数大,人口老龄化到来,我们的医疗水平比较低,比较癌症病人的5年生存率,美国是66%,中国是30%多一点,相差一半。为什么很多人跑到国外看病,就是由这个差距决定的。
中国医药产业在三个方面正在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主要包括人才面的变化、政策面的变化和资本面的变化。人才面的变化是最快的,主要是国外从事生命科学、特别是在医药领域工作的资深专家最近几年大批回国发展,这些人回国直接带动了新药研发行业的发展。你到各个地方看新药研发公司,很多都是海归博士们主导的,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新现象。中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有很多非常聪明的人都去美国读了生物、化学专业,之后在美国大学、研究机构、药厂工作,最近十年来,这些人开始回来了,他们在美国训练了很多年,有的做教授,有的做了大公司的高管,有很丰富的经验。例如第11批千人计划中引进了565名创新人才,其中有1/3曾经从事生命科学相关的工作,这是现在医药行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从政策层面来看,2016年中央政府第一次把健康发展战略专门列入国家计划,制定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个纲要基本上把未来市场发展规划讲清楚了,未来我们国家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从现在的水平发展到2020年的8万亿,再发展到2030年的16万亿。这个跨越式增长,将创造一个巨大的市场,大家知道过万亿的行业就是一个很大的行业,况且它是一个16万亿的行业,大家知道房地产是一个大行业,健康行业会是一个比房地产还要大的行业,非常有前景,值得投资者关注。
在人才不断增加,国家政策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资本市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2011、2012年的时候,新药研发行业其实没有多少人关注,我是从2012年开始投资第一家生物医药企业,当时是在美国投,那时国内投资人都非常不看好风险大的新药研发企业,感觉这个市场很冷清。最近几年突然发现市场越来越热,现在新药研发投资非常热,从下边这个图中可以看到,各种资本在大规模地进入这个行业,前不久有个投资专家在一个健康产业投资会议上说,大概七八年前全国投新药的基金只有20多家,现在可能有几百家,资金规模也非常大。这是一个新的趋势,这个趋势目前还在发展中。
前面讲的是宏观的情况,接下来讲讲中国市场销售药品方面的国内外比较。
从全世界的疾病来看,由于人的基因是非常相似的,所以各种疾病和治病的药也应该是相同的。但是从中国的药品销售来看,却不是这样的逻辑关系,全世界销售量大的10种药,大部分是生物大分子药,而中国销售量最大的十种药却跟国外几乎销量最大的药完全不同,中国有些药的销售额非常巨大,医生都愿意开,但是能不能治好病并不清楚。在国外治疗严重疾病的药都是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而我们国家有些销量很大的药,缺乏有效治疗疾病的循证医学证据。我相信,将来中国卖得最好的药会向世界上卖的好药靠拢,现在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趋势,比如PD-1就有这个可能。
过去,中国在新药研发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从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审批监管、采购支付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我们国家新药研发行业的发展。正是因为这些问题,与全球先进国家相比,中国虽然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新药研发方面,是世界的第三梯队。
但是最近几年,深刻的变革开始发生。从2015年以来,国家药监局在促进新药研发方面有很多新的重大政策出台,把过去对新药研发限制性的政策几乎全部取消了,而且取消得非常彻底,甚至到了过去难以想象的程度。一个是新药快速审评,过去拿一个临床批文要排队好几年。现在改革了,一种新药如果是能治疗急需疾就可以走绿色通道,最快的审批速度甚至可以缩短到几个月。大家知道投资药企的价值,时间是最关键的,因为专利是有时间的,你批得越慢,等你的药刚刚上市不久,也许别人就能仿制了。
再一个是鼓励创新,这里面有两项制度非常重要,一个是上市许可人制度。过去你要做新药研发,你不仅研发新药,还要有药厂,你自己研发的药要在自己的药厂生产才是研发。现在是走向国际惯例,我是一个研发公司,我研发好了可以让别的药厂生产,我全力以赴研发,我不去管生产、销售,这个制度就叫“上市许可人制度”。这个东西产权是我的,我可以卖出去,也可以租出去,这个制度出来就解放了研发新药的生产力。
今年以来,新药审评制度改革的2.0版本出来了。今年有5个文件在征求意见,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政策是鼓励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新药研发多中心临床试验。以前,跨国公司多中心临床数据是不可以用来在中国申请新药批准证书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做完多中心临床工作之后,要回到自己的国家去获得批准才能在中国申请上市,这样进入中国的时间就会很长,现在如果做了多中心的研发,结果好的,可以在中国申报临床上市,这会推动跨国公司,海外的大量拥有新药研发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给它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当然也给我们的新药研发公司加大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中国加入ICH也是非常重要的事,加入这个组织意味着中国的门要打开,中国在2017年的改革会大大地加快中国新药研发的速度。
一种新药=1600亿美元市值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谁在新药行业里玩。
一个常规的新药研发的流程,按照传统的说法是需要开发10年花掉10亿美金,才能研制出一个新药。这个魔咒使中国几乎所有的新药上市公司都感到恐惧,中国的医药上市公司基本上做的都是仿制药和中药,从临床前算起,90%的新药研发都是不成功的,只有10%左右能够成功。因此,很多企业都不敢做这样的投资。我们需要向美国先进企业学习,在美国有些引领行业发展的公司走在我们的前面,成为我们的榜样。
有个公司叫基因泰克,这是1976年由两个人成立的,一个科学家,一个企业家,这是美国第一家生物医药企业,这个医药企业最重要的产品就是人工胰岛素,这是由他们发明的。这个公司诞生了以后,开拓了生物药的时代,最终它以480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瑞士的罗氏公司,但是这个公司依然被称为生物医药研究史上奠基性的榜样公司。
另一个公司叫吉利得,这是一个最新的公司,这家公司在现在被称为是一家神奇的公司,它神奇在什么地方?它研究出一种药,可以用82天的时间把丙肝彻底治好,药的一个疗程的价格是9万美金,上市的第一年就销售了102亿美元,约合700亿人民币,这简直是个奇迹,这个公司的市值最后达到1600亿美元。中国还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做到这样,主要依靠一个产品就能让自己的市场价值超过一万亿人民币。
中国有没有可以参考的企业?或者说给大家启发的?最近有一个,就是浙江贝达药业,去年底刚刚在深圳交易所上市。这家公司被称为中国第一家由海归创办的新药上市公司。它被我们国家一位领导人称为医药界的“两弹一星”,它研制成功了治疗肺癌的新药-埃克替尼,这家公司目前的市值已经超过400亿人民币。在这里就可以看到一个成功的新药研发公司是多么值钱。
展望未来,这个行业现在正在发生什么事?我认为会出现轰然倒塌和异军突起现象。现在上海和深圳有200多家医药类上市公司,其中有恒瑞这样以创新见长的优秀企业,市值达到千亿以上,但是更多是市值100亿以下的公司。根据我们的研究和分析,未来十年整个医药市场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从低端仿制药和传统中药为主,转向以面向大众的新仿制药或者高质量仿制药和创新药为主。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现在有些很大的企业可能再过十年就不存在了,现在市值100亿以下的医药公司,如果没有创新能力,基本上都是被并购的对象,它们没有研发的能力,也不敢投入,所以它们会被这个市场迅速淘汰,未来3—5年我们一定会看到这个情况。所以,小市值的传统药企如果不投资技术创新,基本上就是只有壳的价值。这个大的趋势一定会发生,未来甚至包括一些比较大的医药企业都可能会发生轰然倒塌的情况,它可能今天看样子还撑着,但是一旦这个行业的新药不断出来,它的药就卖不出去了,即使这个公司有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的销售队伍,它可能完全没有价值。
风在变,不要恐惧投入研发
中国医药市场经历了十几年的大扩容时代。这个市场是医保制度改革带来的,由于国家财政支付从几乎只是对少数人有医保到全民有医保,经过这样一个转变以后,财政支付的医疗卫生总费用从1990年的约100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3万亿元,整个社会的医疗卫生总费用增长到2016年的4万亿元。这些钱大部分进了医院,又从医院进了药厂,所以药厂在过去的黄金十年是赚了很多钱的,很多药厂老板都是非常有钱。
过去市场大扩容时代,也是一个不讲质量的时代,是销售为王,一个药厂甚至有上万人盯着医生和医院,把钱掏出来。现在这个时代应该过去了。未来要改变销售为王,发展以科学为基础的新药研发,以疾病治疗有效为王,有真实价值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新模式正在诞生,我们现在就把这个发展形容为攀登珠穆朗玛峰。在登山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有人死在登山途中,沿途可以见到白骨,这些白骨就是现在那些研发或者商业模式过时的医药公司。
尽管如此,中国未来的辉瑞、基因泰克等公司已经出现在市场上。我们是投资这些企业,还是投资那些没有希望的企业?最近两三年,由于新药研发制度改革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大量的资金拥进市场,中国开始出现第一次新药研发泡沫,市场上研发新药的企业的估值在快速上升,有价值的企业估值在增加,没有价值的企业估值也在提高。这个情况以前很少出现,而现在我们就处在这个过程中。我曾经去看一家新药研发公司,这家公司创始人告诉我,在我来之前已经有60家基金来过了。从我们的观察来看,只有少数新药研发企业是金矿,很多新药研发公司无论从人才还是资产、研发、企业管理等方面来看,其实不具备长期价值,但是也在市场上也能找到钱,也有人投资。
对于新药研发公司的创始人来说,贪婪和过度自私是他们自己的敌人,会成为新创公司获取资本的重要的障碍。你跟他谈的时候,他给你一个很高的估值,说我这个东西值很多钱,其实从我们专家团队的角度来看,它不值这么多钱,这样就不一定能找到真正好的投资者,因为在这个市场上比较专业的投资者是少数,找到“smart money”或者好的投资者很重要。所谓“好的投资者”就是具有专业能力的基金,他们对药品研发的理解,对这个药本身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对你未来竞争对手的情况,可能有比较多的了解,可以承担领投的责任。这种企投资者比较少。大部分投资人是跟风的,一旦一个新药研发企业有知名基金领投,跟投的基金会扎堆而来。上个月我在一个新药研发企业会议上的会讲过,创业者一定要克服自己的过度贪婪,以合适的价格拿到钱很重要,不是越贵越好。把自己企业研发的新药往前推进,真正看到价值了,你再去提高价格更好,可以去融更多的钱。在你还没显示价值的时候,你不要那么贪婪,否则你很难找到很好的钱和很好的投资人。
在新药研发领域,对研发失败的恐惧是医药上市公司的敌人。中国现在最有钱的是上百家医药上市公司,但是它们基本上都是做仿制药、投药店、大健康、医院,去投一些价值比较低的项目,很少花钱去雇最优秀的人才,坚定不移地进入到新药研发领域,去尝试使企业脱胎换骨变成一个具有新药研发能力的公司,使企业的价值未来十年有十倍的增。总体上来说,对新药研发失败的恐惧统治着大部分上市公司,担心自己投资的新药研发一旦失败,公司市值马上就下来了。有这种担心而不思进取,其实是在浪费机会。现在市场上有价格合理的优秀新药研发企业。发现这些企业,想办法投资进去,未来就有希望,你如果不投,也会有人投,谁投谁有希望。
我们元明资本在过去几年投了一些新药研发企业,有美国的企业,也有中国的企业,在中美两国投资布局,我们的做法是与顶级的科学家、有成功创业经历医药企业家合作,和顶级的投资人合作,例如王晓东院士,他是中国最著名的生物学家之一;还有王少萌教授,这是密歇根大学非常有名的教授。我们还与有经验的外国投资人和基金合作,包括强生公司前副董事长和一位美联储前主席,也是我们所投资企业的董事。与这样一些在行业里面非常有经验的人一起来看项目,或者跟他们一起来投资,参与企业的董事会工作,使我们学到很多经验和知识。
我举一个例子,我认为这个公司会成为中国的基因泰克,这个企业就叫百济神州,它是第一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来自中国的新药研发企业。其上市时价值6亿多美元,现在的市值是17亿美元,这家2010年成立的公司特别像美国的生物技术企业基因泰克。基因泰克是一个科学家和一个企业家创立的,百济神州的两个创始人也是如此,王晓东院士是一位知名科学家,另一位创始人John Oyler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生物力学工程学士、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他是一个连续创业者,他们共同创建了这个企业。百济神州是一家主要研发肿瘤药的公司。它们今年在广州已经投资了20多亿,正在建立了一个生物大分子药的大规模生产企业,如果未来公司研发的新药获批上市,就会在广州大规模生产,这个正在中国做临床试验的药就是抗PD-1肿瘤新药。这个公司能够诞生于中国,在纳斯达克挂牌,未来成为一个全球大药物公司,代表了未来的方向,这样的公司是值得投资者们关注的。
怎么挑选一家初创类公司?
作为一家医药产业基金,看公司与选公司投资的原则非常重要。目前全国各地都有生物城,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生物技术企业。从我们团队成员过去十多年积累的经验看,投资就是投人,人是第一重要的。我们倾向于看到创始人有多次连续创业成功的经验,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办好一个企业,创始人要处理大量的问题,不是一个科学家或者专家就可以了,创办企业方面有经验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人办企业失败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另外是要有行业资深专家领衔或者是直接参与经营,做药这个行业不是光看中国,是要看全球的。还要有国内外市场运营的经验,熟悉行业政策和规则,另外,团队成员有成功合作历史也非常重要。
从产品和商业模式来看,我们比较倾向于投资具有原创新药资产的公司。具有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潜力,这是公司未来价值增值的最重要因素。一个药的全球价值,通常在中国只具备了1/10的价值,9/10的价值是在于国际市场。由于新药价值是全球性的,公司就要有全球做临床试验的能力,实现全球研发、全球上市。
最后,我们也非常重视股权结构,股权结构要相对集中于创始人比较好。如果股权结构已经稀释得比较厉害了,创始人的股权稀释到20%以下,对公司发展不太有利。因为新药研发是一种需要长期做下去的工作,需要巨大的忍耐力,对于创始人来说,过少的股份对他们的激励会有问题,而且这个行业是比较容易跳槽的,核心创始人带着成功的经验再开一家新的公司是非常容易的。
另外就是在早期的投资里面,我们观察在种子期投资进去的,或者是在天使轮投资的有没有知名的投资人,因为知名的投资人通常成功率比较高,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我们通过分析这几个方面,在市场上锁定最优秀的少数企业,与创始人沟通良好的情况下,进行详尽的尽职调查,我们会与公司的创始人进行多次的深入沟通交流,来判断他们未来成功的机会,最后才决定是否投资。
从这几年的经历来看,我们投资的企业基本上都不错。我们不是按照VC的逻辑投资,VC的投资逻辑是广种薄收。在新药研发行业,投资逻辑是精生精养,我们每年大概投资5家企业左右,这些企业我们力求全胜,迄今为止我们就是这样做的。这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行业,绝对不能做广种薄收的农民。你必须投到市场上最好的极少数最优秀的企业。但是,需要清楚的是,通常这些企业有两个特征,第一,这个企业要不就长得很难看,有些指标不好,但是,恰恰别人觉得它风险大的时候,它可能是最好的。第二,它已经很热之后你又挤不进去。我们投资之后,会要求进入董事会,我们继续给它寻找新的资源,帮助企业发展,帮助被投资企业发展成一家优秀公司。
在新药研发公司投资方面,我们做了多年的探索,积累了一点经验,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希望对新入行的投资人有帮助。当然这个领域是一个高风险领域,一旦一个药失败了,可能就损失很多钱,我们通常会倾向于投资有多产品线的平台型公司。像任何行业一样,投资还是要非常谨慎。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