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整体投融资市场尚未回暖,但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融资也不平淡。新药研发领域一如既往受到资本的青睐,同时精准诊断领域也颇具投资吸引力。
11月2日,康方生物宣布完成近1.5亿美元D轮私募融资。本轮投资由正心谷创新资本和中国生物制药领投,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清池资本(LAKE BLEU Healthcre Fund)、国新国信东吴海外基金、AIHC、Orbimed(奥博资本)、嘉华集团、建信资本、杏泽资本、勤智资本和交银国际等著名投资机构共同参与投资,将用于推动其创新药的研究和临床开发。
康方生物成立于2012年,致力于自主研发新一代创新型抗体药物。康方生物团队由来自全球知名药企工作多年的免疫学家、抗体药物研发和GMP生产专家组成。该公司已建立了逾30个抗体新药产品线,涵盖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炎症、代谢疾病及痛症等疾病领域,其中10个品种处于国内及国际临床试验阶段,4个针对广谱恶性肿瘤和重大免疫性疾病的抗体新药入选中国国家卫计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
11月19日,思派集团宣布完成D+轮融资,融资金额约10亿人民币,这也是其继年初4亿元D轮融资后的又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腾讯领投,双湖资本联合投资,现有股东包括富达集团旗下的斯道资本和F-Prime Capital、中电中金、IDG资本也进一步增加投资比例。
思派集团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肿瘤大数据综合医疗服务公司。先后搭建全国性涵盖各瘤种,由3000位专家组成的临床肿瘤医疗网络、覆盖全国649个县级(含)以上区域的特药服务网络和专业临床医学和医疗网络。公司基于精准到专科领域的临床肿瘤专家网络和肿瘤特药领域全面的高质量信息流,构建了四个高速发展的规模化业务板块,包括比逊医疗、思派健康、思派大药房和思派医疗。四项业务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交互联动,构建高效的抗肿瘤生态平台。
11月6日,沛嘉医疗宣布获得1亿美元的C轮融资。本轮融资的投资方包括远翼投资、国投创新、诚通基金、经纬中国、礼来亚洲基金等投资机构。本轮融资完成后,沛嘉医疗将加速自身心脑血管介入平台的建设。
沛嘉医疗是一家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创办于2012年,专注于研发与生产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高值医疗器械。据了解,该公司旗下瓣膜业务中,主动脉瓣一代产品Taurus One已完成临床,预计于2020年获证并推向市场,主动脉瓣二代产品、二尖瓣及三尖瓣产品也即将进入临床阶段;神经介入业务中,电化学解脱弹簧圈与机械解脱弹簧圈及通路类产品已获证销售,取栓吸栓产品也在临床阶段。
11月21日,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新一轮逾5亿元的融资。本轮融资由VIVO Capital、中金资本旗下CICC Healthcare Investment Fund及Alexandria Venture Investments领投,弘晖资本及现有股东跟投。该公司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深化癌症早筛、诊断与监测、药企服务三大业务领域的转化医学研究、产品研发及商业化,持续打造覆盖癌症全周期的精准医疗闭环。
次日,泛生子基因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纳斯达克上市申请,拟IPO募资1亿美元。其在上市文件中表示,公司已经开发了全面的产品和服务组合,涵盖了从早期筛查到诊断及治疗建议,再到持续监测和治疗的全流程癌症诊疗。公司所提供的诊断产品和服务涵盖中国十大主要癌种中的八种,能够分析从重点基因组到大约21000个基因的整个外显子组。另据泛生子基因的招股书信息,公司的营收主要来自于诊断和监控服务及产品,目前尚未盈利。公司已投入大量资源用于诊断服务和产品的开发和商业化,并计划对与癌症早期筛查业务和IVD产品的监管批准相关的研发进行大量投资,包括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11月28日,三叶草生物制药宣布完成3.04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此次融资由龙磐投资(Lapam Capital)和康禧全球投资基金(Delos Capital)领投;四川省健康养老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北京中关村创投,贝达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和金龙集团跟投。三叶草生物制药是一家致力于创新及变革性生物制药研发的生物医药公司,重点领域为肿瘤治疗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根据最新的公开信息,目前三叶草生物旗下的I类抗肿瘤靶向药物SCB-313是一款重组全人TRAIL-三聚体融合蛋白,针对腔内肿瘤适应症已在全球包括澳大利亚和中国开展了多项1期临床试验。该公司研发的Enbrel(依那西普)生物类似药——SCB-808预充填小容量注射液预计将在2019年进入中国3期临床试验。
11月4日,上海序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人民币2.2亿元的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金阖资本(金域医学关联基金)领投,越秀产业基金、中元九派基金、交银科创股权投资基金等跟投完成。该笔资金将用于持续开发推广以生殖遗传和妇幼健康为核心的创新专利产品和服务,夯实亿康基因在辅助生殖领域的领先地位,提高辅助生殖治疗的成功率,有效预防出生缺陷,促进全球生育健康市场的快速发展。
亿康基因成立于2012年,致力于开发应用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及测序技术,为优生优育和肿瘤个体化诊断领域提供精准医学检测技术。该公司已先后开发出NICS无创胚胎染色体检测技术、MaReCs胚胎平衡易位状态识别技术、ERT子宫内膜容受性检测技术、ChromInst一步法单细胞扩增建库技术等诸多创新专利产品技术。

11月11日,普瑞眼科宣布完成近2亿元人民币的战略融资,由国寿大健康基金独家投资。
普瑞眼科成立于2005年,是全国领先的大型眼科连锁医疗机构,提供激光矫正近视、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泪道病、眼表病、医学验光配镜、斜弱视治疗等眼科全科诊疗项目。截至目前,普瑞眼科在上海、北京、成都、昆明、合肥、兰州、武汉、乌鲁木齐等城市共开设18家大型眼科专科医院,总营业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员工总数超3000人。
11月2日,深圳未知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B轮过亿元融资。本轮投资由君联资本领投,原有投资方高榕资本、晨兴资本、雅惠投资继续跟投。自今年6月宣布A+轮融资以来,未知君在生物信息和AI平台方面,定制改进了Strainfinder和Panphlan等菌株分析算法,提高了菌株检测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未知君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基于AI的微生态制药公司,致力于以肠道微生态调节为基础,以AI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为依托,挑战人类的难治性疾病和改善人类健康。目前未知君已建立了数据驱动的微生态制药临床前平台,可为尚缺乏标准化的药物开发方案/方法的微生态制药提供全链条SOP。该平台下设六大子平台,分辖从菌群的计算,到发现、研发,再到生产的全部环节。此外,未知君已经完成近1000株自有菌株的分离、筛选和功能验证实验,其中多个配方菌组合跟PD-1抗体药物的联合治疗在动物实验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11月4日,诺信创联宣布完成1500万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火山石资本和创世伙伴资本(CCV)共同领投。
诺信是一家基于AI技术的生命科学营销解决方案公司,营销产品服务体系应用NLP、大数据分析和卷积神经网络等先进技术和算法整合各地区医疗数据,形成以医生为中心,辐射药品、诊疗、材料、手术等方面的医疗数据知识图谱,帮助医疗企业实现效率更高的覆盖,在新药与核心医生之间实现专业信息更加高效的传递,帮助基层医生更加高效的获取和核心医生同样的专业知识。
11月19日,南京岚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亿元C轮融资,此轮融资由经纬中国领投,邦盛资本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产品销售渠道拓展以及运营服务提升、新技术产品的创新研发、后期产品线的进一步拓宽等工作,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岚煜生物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聚焦POCT(point-of-care testing,即时检验)技术创新与改进的研发型企业。据该公司介绍,其所研发的主动式微流控技术可以将重复性和批间差控制在5%以内,保证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的优势,针对临床全血标本在5分钟内给出精确检测结果,使得产品更加迎合医疗机构的日常实际需求。
11月11日,上海挚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投资由泽悦资本和深创投共同领投,智朗创投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其核心项目乙型肝炎病毒核衣壳抑制剂临床1期研究,以及治疗癫痫、神经性疼痛、脑卒中等项目的临床申报研究和后续管线项目的开发。
挚盟医药是一家专注于慢性乙型肝炎、中枢神经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研发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开始深度布局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领域。该公司的产品管线涵盖乙型肝炎病毒生命周期多个机制,包括抗病毒复制的核衣壳抑制剂、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其它蛋白表达的RNA去稳定剂,以及免疫调节剂。
11月18日,金匙医学宣布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投资方为软银中国资本、上海临创投资和元聚资本。2019年初,金匙医学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君联资本。
金匙医学从事感染诊断产品的开发和提供感染病检测医学服务。目前,公司主要的病原高通量基因检测产品——金识原,使用二代测序宏基因组的方法为医生提供病原微生物的基因检测服务。截至目前,金匙医学已累计服务百余家医院,1000多位医生,并协助全国各地十余家中心医院建设和运营病原高通量检测平台,服务万余名患者。
11月22日,志诺维思完成6000万人民币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盖资本领投、梧桐树与清控金信蓝色微生物基金跟投,上一轮领投方君联资本、复容投资和公司高管团队均在本轮均追加了投资。本轮融资将用于推动下一代肿瘤病理诊断(Next-Gen Pathological Diagnosis:NGPD)革新,面向医疗机构打造全新的智能精准肿瘤诊断大数据平台(Intelligent Precision Cancer Diagnosis:iPCD),加快iPCD平台的临床应用落地的步伐。
志诺维思是一家启动于2016年的精准医学大数据公司。据介绍,该公司运用独有的AI算法体系,解决了NGPD的病理信息结构化、病理图像定量化和生信分析智能化的三大痛点。其核心产品——iPCD,不但能使医疗机构更高效和精准地开展NGS数据分析实时交付报告,更重要地是该平台能融合病理信息,为临床提供基于大数据的整合性诊断决策支撑。
11月12日,中国抗体在港交所上市,上市价格每股为7.60港元,共发行1.82亿股,总计募集金额13.83亿港元。
中国抗体于2001年在香港注册成立,专注于研究、发展、制造及商业化免疫性疾病疗法。公司旗舰产品SM03为全球率先用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潜在抗CD22单抗,已在中国进入类风湿关节炎3期临床试验,并被列入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重大项目。此外还有多个First-in-target及First-in-class在研药物,已部分处于临床阶段,适应症覆盖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哮喘等医疗需求高度未竟的疾病领域。
11月8日,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科创版,上市价格为每股12.71元,募集资金总额约5.2亿元。博瑞医药此次拟募集资金用于“泰兴原料药和制剂生产基地(一期)”建设,扩大相关产品产能,促进公司相关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巩固公司的技术引领优势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瑞生物致力于高端仿制药及原创新药的研发和生产,力争成为全球领先的创新型制药公司。公司开发的两个抗肿瘤一类新药和一个治疗乙肝一类新药已经获批临床,目前有6个针对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超级抗生素新药已进入临床前研究。
11月8日,东曜药业在港交所上市,每股定价6.55港元,共募集资金约5.11亿港元。
东曜药业成立于2010年,管线主要集中在多种单克隆抗体药物(mAb)、抗体偶联药物(ADC)、溶瘤病毒药物以及特种肿瘤药物(如脂质体药物),包括7种在研生物药以及5种在研化学药物。其中,11种是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包括4种在研生物药处于临床阶段,1个化药已经递交上市申请。而在12种在研药物当中,研发进展最快的核心药物TAB008(贝伐珠单抗生物)正在进行3期临床试验,有望成为下一个获批上市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产品。
参考来源:
[1] 各公司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