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近年来获批的一线疗法
2018年8月,来自罗氏的二代ALK抑制剂阿来替尼(商品名安圣莎)从进入优先审评程序,仅用不到5个月的时间,就在中国获得了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根据国际临床研究ALEX 结果,与现有标准治疗方案相比,安圣莎用于一线治疗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将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时间延长到34.8个月,是现有治疗方案近3倍!同时,该药将患者脑转移的风险降低84%,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一半以上。
正在冲刺一线疗法的在研新药
当下,发病率最高的癌种肺癌是研究最多的肿瘤类型,占所有正在进行的免疫检查点药物临床试验总数的近四分之一。这可能和PD-1/PD-L1药物的联合疗法已被临床逐渐认可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有关。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在这方面走得相对较快,紧随其后的还有另外几款PD-1/L1产品。
WCLC 2019摘要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n=205)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EGFR-/ALK-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1.3个月,较单用化疗组(n=207)有显著延长(vs 8.3个月),到达主要终点。在次要终点上,联合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持续缓解时间(DoR)和总生存期(OS)均优于化疗组。
在今年ASCO年会上,信达生物公布了全人源抗PD-1单克隆抗体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CLC的1期试验初步结果,虽然例数尚不多,但可以看到无论非鳞癌或鳞癌均可从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中获益,ORR均超过60%。目前,两项在中国开展的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用于晚期NSCLC一线治疗的3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在一项名为IMpower150的3期临床试验中,NSCLC患者接受了ABCP组合疗法,或者贝伐单抗与化疗构成的组合疗法(BCP)的治疗。试验结果表明,ABCP组合疗法,在野生型意向治疗(ITT-WT)患者群中,与BCP疗法相比,将患者死亡风险降低22%。ABCP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9.2个月,显著优于BCP组的14.7个月(HR=0.78; 95% CI: 0.64-0.96; p=0.016)。
一些有潜力的早期产品
RET融合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发生率约为1%~2%。目前,全球领域尚无靶向RET的新药获批,对于RET融合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为含铂双药化疗,二线治疗为细胞毒药物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单药治疗,但疗效均不甚理想。
基石药业合作研发产品RET抑制剂BLU-667正是瞄准这一市场。根据今年6月Blueprint发布ARROW研究的最新数据显示,无论何种RET突变肿瘤类型,BLU-667均显示持续的抗肿瘤活性,且耐受性良好。在截至2019年4月28日的数据显示,在35名可进行疗效评估的经含铂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BLU-667的客观缓解率(ORR)为60%,疾病控制率(DCR)达到了100%。目前,该药已在中国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来自德国默克(Merck KGaA)在研抗肿瘤新药(代号:M7824),则是一款将TGF-β陷阱(TGF-β trap)和抗PD-L1机制结合在一起的双功能融合蛋白新药。它力图通过同时阻断两个免疫抑制信号通路来恢复和增强机体的抗癌反应。近日,M7824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在中国获得默示许可。目前,它在2期临床试验中作为一线疗法治疗表达PD-L1的晚期NSCLC患者。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群体中,这款创新疗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PD-L1阳性患者群体(PD-L1不小于1%)中,该新药的总体缓解率(ORR)达到了40.7%。而在PD-L1高表达的患者群体(PD-L1不小于80%)中,M7824的ORR更是高达71.4%!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肺癌可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后者约占肺癌总数的80%~85%。所有NSCLC中,ALK突变阳性占3%~5%,是一种比较罕见但非常凶险独特的肺癌亚型。另一种更为常见的突变类型是EGFR突变,在东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突变率高达40%~55%。
这些正在开发和陆续获批上市的NSCLC一线治疗药物,提示着新疗法正在不断刷新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多的NSCLC患者将获益于此。我们祝贺这些已获批上市的新药,也预祝在研产品能够取得好的疗效,从而造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