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的新政策、新措施已向跨国制药公司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成为跨国药企大显身手的舞台、业绩增长的福地。同时,这些改革也帮助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吸引到全球的投资者。近日,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AstraZeneca PLC)表示,公司计划筹集至多10亿美元的新资金,用于投资中国的医疗保健初创公司,此举将使其成为押宝中国这一全球第二大制药市场的最新的跨国制药巨头。Pascal Soriot博士(图片来源:阿斯利康官网)
阿斯利康与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 Ltd.)联手成立新基金。阿斯利康首席执行官帕斯卡尔·索里奥特(Pascal Soriot)博士在接受《华尔街日报》的采访时表示,该基金吸引了诸如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等投资者,计划今年筹集2亿至3亿美元,在四年内筹集至多10亿美元。
红杉资本的女发言人没有立即回应《华尔街日报》的置评请求。2019年9月12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会见了阿斯利康公司全球董事长雷夫·约翰森一行。这家国际著名药企正在上海建立全球研发中心总部和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以开发针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疾病的药物。近年来,强生公司和诺华公司都在上海开设了类似的中心。索里奥特博士补充道:“我认识的跨国公司都在关注中国。”美国药企安进公司(Amgen Inc.)上周表示将以27亿美元现金收购总部位于北京的百济神州(BeiGene Ltd.)20%的股份。多年来,外国制药商一直被禁止在中国销售其高利润的药品。但是,近几年中国推出的许多新政策、新措施为全球制药公司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正在以创纪录的速度批准创新药物,特别是用于治疗癌症的新药,同时削减药物的进口关税,并将部分药物列入国家医保目录,以大幅提高急需药物的可及性。外国制药公司在中国的收入猛增。2019年第一季度,阿斯利康在中国的收入首次超过欧洲,中国一跃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美国默克公司(默沙东,Merck&Co.)上周报告称,第三季度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了90%。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政府一直在鼓励本土创新,建立实施了“千人计划”等重大计划,吸引了许多接受西方培训的中国科学家海归回国,向专门面向生物技术初创公司的技术园区投入了数十亿美元,有条件地批准了有前途的本土研发的药物。在这些政策下,专注于创新产品的中国生物技术蓬勃发展,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投资者。总部位于上海的咨询公司ChinaBio的数据显示,去年,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向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投资超过了170亿美元,而2013年仅为10亿美元。随着资金变得愈加充裕,中国生物技术公司越来越多地招聘美国人才,在美国设立办事处、研发中心等实体,从美国东部的大波士顿地区到美国西部的硅谷。百济神州的在研抗癌药最早可于明年在美国获得批准,有望成为第一款美国上市的中国产创新药。索里奥特博士表示,他希望阿斯利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部分。该生命科学基金是该公司的首个基金,将在中国从传统药物开发到人工智能领域进行投资。阿斯利康也有兴趣与该基金投资的公司建立伙伴关系。礼来、默沙东和强生近年来都达成了数百万美元的交易,许可引进中国本土研发的在研新药。礼来亚洲基金的一位合伙人表示,总部位于印第安纳波利斯的礼来公司于2008年创立了专注于在亚洲投资的风险投资基金。该基金的大部分投资都在中国。中国一直是阿斯利康的亮点。2014年以来,阿斯利康于去年首次恢复增长,2019年第三季度的整体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其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了40%。索里奥特博士预计,随着中国的医院转而使用跨国公司原研药的中国本土仿制药,阿斯利康在中国的销售增长预计在第四季度放缓。中国政府一直在提高国内药品生产商的标准,缩小了与跨国公司在质量上的差距。今年早些时候,政府出台了一项政策,旨在鼓励大型公立医院从跨国药品转向中国仿制药。索里奥特博士依然充满信心,他预期中国仍将是该公司的第二大市场,而阿斯利康中国团队则“想知道中国何时可以成为阿斯利康的第一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