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息,继与百济神州达成全球联合开发和合作协议仅仅一周后,全球性生物医药公司BioAtla宣布,其附属公司Himalaya Therapeutics将获得其独家授权,面向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市场开发和商业化几种特定的差异化候选产品。其中包括两款目前正在美国进行1/2期临床研究的CAB候选药物,分别是AXL靶向抗体-药物偶联物(CAB-AXL-ADC)和ROR2靶向抗体-药物偶联物(CAB-ROR2-ADC)。
值得一提的是,Himalaya还将从BioAtla刚宣布的与百济神州就CAB CTLA-4 抗体 BA3071 的全球联合开发和合作协议中,分获产品在大中华区的潜在收益。而且Himalaya还将支持BioAtla在大中华区的全球临床试验工作。
BioAtla是一家专注开发条件性激活(CAB)蛋白质疗法的生物科技公司,主要开发全新的单克隆抗体和其它蛋白质治疗候选产品。据悉,相较于传统抗体,这些产品具有更高的靶向性、更强的药效,并能进行更具成本效益和预测性的生产。
公开资料显示,条件性激活生物制剂(CABs)蛋白质可以是单克隆抗体、酶和其它蛋白质,在设计时依据细胞内外微生理条件(例如pH值、氧化作用、温度、压力、某些离子、疏水性和它们之间的任意组合)的变化,被赋予不同的功能。
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具有与正常组织不同的特异性,主要是由癌细胞相关的糖酵解代谢(Warburg效应)引起。作为新一代抗体疗法,CAB蛋白质被设计用于在体内特定和选定位置和条件下提供治疗药物或恢复免疫反应,并且仅在特定的细胞微环境中才被激活。有意思的是,这种激活被设计为可逆的,不断在“开启和关闭”之间进行切换。如果CAB从病灶转移到正常的细胞微环境,则会切换为“关闭”状态,反之亦然。
目前,CAB的开发形式有很多种,包括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双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和组合疗法。
基于CAB技术开发的抗体药被很多人寄予厚望。BioAtla公司创始人兼CEO Jay Short先生将其视为有机会成为与PD-1一样重磅的产品。早在2015年,辉瑞就与BioAtla签订了10亿美元的战略许可及期权协议,双方共同推进新一类抗体疗法CAB的开发和商业化。上周该公司与百济神州达成高达2.69亿美元的全球联合开发和合作协议,授权项目也是一款CAB CTLA-4抗体。
据悉,凭借独特的CAB技术,BioAtla公司已经累计获批152个专利,200余项专利在申请当中。而且,公司在美国开展临床的两个CAB候选药物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性,在剂量爬坡试验中进展速度很快。与此同时,公司吸引了一批行业资深管理者和专家加盟,其中包括诺奖得主James P. Allison博士和跨国医药公司前高管Scott Smith先生。
从近期BioAtla的动作来看,公司正在积极布局CAB技术在中国市场的开发。BioAtla总裁Scott Smith表示:“在中国获得临床开发能力可以加快BioAtla产品组合在全球的开发和商业化潜能,并有效应对具有强劲增长潜力和远未满足治疗需要的市场。”
Himalaya总经理Carolyn Short表示:“我们相信,Himalaya直接面向大中华区的产品开发和商业相关活动,将为BioAtla和Himalaya在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创造最大化的战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