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决定》,标志再融资新规正式落地。主要内容为:取消创业板非公开发行股票最近一期末资产负债率高于45%及连续2年盈利的条件;将再融资批文有效期从6个月延长至12个月;锁定期由36个月和12个月分别缩短至18个月和6个月,且不适用减持规则的相关限制。此外,将严把上市公司再融资发行条件,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强化再融资募集资金使用现场检查,加强对“明股实债”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
此次再融资新规放宽上市公司融资条款,对于定增资金的股价折扣、锁定期限也给予更多支持,降低资金募集难度,将进一步激活定增市场。
首先,随着再融资新规的发布,市场上项目多、资金少的局面会持续一段时间,定增类产品短期内将享受较高的折价率。这意味着投资者投资定增产品时,安全垫增厚,可能出现高折价机会,未来折价率波动取决于赚钱效应。
其次,锁定期缩短增强了定增投资吸引力,竞价参与方资金博弈增强;单票参与门槛降低,相同资金投入下定增组合更加分散。
此外,对投资者专业度要求提升。当前市场处在相对低位,且锁定期缩短、价格较低、减持松绑等均能提升其吸引力,但在经历2015年后的大幅波动之后,市场对基本面的甄别或更趋谨慎。
再融资新规有利于稳定经济,利好资产市场发展。
此次松绑,对于整体经济而言,短期稳增长举措对冲经济下行风险,中长期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降低对间接融资的过度依赖,缓解金融系统风险,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上市公司融资难度降低,有利于获得直接融资,短期可缓解疫情下的资金压力,预计将有更多公司推出融资预案,尤其是中小创上市企业,将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大。中长期有助于构建更加健康、有活力的资本市场。具体来看,资本市场融资需求端和供给端双向扩容的速度有望加快,资本市场走出长牛、慢牛的基础更加坚实。本次规则完善一个重要的侧重点就是创业板相关制度的调整和松绑,这与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的趋势是相契合的,科技成长股或将更明显地受益于再融资政策的调整。此外,新规出台,短期有望提升市场风险偏好,有利于二级市场减少疫情冲击,保持市场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