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喜临门!亚盛医药Bcl-2抑制剂在中美获得3项临床许可

最近,亚盛医药可谓喜讯连连。继在研IAP抑制剂APG-1387在中国获批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研究后,亚盛医药今日又传来好消息:其自主开发的1类新药Bcl-2抑制剂APG-2575在美国和中国连获3项1b/ 2期临床试验许可分别针对复发/难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三个适应症


微信图片_20200310180010.png


Bcl-2家族蛋白在细胞凋亡和肿瘤治疗中所起的作用从被发现至今,已近30年之久。它是最早发现的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家族的一员,Bcl-2家族蛋白通过与促凋亡蛋白BIM、BAD等形成二聚体以及自身二聚,在细胞凋亡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APG-2575是亚盛医药开发一款新型口服Bcl-2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通过选择性抑制Bcl-2蛋白来恢复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细胞凋亡),从而杀死肿瘤,拟用于治疗多种血液恶性肿瘤。这是首个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中国国产Bcl-2选择性抑制剂。早前,该在研药物已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启动治疗血液肿瘤的1期临床试验,并于2019年在中国启动血液肿瘤的1期临床研究。根据亚盛医药新闻稿,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开展的治疗血液肿瘤的1期临床试验中,APG-2575已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良好的安全性。

微信图片_20200310180004.jpg

图片来源:亚盛医药提供

本次在美国,APG-2575获得许可的是两项全球多中心、开放性1b/ 2期剂量疗效探索研究其中一项旨在评估APG-2575单药或者联合rituximab/acalabrutinib治疗复发难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并初步评估有效性。


另一项旨在评估APG-2575单药或者联合依鲁替尼(ibrutinib)/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PK特征及初步的疗效观察。值得一提的是,临床前研究证实,该在研药物可以克服依鲁替尼(ibrutinib)不敏感的耐药WM模型,同时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包括滤泡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以及WM模型中,与依鲁替尼(ibrutinib)具有显著的协同效果


此外,APG-2575还于日前在中国获批一项多中心、开放性Ib期剂量疗效探索研究,以评估APG-2575单药或者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临床前证据显示APG-2575单药具有一定的抗AML效果;同时它与各种化疗的联合对于治疗AML有很强的协同作用。此外,Bcl-2抑制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有望为老年AML和不耐受强化疗的AML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CLL/SLL是一种成熟 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是欧美发达国家发病率最高的成人白血病,约占所有白血病的 30%。WM是一种少见的惰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虽然目前指南推荐的WM的治疗方案客观缓解率(ORR) 可达到80%,但是很好部分缓解(VGPR)以上的较深缓解率很低,较多患者最终会复发或进展。AML是中国最常见的白血病,发病率约为1.62~2.32人/10万人,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仍然很低。所以,这三类患者仍然急需新的治疗方法。

亚盛医药首席医学官翟一帆表示:“APG-2575是公司细胞凋亡产品管线的重要临床开发产品,是首个进入临床的国产Bcl-2选择性抑制剂。基于此前良好的临床前数据及早期临床数据,APG-2575接连获得中国CDE和美国FDA多项1b/2期临床试验许可,也正是我们全球化临床开发策略全面推进的体现。联合用药是肿瘤治疗未来发展趋势,希望我们的临床试验能更早、更快让复发难治的血液肿瘤患者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看到亚盛医药近期迎来了不少新进展。就在不久前,该公司还宣布其在研1类新药IAP抑制剂APG-1387联合化疗的方案也在中国获批1b/2期临床APG-1387是中国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新一代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AP)抑制剂。而且其获批临床的适应症为素有“癌症之王”之称的胰腺癌。

亚盛医药是一家致力于在肿瘤、乙肝及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等治疗领域开发创新药物的公司。2019年10月,亚盛医药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该公司的研发管线主要专注细胞凋亡路径关键蛋白的抑制剂,通过抑制BCL-2、IAP或 MDM2-p53等,重启肿瘤细胞的凋亡程序;第二代和第三代的针对癌症治疗中出现的激酶突变体的抑制剂等。公司现有8个1类新药已迈入临床开发阶段。

我们祝贺亚盛医药的Bcl-2抑制剂APG-2575分别在美国和中国获批针对上述三种血液癌症的临床试验,希望这些研究进展顺利,并取得好的结果,早日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