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生物成功赴港上市,中国单抗药物市场被继续看好

1541138007(1).jpg

综合来源:生物探索、君联资本、弗若斯特沙利文

信达生物得到资本市场认可


10月31日,致力于抗体药物研发的“明星企业”——信达生物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1801。据公司公告,发行2.36亿股,每股发行价13.98港元,每手500股,所得款项净额31.55亿港元。

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开发、生产和销售用于治疗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单克隆抗体新药,于2018年6月28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10月1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并于近日在香港完成首次公开招股。


公司确认了10家基石投资者,共计认购19.2亿港元,约占其募资总额的58.1%,其中红杉资本、惠理基金以及Prime Capital Funds分别以4.7亿港元、2.35亿港元及2.35亿港元领投,Capital Group Private Markets、Cormorant Asset Management、礼来亚洲基金(LAV Biosciences Fund IV)、景林、淡马锡等进行跟投,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及招商证券国际。


信达生物董事长兼总裁俞德超博士表示:“信达生物登陆港交所是中国创新型药企利用全球资本推动创新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事件,全球资本的加持将进一步促进包括信迪利单抗在内的四大核心产品,和其他13个候选药物的临床试验、注册备案的准备事宜及商业化。”


自成立以来,信达生物获得了富达、礼来亚洲基金、美国资本集团、君联资本、淡马锡、国投创新等全球多家知名创投基金资本支持,已建立起了一条包括17个单克隆抗体新药品种的产品链,覆盖肿瘤、眼底病、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病等四大疾病领,其中2个品种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0个品种进入临床研究,4个品种进入临床III期研究,1个产品提交上市申请


2016年,全球销售最好的10个药中,生物药占8席,抗体药物占据“半壁江山”,艾伯维的阿达木单抗(Humira)再次以超过16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高居榜首。然而,国内销售前十的药物中却未见抗体药物的“身影”。


俞德超博士此前在接受生物探索采访时表示,近几年,国内整个医药板块的环境正在改善,这也将有利于生物药的发展。目前,国内的抗体市场规模不到全球市场的1%,还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未来10年,中国的抗体市场规模将增加10倍。


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是信达生物的使命。俞德超博士曾表示,他希望,2020年,实现4个产品上市,5个生物药进入后期开发阶段;2025年,实现8个产品上市,8个生物药进入后期开发阶段。我们祝贺信达生物在今天迈上新台阶,也期待其抗体产品能尽快进入市场,造福百姓。



中国生物药市场被继续看好?


弗若斯特沙利文为信达生物赴港上市提供行业顾问服务,其对中国生物药市场做出如下的判断和预测:

中国生物药市场概览

 

过去三十年中,受益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突破性进展,生物药在全球多个主要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疾病治疗手段,生物制药行业也因此成为了医药行业中日益重要的一部分。沙利文研究显示,2017年,中国生物药的市场规模达到2,185亿元人民币,并且以17.0%的年化增长率增长,在2022年达到4,785亿元人民币,继续以13.3%的年化增长率增长,在2030年达到12,955亿元人民币。

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2013年至2030年(估计)

资料来源:沙利文

中国单抗药市场概览

 

单克隆抗体是整个生物药市场中规模最大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类治疗领域,包括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和眼科疾病等。根据沙利文研究数据,2017年中国单抗药物的市场规模为118亿元,2022年则有望达到696亿元的规模,并在2030年预计达到1,912亿元。

中国单抗药物市场规模,2013年至2030年(估计)

资料来源:沙利文

中国生物药市场驱动力

 

肿瘤患者人数不断增长 

肿瘤患者人数上升及创新疗法需求缺口扩大,中国的肿瘤患者人数上升速度更快。预计中国的癌症发病率于2017年至2022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6%,发病人数于2022年达到480万人。另外,预计中国所有癌症的死亡人数将按复合年增长率2.9%从2013年的220万人增加至2022年的290万人。


许多生物药物(尤其是单抗)已被证明对癌症的治疗效果显著。然而,2012年至2016年在全球推出的55种新肿瘤药物中,2017年仅九种在中国有所供应。此外,许多在美国获准用于治疗癌症的单抗尚未在中国上市。这也显示中国在癌症治疗方法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从另一方面表明中国生物药物市场存在巨大潜力。


对生物药的投资不断增加 

制药行业尤其是生物药物行业为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在研发以及生产设施方面进行大量投资。 2017年中国医药行业资本投资为249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投资于研发生物药物的生物科技公司。此外,每年有数以千计的高技能、受过海外教育的生物技术人才返回中国,带来了制造生物药物和生物类似药所必需的知识,并有助于缩小跨国公司与国内竞争对手之间的技术差距。


药物审评审批机制日益完善 

2017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旨在改善中国生物药物行业的监管制度,鼓励新药的技术创新及提高生物药物行业的竞争力。


城市化率和患者支付能力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越来越多民众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预计城市化人口占比将从2016年的57.3%提高至2030年的68.0%。由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因此将提高医疗健康领域的消费,其中包括价格较高的抗肿瘤药物。

PD-1/PD-L1药物市场前景分析

 

肿瘤免疫疗法概况

肿瘤免疫疗法刺激癌症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统以产生或提高一种抗肿瘤免疫反应,以杀死癌细胞。肿瘤免疫疗法包括检查点抑制剂、细胞因子、过继T细胞疗法及癌症疫苗。现时,免疫疗法在癌症治疗的应用上愈趋普遍。


PD-1/PD-L1单抗介绍

PD-1是主要表达于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蛋白,是机体对抗自身免疫反应的免疫检查点之一。PD-L1是和PD-1特异性结合的配体,结合后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帮助肿瘤细胞逃逸免疫系统的攻击。而单克隆抗体可以抑制PD-1与PD-L1的结合过程,从而提高淋巴细胞活性,加强自身免疫,达到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截止2018年10月,美国市场共有三个PD-1单抗药物获批上市,分别是默沙东的Keytruda®(pembrolizumab)、百时美施贵宝的Opdivo®(纳武利尤单抗)和赛诺菲/再生元联合研发的Libtayo® (cemiplimab),同时有三个PD-L1单抗药物获批上市,分别是罗氏的Tecentriq®(atezolizumab)、阿斯利康的Imfinzi®(durvalumab)和辉瑞/默克联合研发的Bavencio®(avelumab),其中Keytruda®和Opdivo®已获批用于多种适应症(包括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霍奇金淋巴瘤和头颈鳞状细胞瘤、肝细胞癌等)。


全球未来销量预测 

2017年PD-1/PD-L1类药物的全球销售额高达101亿美元,随着新适应症的扩大和联合疗法的不断推行,预计全球销售额将于2030年大幅增加至789亿美元。

全球PD-1及PD-L1市场规模,2013年至2030年(估计)

资料来源:沙利文

中国未来销量预测 

随着国内肿瘤靶向药优先审批日益加快,2018年6月15日和7月2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次宣布批准Opdivo®和Keytruda®上市,成为国内最先上市的两大PD-1药物。随着国内患者人数的增长和人均购买力的提高,预计2030年我国PD-1/PD-L1药物市场规模将提高至984亿人民币。

中国PD-1及PD-L1市场规模,2013年至2030年(估计)

资料来源:沙利文

中国生物类似药市场概览

 

随着近期设立生物类似药的监管途径、医疗保健成本控制加强、产能提升,及大量生物药物的专利到期,生物类似药将成为未来生物药物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根据沙利文研究数据,2017年中国生物类似药的市场规模为12亿元,2022年则有望达到169亿元的规模,并在2030年预计达到586亿元。

中国生物类似药市场规模,2013年至2030年(估计)

资料来源:沙利文

沙利文公司在医疗健康及其相关行业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协助知名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成功上市案例包括药明生物(2269.HK)、三生制药(1530.HK)、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HK)、Celltrion(068270.KOSDAQ)、和黄中国医药(HCM.NASDAQ)、歌礼生物(1672.HK)、百济神州(06160.HK)、华领医药(02552.HK)等。

参考资料:

1)新股首日︱信达生物-B(01801)首日挂牌 涨2.29%

2)信达生物官网

3)专访信达俞德超博士:两大关键途径,实现生物药“高端”不“高价”

4)园区生物医药企业香港上市第一股信达生物登陆港交所

5)  君联资本CEOClub:《信达生物IPO:押注四轮融资,君联资本持续看好生物创新药》2018-10-31

6)弗若斯特沙利文上海:《沙利文助力信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成功赴港上市》2018-10-31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