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绿色环保是经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医药行业也不例外。一项名为“连续化生产(Continuous Manufacturing)”的生产工艺正在崛起,有望在制药领域大显身手,撬动行业向高效和环保升级。
21世纪最初几年,这一技术开始被引入医药行业,一些大型药企的科学家们为原料药生产和中间合成,进行相关流体技术的开发。如今,这项技术在全球的应用日益增长,它在质量、效率、成本和环保方面凸显出的独特优势,使得越来越多药企开始向连续化生产转移。
合全药业作为中国少数掌握连续化生产技术的CDMO平台企业,于2014年开始布局该技术领域,并与全球性医药企业礼来公司(Eli Lilly and Company)开展了长期合作。不久前,双方联合在美国化学会(ACS)刊物《有机工艺研发》杂志上发布了关于连续化工艺生产药物的学术文章。介绍了双方就礼来在研抗肿瘤新药merestinib的临床3期cGMP生产进行了连续化工艺开发,并成功完成混合工艺技术生产的故事。近日,我们与合全药业相关技术负责人朱景仰博士进行对话,希望揭开这一技术神秘的面纱。
朱景仰博士介绍, 连续化生产提供了一种在不停流动的微型封闭反应器,进行化学合成的新途径。系统是由管道,或者多个微反应串联,每段管道,或者每个反应器完成一部分反应转化后,将物料自动转移至下一个继续转化,直至转化完毕。与传统批次反应相比,连续化生产以模块化的微反应器,来代替前者所用的大容量反应釜,使反应物在这些串联的微反应器中连续流动。
他举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现在很多人喝咖啡,过去用壶煮咖啡,虽香味扑鼻,但口感差强人意,因为有些天然香料在煮咖啡的过程中挥发或破坏了。现在有了咖啡机,咖啡豆从进料、破碎、到水的加热、淋洗等,流程流畅且控制精准,速度快,天然成分损失也少。用流动化学生产原料药, 与用咖啡机来做咖啡类似,但复杂得多。”
▲原料药批次生产所使用的反应釜(左图),原料药连续化生产的微反应器(右图)
不平凡的“变形金刚”
对于大众来说,这项技术看似非常“高冷”,但它却蕴含着大大的“能量”。
最初制药公司应用连续化生产,主要用以解决有些无法用传统方式来完成的反应。“如光化学和电化学等剧烈反应,以及一些如臭氧反应等涉及到高能量的反应,是传统批次反应无法完成的,用连续化生产技术则极大地减少了工艺安全风险,变不可能为可能。”朱景仰博士介绍。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这种技术所用的微反应器与批次生产所用的反应釜相比,体积要小上百倍甚至上千倍,反应参数更容易控制,能够承受更剧烈的反应条件,过程更安全,也更加绿色环保。“这些特点为过去难以在批次生产运用的高温,高压,高危、光化学及电化学等反应打开了一扇大门。” 朱景仰博士说。
随着连续化生产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其在药品生产质量、效率、产能和环保等方面的优势也更加凸显。由于该工艺的自动化程度高,在线监控减少了人工干预,更能保障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为患者造福。FDA曾在文件中明确指出,连续化生产技术可以降低生产中的人为差错,改善药物一致性,提高药品质量。
从产率角度,由于物料在连续流动的微反应器中能够短时间内充分混合,加之温度、压力等条件也更可控,化学反应的效率就更高。据朱博士介绍,2018年合全药业接到一个项目需求,当时这个项目的产率一直不是很高,同时也有另一条路线同步进行,产率只有60%左右。接到项目后,合全药业团队应用连续化生产技术,将其中最困难的三步合成反应进行了优化,最终将总收率提高至80%以上。
从设备投入的角度,连续化生产工艺的灵活性给企业带来了极大便利。“比如同一个时间的生产项目需要100个500L的反应釜,但我们只有80个。其他容积的一些反应釜可能空闲,但大小不适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建更多车间,增加设备。长此以往,设备投入越来越多,占地面积越来越大,陷入恶性循环。”朱景仰博士解释了传统批次生产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困扰。
而连续化生产工艺,只需要在现有模块基础上再调节反应模块数量,就能匹配不同规模的生产需求。朱景仰博士因此将其比喻为“变形金刚”。有了这个可灵活调节的“变形金刚”,企业就避免了不必要的设备投入,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最终让利于患者。
与此同时,传统批次反应模式下,每个批次结束后都要进行设备清洗,且企业为保证药物质量,还要对中间品进行独立检测,才能进入下一环节,这个过程造成大量时间的浪费。这一点,长期致力于该领域的朱景仰博士深有体会:“传统批次生产模式下,一批反应结束后,设备系统的清洗就要花上数天时间,但加上中间检测环节,总生产周期势必会延长,这也是一种成本的浪费。”而在连续化生产中,物料和产品在串联的模块中持续流动,实时在线监测,减少了复杂的中间环节,缩短了实际生产所用时间。这不仅节省成本,且对于及时满足药品生产需求,乃至患者临床需求意义重大。
相关阅读:对话合全药业朱景仰博士:原料药连续化生产,“小身材”有大能耐!
据悉,合全药业的一家合作伙伴曾在药物合成中遇到一些关键难题,最终通过合全药业的连续化生产技术和其他技术的“组合拳”下顺利解决,将之前的10步化学合成缩短到仅仅4步。不仅大大缩短了工艺研发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为客户节约近3个月宝贵的生产时间。
制药环保的“新利器”
朱景仰博士还指出,连续化生产技术所带来的绿色可持续收益,正引起更多人的重视。
如今,环保呼声越来越高,医药行业也是环保攻坚的重点目标之一。近几年中国因环保问题,多次出现原料药停产。而代表着绿色化学和自动化方向的连续化生产技术,如果能在原料药生产中得以广泛应用,有望成为制药环保的关键突破口。这一点最是激动人心。
由于反应过程在封闭容器中进行,可减少给环境带来的负担,所使用溶剂也更容易回收再利用。这几年,中国监管部门也开始呼吁企业优先采用连续化、自动化的生产工艺替代传统工艺。连续化生产、酶催化等绿色化学技术有望为医药行业转型升级,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手段。
图片来源:pixabay
据悉,目前全球通过连续化生产技术所生产的药物并不多,且行业中能够将这一技术做到卓越的也不多。
朱景仰博士指出,新的技术应用需要配备先进的设备,更需要人才团队的建立和培训,企业想要建立这项能力,不仅需要技术、资金、人才的支撑,也需要项目开展中不断沉淀和积累经验。据了解,连续化生产技术是合全药业的重要工具之一,加之金属催化、酶催化等一系列绿色化学工具,公司形成的一套“组合拳”,能够更高效地提供一体化平台服务。
他非常看好这项技术的未来前景:“原料药生产正迎来新变革,而连续化生产的时代已到来,将成为未来的主流生产方式,帮助行业解决更多问题,为医药行业的绿色环保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