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6月初,元明资本战略性领投美国Mevion公司1.5亿美元;6月下旬,阿诺医药宣布获得5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由元明资本领投。7月20日,亚盛医药宣布获得1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由元明方圆美元基金领投。在这三项刚刚发生的大额融资项目中,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田源博士是重要的主导者。
田源博士自2010年以来,就开始致力于推动中国资本投资中美两国生命科学创新企业,在创新药研发领域具有扎实的实战经验。尤其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医药产业环境不断变化,作为投资人,他和他的团队的投资策略也在与时俱进。2015年之前,他的目光主要聚焦在国外,寻找创新项目。2015年,被称为中国新药研发改革元年,元明资本成立,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投资了包括百济神州、亚盛医药等一系列创新公司。谈及这些,田源博士说:“我们可以说赶上了最好的机会,我们能够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
当前,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和IPO空前活跃,中国创新生物技术公司和投资者也迎来“港交所改革”的大好机遇。值此时机,药明康德深度对话田源博士,听他描述他心目中的中国医药投资的当下和未来。
田源博士是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在创立元明资本之前,田源先生曾创立中国国际期货公司,联合创立物美超市联锁企业和亚布力滑雪场,还担任过中国诚通集团董事长。田源先生获得武汉大学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获得过中国经济学最高奖---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同时,他也是香港联交所生物科技咨询小组成员和中国药促会投资委员会主任委员。
“泡沫”和“金矿”并存的时代
“中国新药投资正处在黄金时期的初期阶段,这个阶段是'泡沫'和'金矿'并存的局面。”田源博士在谈到中国新药投资现状时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在他看来,中国新药投资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类似于美国上世纪70、80年代的状态,一批新药研发公司崭露头角,公认的公司如贝达药业、深圳微芯及百济神州等正在开发或已经开发出最初的一批新药。
他认为,之所以有“金矿”,源于几个因素:中国医药审评审批政策改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尤其是基因科学的突破性进展给生物技术行业带来了快速发展;大量海归人才的聚集也大大加速了行业进步。“上世纪90年代之前,以基因泰克为代表的生物医药的繁荣持续十几年后进入了低潮甚至进入停滞不前,2010年金融危机后,以基因相关的生物科学研究带来了生物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科学界对靶标、突变以及免疫等方面的突破性认识,带动了政策和市场的改变。”田源博士进一步解释。
但随之而来的是,市场上很多项目的投资价格也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很多生物技术公司价格暴涨,有些公司在1年之内价格可以涨3~5倍,甚至一些没有价值的项目也可以融到很多钱,这些并非真实的价值。这就是“泡沫”的产生。
“到底谁是金矿,谁是泡沫,最终会由研发数据决定。”田源博士分析认为,目前之所以存在这种问题,根源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对于药物机理和靶点及数据的理解,一是新药研发公司与新药投资机构信息不对称,二是新药投资机构与市场出资人信息不对称。这两种信息不对称是泡沫出现的根本原因。当这两种不对称不断放大时,泡沫由此而生。他指出,作为投资人,要通过详实的专业尽职调查及高级专业人才的深度参与,通过严格的风险控制,才能避免投资陷入泡沫困境。
但他也同时认为:“如果一个公司能够研发出来一个重磅炸弹,无论多贵都不算贵。”
港交所一定会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
港交所自今年4月份改革以来,给近几年迅速发展的一些创新研发公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目前已经有包括信达生物、华领医药、歌礼制药等在内的多家生物研发新锐申请在港交所上市。田源博士也主导投资了亚盛医药C轮、阿诺医药B轮投资和战略性投资美国Mevion公司,这些公司都有望在不远的将来陆续登陆港交所。
大家知道,美国资本市场有收购,或在纳斯达克上市两个资本退出通道,尤其纳斯达克容纳了几百家生物技术的上市,但国内在这一方面却并不完善。港交所改革后,行业对其寄予厚望。田源博士对于港交所的未来很有信心,他坚信:“港交所一定会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
乐观有之,更多还是理性。田源博士同时指出,从改革到成熟这一进程还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监管政策和法规的成熟。目前港交所的监管策略考虑了促进发展和防范风险两个方面,比如要求拟IPO的企业至少有1个项目有条件进入2期临床,以及15亿元港币的募集金额等要求。基于风险的考量,港交所比纳斯达克的要求更加严格。二是投资人的成熟。在成熟市场上,通常有非常多的专业投资人,非专业投资人较少。因为专业投资人对一家公司的价值判断,对在研药物的机理分析,以及竞价等能力较强。但在香港市场,目前专业投资人还比较少。而投资人的不成熟,往往会带来大的市场波动性,比如一个项目的临床失败,就会带来公司估值的严重下降。这样的情况尚未出现,但未来是难免的,如何避免股价的大幅波动,需要成熟的投资人。三是生物技术公司的成熟。目前来看,我国的创新生物技术公司还需要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以应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需面临的挑战。四是专业分析师的稀缺。目前市场上还缺乏有科学素养的专业高级分析师,是这个市场的短板,补这个短板也需要很长时间。
十年后,中国新药研发领域将出现三大标志性事件
田源博士一直强调要关注创新,往远处看。“要关注创新,多看看5~10年后行业的主流是什么,要选择在行业发展的初期进入,而不是到了大家都介入的时候再进入。” 田源博士说。从元明资本的投资组合来看,可以说在新药投资上有着非常成功的历史,除了阿诺医药和亚盛医药,业内知名企业如百济神州、长风药业、药明巨诺等均在其中。
田源博士对于这些中国未来的创新能力很有信心。“我们相信,中国的优秀企业会成长为中国的“基因泰克”、中国的“辉瑞”,具有这样潜力的公司,我们会连续投资。”他预测,十年后中国新药研发领域将出现这三个标志性事件:一是“航母级”生物医药企业将出现。“十年后,中国会出现3家以上市值过千亿美元的公司,这样企业的出现也是生态系统所需要的。”二是从“海归”到“归海”。“大量海归回国创业,如信达、歌礼和百济神州等均是代表;十年后的‘归海’,意味着这一批人创立的公司将会到国外设立研发中心,实现从中国走向世界。那时整个行业水平也会升级到可以与欧美平等竞争和相互交流。”三是本土人才和本土原创新药的大批产生。“目前中国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生物技术公司的诸多原创靶点尚在孕育之中,在资本市场的助推下,一些项目资产有望成为炸弹级的新药。”
医药投资——跨界的快乐
田源博士除了是投资人,他也是中国企业家论坛的创始人、主席,同时也是中美商业领袖圆桌会议的创始人和会议主席,以及各种中美企业家高端会议的核心组织者,在中美两国商界具有非常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从事投资几十年,他参与过多个行业的投资活动。但他认为,最令他愉快的是医药行业,为此他还写过自己的心得体会——《跨界的快乐》。在他看来,虽然医药行业的投资难度大,但打交道的人都是最优秀的人才,因为医药行业本身的特点已经把最优秀的人筛选了出来,向最优秀的人学习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
最近,田源博士当选为中国药促会投资委员会主任委员。他愿意致力于此,也出于他对于行业发展的一份责任心。一方面,他希望能够提升投资人在行业的地位和影响力。“传统观点总认为,研发药物是科学家,在他看来,这种观点是狭隘的。新药投资人也是做药的人,投资人的资源分配决定新药研发的方向。就行业发展历史来看,基因泰克就是由风险投资家及和医药科学家共同创业,但是目前这一点还没有形成行业共识。”
另一方面,他希望促进行业内的合作和行业生态的健康发展,希望推动投资行业内部优秀的投资机构之间的交流,以及投资界和新药研发企业之间良好的互动和相互支持。更重要的是,他也希望一如既往,继续积极参与、改善和优化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环境。自港交所改革以来,他多次往返香港和大陆,积极推进中国生物医药企业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合作,为行业发展贡献心力。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医药观澜
关于元明资本
元明资本专注大健康领域投资并打造中美两国新药研发、创新医疗器械和高端医疗服务行业领军企业。元明资本合伙人由富有国内外医药行业投资经验的知名企业家和生物医学专家组成,具有丰富的研发、管理、创业、投资经验和深厚的行业资源。曾创立中美健康投资与研发联盟、武汉大学健康联盟、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中美商业领袖圆桌会议,并在香港联交所生物科技咨询小组、中国药促会、百华协会 (Bayhelix)、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千人计划等机构或项目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元明资本着力打造生命科技投资生态系统,对被投企业具备强大的赋能与增值能力。
关于煜森资本
煜森资本成立于2016年,聚焦国际先进的生物医学科技,旨在打造一流的医疗健康创业和投融资平台。核心团队由一批业内资深企业家、投资人和职业经理人组成,拥有丰富的研发、管理、创业、投资和资本运作经验,并拥有深厚的行业资源。煜森资本核心业务,包括天使投资、共同创业、财务顾问和专项投资基金四大板块。煜森资本秉承“投资并与企业共成长”的理念,致力于成为企业的紧密合作伙伴,推动和协助企业共同发展,与投资和服务的企业携手构建中国医疗健康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