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投资:微芯生物科创板上市,两个历史性时刻的到来!

8月12日,微芯生物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开盘每股125元。与此同时,也意味着两个重要历史性时刻的到来。一是成立18年的微芯生物在其成年礼上踏入了一个新台阶,二是科创板第一支生物医药股诞生

1565665014(1).jpg


属于微芯生物的高光时刻


如同2015年1月27日微芯生物第一款原创新药西达本胺的上市一样,在科创板独自敲钟上市的今天,对于微芯生物而言是其成长史中的又一高光时刻。这一刻,无数人为其欢呼喝彩,也让许多做创新药的中国企业倍受鼓舞。


然而,如果时间倒推回2001年,创新药的概念可能尚未在行业普及。那一年,微芯生物在鲁先平博士的带领下正式成立,而仿制药盛行背景下的资本市场,对于致力于开发原创新药这家新公司并不十分“待见”。


研发出一款原创新药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贴上“首个”标签时。正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西达本胺的诞生被赋予了至高的荣耀——全球首个亚型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口服抑制剂,中国首个全球同步开发的原创小分子药物


如果说新药研发是使命,那么推动这一使命执行和落地的一个关键助力就是资本。公开数据显示,微芯生物曾在2001年~2009年间均没有融资。2009年完成B轮之后,又连续4年无资金注入。尽管2013年完成C轮融资之后,微芯生物保持着一年一融资的频率。但从微芯生物招股说明书可以看到,公司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较为明显。多年来,该公司主要通过股权融资和银行贷款筹集资金支持研发投入和业务发展


科创板的上市,无疑为微芯生物在资本市场建立了畅通的融资通道,另一方面也满足了该公司持续发展的资金需求。
众所周知,新药研发是一个持续而长久的过程。而西达本胺获批用于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只是微芯生物的一个起点,该药已经完成了乳腺癌适应症的3期临床试验,并已于去年底在中国递交新适应症上市申请。


作为生物医药领域创新的代表率先登陆科创板,微芯生物凭借的不仅是西达本胺一款产品。招股书显示,未来3年,微芯生物将完成西达本胺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2期临床试验,以及针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3期临床试验。同时,推动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二个原创新药西格列他钠的上市,以及完成多靶点多通路选择性激酶抑制剂原创新药西奥罗尼的注册 2/3期临床试验并提交上市申请此外,微芯生物还有后续一系列新分子实体的候选药物正在进行临床前与早期探索性研究。


1565665051(1).jpg

微芯生物在研产品线(图片来源:微芯生物招股书)


这些创新药的开发,都离不开可靠的资金支持。现阶段的微芯生物,急需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并降低融资成本。从今年3月IPO申请获受理,到今日成功登陆科创板,历时近5个月。这为微芯生物高速运转的引擎注入了新动力,标志着该公司创新药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微芯生物的发展,将就此翻开崭新的一页。


属于中国生物医药的新纪元


作为科创板第一支生物医药股,微芯生物的成功上市,见证了资本市场对原创新药的褒奖,也开启了中国生物科技的一个新纪元。


根据招股书财报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期间,微芯生物分别实现营收为 0.85亿元、1.11亿元及1.48亿元;2019年一季度,微芯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540.78万元,同比下降17.77%;同期归母净利润为147.87万元,同比下降69.96%。


从微芯生物目前的业绩情况来看,其能够顺利在科创板上市,也体现了科创板开设的初衷。由于科创板对发行制度和上市门槛进行了调整,大幅提升了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相对于传统医药制造企业,处于成长初期的创新药企业的价值,主要不在于当前利润水平和增速是多少,更多的是体现在新药研发管线的价值有多大


可以看到,微芯生物科创板上市适用的为《上市规则》第2.1.2条第(一)项之上市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尽管短期看,西达本胺的收入规模、利润规模较为单一,但随着乳腺癌适应症、糖尿病新药的上市,微芯生物收入和利润规模快速增长的日子不会太遥远。


1565665076(1).jpg

截图来源:科创板官网


与微芯生物这种已有盈利的路径不同的是,科创板上市的五套标准里,还有一套是专门为未盈利或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等领域企业而设定的新上市规则。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2期临床试验。这种情况下,生物医药企业将在不受盈利能力或收入的限制下,登陆科创板。目前,已有苏州泽璟生物制药百奥泰生物制药两家企业按照这套未盈利标准向科创板申报上市。


资本市场的开放为中国创新药物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此前,贝达药业、歌礼制药、百济神州、华领医药、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基石药业等创新药企业已陆续在港交所上市。而此次微芯生物敲钟科创板,也向中国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证明了科创板上市新路径的可行性


另外,一系列的新药支持政策如药品注册分类改革,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创新药获得优先审评、专利补偿、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等,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新药研发的政策障碍,加速了新药研发的进程。这些都提示着,我们正迎来一个属于中国生物医药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