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盛医药MDM2抑制剂APG-115治疗血液肿瘤中国Ib期研究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7月22日,亚盛医药宣布其MDM2抑制剂APG-115治疗成人复发或难治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复发或进展高危/极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Ib期临床研究已在中国完成首例患者给药。该项全国多中心Ib期研究主要评估APG-115作为单药及联合阿扎胞苷或阿糖胞苷治疗复发或难治AML、复发或进展高危/极高危MDS等血液肿瘤患者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征。

 

AML是一种骨髓的克隆性增殖性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是中国最常见的白血病,发病率约1.62 ~ 2.32人/10万人[1]。AML的临床治疗一直采用“7+3 组合”(7天阿糖胞苷+3天蒽环类药物)作为标准诱导缓解治疗方案,但仍有多达40%的新诊断AML患者在初始诱导缓解治疗期间不能达到完全缓解(CR),或者在获得CR后6个月内复发[2]。

 

MDS是一组来源于异常多能干细胞的异质性造血疾病,其特征是造血功能低下、骨髓衰竭、外周血细胞减少和生存率降低。在中国,MDS的发病率约为5人/10万人。尽管去甲基化药物针对MDS的治疗有很高的应答率,但许多患者最终对去甲基化药物的作用会产生耐药性。一旦出现耐药性,总的预后就会变得很差。在高危的MDS患者中,去甲基化药物失败与平均生存期少于6个月相关[3]。所以不论对于复发进展的AML患者,还是MDS患者,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及更有效的治疗药物。

 

APG-115是亚盛医药开发的高选择性口服小分子MDM2抑制剂,对MDM2具有高度结合亲和力,可以阻断MDM2-p53相互作用,进而恢复p53的肿瘤抑制活性。APG-115 是中国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MDM2-p53抑制剂,已在中国和美国展开多项治疗实体瘤的临床研究,现正在同步推进APG-115多个血液肿瘤适应症的全球临床开发。

 

亚盛医药首席医学官翟一帆博士表示:“目前针对AML、MDS等血液肿瘤的治疗仍然存在较大的、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靶向MDM2-p53的药物开发越来越受业界关注。作为首个在中国进入临床阶段的MDM2-p53抑制剂,APG-115在针对实体瘤的临床研究中已显示较好的安全性与初步疗效。我们将进一步积极探索APG-115在血液肿瘤方面的潜力,为中国乃至全球的AML、MDS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亚盛医药是国内少有的专注于开发细胞凋亡机制相关抗癌药物的创新药企业,围绕MDM2-p53、BCL-2家族蛋白、IAP这三个主流细胞凋亡机制进行了布局,并且均有产品推进至临床阶段,尤其APG-115、APG-2575(BCL-2抑制剂)在中国均是同类靶点中首家进入临床阶段的项目,开发进度在全球范围也都处于领先水平。除了单药治疗的成药潜力之外,MDM2、BCL-2靶点相关药物与PD-1、BTK等抑制剂联用的潜力也越来越受到行业关注,成为近一年来的热门开发方向之一,比如默沙东、阿斯利康今年就先后跟亚盛医药达成了APG-115+Keytruda、APG-2575+阿卡替尼的联合开发合作。


此外,MDMD2与BCL-2的组合也开始受到制药巨头的重视,比如罗氏和艾伯维正在积极开发idasanutlin+ venetoclax的组合,从作用机制上讲,MDMD2抑制剂和BCL-2抑制剂双管齐下也是契合时下“合成致死”的抗癌药研发思路。亚盛医药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拥有MDM2、BCL-2项目的公司,有望给患者带来极具创新的治疗选择,其后续的研发进展也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