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诺贝尔奖的免疫疗法,会是乳腺癌的下一个“克星”吗?

作者:细胞中心白泽

来源: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cellula_therapy)


我是免疫治疗,人们都说我是未来攻克癌症的希望。


可是就算从美国医生威廉姆·科利研发出“科利毒素”算起,我也只有短短一百多年的历史。比起我的前辈们,手术治疗、放化疗、靶向治疗,哪个不比我经验丰富,见多识广。


说起来,我也只是个“愣头青”而已。

 

虽说我还是个新人,但却秉承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越是难以治疗的癌症,越是不可能战胜的敌人,越是越挫越勇,迎难而上。

 

好在我运气不错,看在我坚持不懈的努力份上,总算是做出了点小成就。


不光在各种复发或难治性的恶性肿瘤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肝癌、肾癌、结直肠癌等等中取得了不错的战绩,面对让人摸不着头脑,无影无形的血液肿瘤,我使出的CAR-T疗法也能让它避退三分。

1538981205(1).jpg

看到我的不断进步,美国《纽约时报》以及《Science》期刊接连将我评选为“年度重大突破”,被大家这么器重,还真是有点不好意思呢。

 

就在我刚在癌症治疗领域占得一席之位,沾沾自喜时。却接到了一个十分“棘手”的任务。这次要战斗的目标是,女性头号杀手——乳腺癌

 

听说乳腺癌是最早发现的癌症之一,早就四千多年,她就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里。


我的前辈们前赴后继的奔赴在对抗它的战场上,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将早期乳腺癌的生存率控制在了90%以上

 

但对于晚期或复发的乳腺癌,还是束手无策。

 

这不,就轮到我上场了。


最初与乳腺癌的交手还是在2016年,那时我免疫疗法中的PD-1/PD-L1抑制剂刚刚上市两年的时间,野心勃勃的我们将目标对准了乳腺癌中最桀骜不驯的成员——三阴性乳腺癌(TNBC)


三阴性乳腺癌是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原癌基因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也对他无可奈何。因为侵袭性高,特别容易转移,预后差,死亡率也较高。

 

面对这样一个难缠的选手,我能“搞定”它吗?

 

2016

T药

在使用PD-L1抑制剂 Atezolizumab,即T药对它的I期临床试验中,21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有19%都在使用T药后,疾病都得到了控制。其中27%的患者都存在6个月的疾病无进展状态。


似乎效果还不错?


自此之后,KEYNOTE-012 临床研究、KEYNOTE-028临床试验,I,II期试验都在不断进行中。


2017

K药

旗开得胜,首战告捷之后,我自然再接再厉。在2017年的ASCO大会,我又一次向世人们展现了我的实力。


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试验I-SPY中,我的另一个得力助手,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也就是今年8月刚刚引进中国的K药。


联合其他新的辅助疗法可以将三阴性乳腺癌的术前完全缓缓解率提高到40%以上!

 

40%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体内所有的肿瘤都完全消失并且维持4周以上,达到了临床上的“治愈”,那可真的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眼见着同样作为我的助手,都是PD-1/PD-L1抑制剂的K药都取了40%的完全缓解率,作为最先与三阴性乳腺癌接触的T药反倒是光芒逐渐暗淡。


2018

T药

转眼到了2018年,逐渐暗淡的T药却来了一个完美的反击。


2018年7月3日,T药所在的公司,罗氏宣布了T药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首个3期临床试验。

 

在902名患者中,T药在联合化疗的一线治疗中,与单独使用化疗相比,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并降低了死亡风险

 

虽然罗氏对具体数据“卖关子”,要等到将来的医学会议上再公布。但我相信,这将是我们免疫疗法在三阴性乳腺癌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虽然比起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前辈们,我还资历尚浅,但作为新一代的抗癌成员,我在近几年连续连续获批数十个复发或难治性的恶性肿瘤,也算是没有给前辈们丢脸。


相信在日后,随着更多临床试验的披露,我一定能将三阴性乳腺癌收入自己的获批适应症,让我们癌症治疗在它身上扳回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