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元明资本重仓领投的亚盛医药集团(股票代码为06855.HK,以下简称“亚盛医药”)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元明资本致力于投资具有成为细分行业冠军潜质的生物技术企业。2015年,元明资本完成对亚盛医药的A轮领投;2016年,元明资本参与亚盛医药5亿人民币B轮融资;2018年,元明方圆基金领投亚盛医药完成10亿人民币C轮融资。
亚盛医药董事长杨大俊博士表示:“今天公司在联交所成功上市,要感谢亚盛医药的同仁,感谢这些一路走来的投资人,感谢港交所推出的关于生物科技公司政策。无论是亚盛医药成员,医药行业人,还是投资者,大家共同的敌人都是癌症,会为亚盛更好的明天努力。”亚盛医药共同创始人王少萌(左二),元明资本联合创始合伙人宫月云(左三),亚盛医药首席医学官翟一帆(左四),亚盛医药董事长杨大俊(左五),亚盛医药共同创始人、总经理郭明(右四),元明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克纯(右三)在谈到对亚盛医药的投资时,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田源博士表示:“元明资本专注于投资医疗健康产业优秀企业,用中国新药造福千百万肿瘤患者。做创新药的成功者,就是‘药神’。”元明资本联合创始合伙人宫月云博士到场致词:“我们用资本去支持创新药硏发,我们用“雪里送炭”的理念连续投资我们看好的公司。希望亚盛公司以上市为新起点,在明年实现第一个创新药上市,早日造福广大患者。”元明资本联合创始人俞天宁博士表示:“亚盛医药拥有出色的管理团队,全球领先的竞争力和产品管线上雄厚的积累。从2015年A轮领投,我们就持续看好亚盛医药在细胞凋亡领域巨大的发展潜力。”从左至右:元明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克纯、联合创始合伙人宫月云,恒天国际资本董事长兼执行总裁叶跃东,方圆基金董事长刘骞
亚盛医药本次上市发行价格为每股34.20港元,总计发行1218.09万股。公司在全球发售期间实现超额认购约751倍,创下港股2019年超额认购倍数最高纪录。凭借这一成绩,亚盛医药完成了从“创新药明星股”向“2019港股超购王”的华丽转身。此前,亚盛医药选择了16年涨幅超过34倍、港股蓝筹最大市值的医药股——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作为公司的基石投资者。根据基石投资协议,中生制药认购2000万美元,约1.57亿港元。中生制药无论在肿瘤、肝病、心血管,还是呼吸等治疗领域均具有丰富的产品线和极强的销售网络及营销能力。而中生制药成为亚盛医药的基石投资人,不仅体现出前者独特的战略眼光,更意味着亚盛医药一旦产品管线面临商业化,完全可以利用中生制药成熟的渠道,为产品销售上量“保驾护航”,形成“股价+业务”双保险。亚盛医药成立于2009年,创始人杨大俊、郭明、王少萌三位博士均是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作为一家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处于临床阶段的原创新药研发公司,在过去的十年间,亚盛医药始终致力于在肿瘤、乙肝以及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等治疗领域开发创新药物。
在亚盛医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大俊博士看来,亚盛的创立和发展颇为不易。早在赴美深造期间,以杨大俊为首的技术团队获得投资人青睐,于2003年成立了Ascenta Therapeutics(亚生医药)公司。本着帮助中国医药国际化的初心,在2005年,杨大俊与另外两位创始人王少萌博士和郭明博士于上海张江成立了中国研发中心。立足中国,以美国的标准来进行医药研发,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这种大好形势被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打破,美国公司多方考虑下决定关闭上海研发中心,而三位创始人不忍心血付诸东流,决心留下来并创建了亚盛医药。置之死地而后生,顶着金融危机的压力,面临非常不成熟的创新药投资环境,从亚生到亚盛,由生而盛,这是中国创新药企的勇气与决心。2009年公司正式成立以来,组建了一支有经验有实力的研发团队,规模达400余人。其核心成员以海归博士为主,对国内外市场的医药研发和产品管线布局都相当熟悉,以带动企业向国际化发展。十余年间,亚盛搭建了自主研发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靶向药物设计平台,覆盖肿瘤、乙肝及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等多元创新药的研发。值得关注的是,亚盛所有在研项目均为新化合物结构的原创1类新药,目前多数在研产品均为中美双报,其中有五款药更是在30天内一次性获得美国FDA临床许可,这在国内是极少见的,充分体现了公司的全球创新实力。对此,杨大俊博士表示:“真正的创新一定是和同行站在同一赛道上,以国际标准为导向,立足中国开展所有创新。”据统计,公司共有8个原创1类新药进入临床阶段,均有望成为同类首创/同类最佳药物,目前在中国、美国及澳大利亚开展了28项I/II期临床试验。与目前多数创新药企扎堆免疫检查点等热门靶点不同,亚盛医药颇具特色地选择了细胞凋亡路径作为其主打研发管线。当前,全球细胞凋亡靶向治疗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亿美元,但随着相关产品适用症扩大、新药逐步上市,细胞凋亡药物市场将被极大开发。市场预计在2018-2023年,全球细胞凋亡靶向治疗市场复合增长率将高达70.1%,2023-2030年该市场复合增长率也将达到24.0%。其全球市场规模或将在2030年达到220亿美元。不过,由于完成细胞凋亡路径的抗癌药物成药面对的技术困难极大,有很高的技术门槛,因此在细胞凋亡领域的研究,多数企业或望而却步,或半途而废。由此一来,细胞凋亡新药上市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较为宽松。经历十余年的创新研发,目前亚盛已建立全球最全细胞凋亡药物管线,并在针对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靶点的核心新药研发技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此外,亚盛已成功开发多个原创小分子药物,涵盖Bcl-2、IAP 和MDM2-p53 三种关键的细胞凋亡路径,具有全球同类首发或同类最优的潜力。其中,细胞凋亡系列在研药物APG-115、APG-1252、APG-1387都已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多项临床进展在多个全球权威学术会议上崭露头角。今年6月,亚盛医药成功入选“2019ASCO表现突出企业”全球TOP20榜单,是榜单上唯一一家专注于小分子药物的中国原创新药企业。在亚盛多元化的创新药研发管线中,原创1类新药第三代BCR-ABL抑制剂 HQP1351进展最快,这款旨在解决抗癌神药格列卫耐药性问题的全球创新药目前已进入关键注册临床II期试验,有望成为公司首个获批上市的产品,预计将于明年提交新药上市申请。除此之外,为在研发领域紧跟国际前沿技术,亚盛医药还积极推进了与跨国企业的合作。目前,公司已与全球抗衰老研发领先者Unity Biotechnology达成战略合作,将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合作开发新型基于清除衰老细胞的抗衰老治疗药物。今年1月,Unity选定了亚盛医药一种在研化合物作为其眼科产品线的主要开发候选药物,将推进IND申请。与此同时,亚盛医药还与全球首屈一指的综合性癌症医疗机构MD Anderson癌症中心达成一项长达5年的战略合作,以推动5个在研肿瘤新药项目的临床开发。“伴随着公司的壮大,我们始终坚持‘立足中国,服务全球’的理念,以全球创新标准解决尚未满足、无药可医的临床需求。未来我们将持续推进在研产品及其它创新药物的研发进程,力争早日将产品推向上市,为中国乃至全球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杨大俊博士表示。
元明资本专注大健康领域投资并打造中美两国新药研发、创新医疗器械和高端医疗服务行业领军企业。元明资本合伙人由富有国内外医药行业投资经验的知名企业家和生物医学专家组成,具有丰富的研发、管理、创业、投资经验和深厚的行业资源。曾创立中美健康投资与研发联盟、武汉大学健康联盟、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中美商业领袖圆桌会议,并在香港联交所生物科技咨询小组、中国药促会、百华协会 (Bayhelix)、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等机构或项目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元明资本着力打造生命科技投资生态系统,对被投企业具备强大的赋能与增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