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项合作引领,2019中国新药授权合作掀高潮

当前全球生物医药领域产品的区域授权合作非常活跃,这是医药公司拓展产品管线的重要方式。2019年即将谢幕,医药观澜盘点了中国创新药领域的20家公司的20多项授权合作案例。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中国公司在这一年有哪些产品授权方面的合作进展?他们瞄准了哪些靶点?针对哪些疾病领域呢? 


1. 引进创新在研产品,“实力派”研发公司尤其活跃


提到2019年的授权合作案例,首先想到的就是百济神州与安(Amgen)的重磅合作11月1日,百济神州与安进达成全球肿瘤战略合作,共同开发KRAS抑制剂等20余款疗法其中包括广受关注的KRAS G12C抑制剂AMG 510以及双特异性T细胞结合抗体免疫疗法等。按协议,安进将购入20.5%的百济神州股份。这是该领域内涉及产品和管线药物最多的一项合作,也是该领域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一次股权投资。


实际上,2019年以百济神州为代表的一些“实力派”研发公司在这一方面都较为活跃。除了安进,百济神州于今年3月与Ambrx达成全球研发合作,通过其基因密码扩增专利技术开发潜在的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的蛋白药物4月,百济神州与BioAtla就后者在研CAB CTLA-4抗体BA3071达成全球联合开发和合作协议。11月,也就是继与安进公司达成合作后不到一周,百济神州与Seattle Genetics就一款临床前肿瘤候选药物达成许可协议。目前百济神州的药物研发管线也将扩展至30多款。


除了百济神州,还有多家公司如再鼎医药、索元生物、复星医药产业等也通过授权获得了2款及以上的创新在研产品。


再鼎医药于6月从Deciphera公司获得一款口服激酶开关调控抑制剂ripretinib在大中华区的开发和商业化的授权。该药物正在开发用于治疗由KITPDGFRα基因驱动的胃肠道间质瘤和其他实体肿瘤,该产品近日已在美国申报上市7月,再鼎医药又从Incyte获得一款抗PD-1单抗INCMGA0012在大中华区的独家授权。该产品正在开展用于高微卫星不稳定性子宫内膜癌、Merkel细胞癌和肛管癌患者单药治疗的临床研究。


索元生物今年也获得至少2款首创产品。6月中旬,索元生物从芬兰奥立安集团(Orion)获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ORM-12741的全球授权,该药物的靶标为α-2C肾上腺素受体(AR),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有效。不久前,索元生物又从美国Sunesis Pharmaceuticals获得一款抗肿瘤在研新药vosaroxin的全球权利。Vosaroxin是一种强效的、非蒽环类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可用于肿瘤治疗,如急性髓系白血病和实体瘤,目前该药处于3期临床阶段。索元生物的商业模式比较特别,引进新品也是其拓展产品线的主要方式。截止目前,这是索元生物产品线中第5个处于临床研发后期的产品,也是索元生物的第2个肿瘤在研产品。


作为复星医药的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在2019年在引进产品上多有进展。4月上旬,该公司获得ReNeuron公司的神经干细胞系CTX产品人视网膜祖细胞系hRPC产品的区域权益。11月13日,复星医药产业从美国MimiVax公司获得一款首创的肿瘤免疫治疗产品SurVaxM,该药物正在美国开展针对恶性胶质瘤、多发性骨髓瘤、神经内分泌瘤在内的多种适应症的临床研究。


2. 从引进单个产品,到引进系列产品群


我们注意到,在2019年的交易合作中,一些公司的授权合作已经不仅限于单个产品,而是直接引入一系列产品群。除了百济神州与安进的合作,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还有:奕安济世(属于创胜集团)与礼来(Lilly)合作,获得了后者整个骨科创新生物药产品线大中华区独家开发授权。其中一款针对硬骨素的人源化抗体新药 blosozumab 已在美国完成2期临床,有望2020年在中国进入临床试验。值得一提的是,创胜集团由迈博斯生物与奕安济世生物合并而来,赵奕宁博士是创胜集团共同创始人和执行董事长,钱雪明博士为创胜集团共同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


此外,创新药研发新锐公司腾盛博药不久前从3家海外公司引进7款新型抗感染药物,包括:获得An2 Therapeutics的一款具有新型作用机制,靶向结核病菌感染的临床阶段广谱抗生素在大中华区的授权。与Pox Biopharma公司达成3项产品合作:静脉输注β-内酰胺酶抑制剂(BLI);超广谱口服β-内酰胺酶抑制剂(BLI)以及一类静脉输注的合成多粘菌素。同时,该公司还与Artizan Biosciences合作推进三个项目的开发和上市。腾盛博药成立于2018年初,截至目前已先后与多家公司达成合作。
2019年中国新药授权合作部分案例
1576725360(1).jpg
(注:本表格为不完全统计,仅展示18家公司的24项交易合作)

3. 除了热门靶点和技术,还有更多


在这些合作中,当然不乏热门靶点和技术领域,如CAR-T疗法抗体偶联(ADC)药物、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FGFRs)抑制剂等。


刚刚步入2019年的1月10日,贝达药业从Merus公司获得一款EGFR和c-Met双靶点双特异性抗体MCLA-129项目在中国的开发和商业化权。这是继2018年底以2.3亿元获得益方生物的一款三代EGFR-TKI新药后,贝达药业在产品线扩充上的又一重大进展。


ADC药物仍然备受关注。今年4月,由康桥资本(C-Bridge Capital)投资建立的Everest Medicines以高达8.35亿美元的总额从Immunomedics公司获得了一款ADC新药sacituzumab govitecan在大中华区、韩国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权益。这在全球领域都算是金额相当高的单一资产许可协议。同月11日,上海美雅珂生物与荷兰Synaffix B.V.签署授权协议,获得后者的两项抗体偶联药物(ADC)专利技术的非排他性权益。


CAR-T疗法在过去两年获得快速发展,但中国尚无CAR-T产品获批。2019年11月初,复星凯特宣布与凡恩世生物合作,后者将在中国为复星凯特独家提供针对两个独特肿瘤靶点的多个高亲和力人源化抗体,用于推进创新实体瘤治疗CAR-T产品的开发及商业化。复星凯特为复星医药与Kite Pharma(被吉利德收购)的合营企业。CAR-T细胞在血液肿瘤领域的治疗成果有目共睹,我们期待它在治疗实体瘤方面能够有所突破。


而在11月,阿斯利康授权给几家中国公司的多款产品也颇受关注。德琪医药从阿斯利康获得了一款ERK1/2抑制剂AZD0364在全球的临床开发,生产和商业化。ERK是Ras-Raf-MEK-ERK(RAS/MAPK)信号通路上的一个关键环节,该通路频繁突变,驱动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存活。AZD0364目前已由美国FDA批准开展临床。同期,阿斯利康还与和誉医药就一款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FGFRs)抑制剂AZD4547达成全球独家授权。FGFR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与多种癌症有关,该产品目前已在美国和欧洲开展了多项针对实体肿瘤的1/2期试验。


除了以上的这些热门靶点,还有一些较新颖的产品在2019年的合作中陆续登场。基石药业获得一款三特异性抗体区域性独家授权5月2日,基石药业宣布与瑞士Numab Therapeutics就候选药物ND021的开发和商业化达成一项在大中华区、韩国和新加坡地区的独家授权协议。ND021是一种单价三特异性抗体片断分子,可同时结合PD-L1、4-1BB和HSA三个靶点。据悉ND021有望成为下一代肿瘤免疫治疗的领先药物和肿瘤联合治疗的新骨干(backbone)药物分子。


7月11日,天境生物与美国MacroGenics公司宣布就一款针对B7-H3靶点的创新药enoblituzumab达成独家合作。天境生物将拥有该在研产品在中国的独家开发及商业化的权利。据悉,目前全球尚无此类药物获批。肿瘤免疫一直是天境生物专注的方向,引入该产品进一步丰富了其肿瘤免疫管线。


11月18日,三生制药宣布从Verseau Therapeutics获得了一款全球创新的PSGL-1(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靶点单抗药物VTX-0811的大中华区独家授权。这款药物的靶点颇具亮点。当前PSGL-1是全球创新的免疫治疗新靶点之一。VTX-0811的作用机理在于通过靶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上高表达的粘附分子PSGL-1,将巨噬细胞重新编程为促炎状态,激活T细胞并吸引其他免疫细胞协同产生强大的抗肿瘤效应。


进入12月,君实生物宣布与杭州多禧生物签署许可协议,获得后者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Trop2单抗-Tub196偶联剂DAC-002在除日本、韩国外的全部亚洲国家及区域的独家开发及商业化权益。DAC-002是一款抗Trop2单抗,通过智能连结体偶联抗微管蛋白Tubulysin B类似物药物,开发用于治疗Trop2阳性三阴性乳腺癌、小细胞肺癌、胰腺癌等实体肿瘤。


4. 不仅是肿瘤治疗领域,还有NASH和阿尔茨海默病等


从治疗领域来看,这些合作产品主要集中在肿瘤领域,也有一些产品开发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阿尔茨海默病,以及罕见病领域


如拓臻生物从GENFIT公司获得的一款PPAR α/δ双重激动剂elafibranor,正在开发用于NASH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Elafibranor是PPAR作用机制里的first-in-class新药,已获得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正在开展3期临床。这是拓臻生物在2018年获得礼来三个NASH产品全球独家权益之后的又一大交易。在NASH领域,歌礼制药也获得了一款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ASC40,开发用于治疗NASH。当前,NASH疾病治疗和药物研发面临重大挑战,因正在成为新的攻坚方向。


6月18日,索元生物宣布获得靶标为α-2C肾上腺素受体(AR)的药物ORM-12741的全球授权,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目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项目大多聚焦于β-淀粉样蛋白,DB105瞄准了一个新的靶点:α-2C肾上腺素受体(AR)。该靶点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有效。在11项临床研究中,有540多名患者服用ORM-12741,证实该药物的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此外,罕见病治疗药物也是当前的一大研发方向,这与全球孤儿药监管政策有关。今年初,北海康成宣布与GC Pharma签署大中华地区独占许可协议,拥有商业化后者的Hunterase的权益。Hunterase是一种用于治疗亨特综合征的重组人艾杜糖醛酸-2-硫酸酯酶(IDS)酶替代疗法,目前中国尚无批准亨特综合征的治疗方案。亨特综合征(黏多糖贮积症II型)是一种遗传性罕见病,由2-硫酸酯酶缺乏引起,主要发生在新生男孩身上。该病已收录在中国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还有,复星医药产业获得的一款hRPC产品,主要用于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产品已获得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和快速审评资格视网膜色素变性也已被收录于中国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和美国FDA的罕见病目录中。


5. 除了引进产品,也有中国公司授权出去的产品


当然,尽管2019年的合作授权案例大多是中国公司引进为主,但也有少数公司得以将自主研发的产品授权出去。如亚盛医药于1月8日宣布,UNITY Biotechnology 已选择亚盛医药的一款在研化合物,作为其眼科产品线的主要开发候选药物。此前,双方已经达成关于化合物库的合作协议,UNITY获授权可对亚盛医药的Bcl-2系列化合物进行筛选,以用于在抗衰老领域的开发。
另一家公司百奥泰生物于1月15日宣布授权Cipla Limited在部分新兴国家独家商业化由百奥泰生物开发的一款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BAT1706。值得一提的是,百奥泰生物今年实现了重大发展,不仅在科创板IPO顺利过会,还迎来了中国获批的首个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
总结
无论靶点如何,也无论引进还是授权出去,我们很高兴看到,全球医药公司之间通过授权合作的方式来加快创新药的研发效率,让新的治疗方法得以更快地来到患者身边。2019年,我们见证了很多创新药的面世,也见证了越来越多的合作型产品在疾病治疗领域绽放光芒。我们期望有越来越多的新药好药,能够更快地造福全球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