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动态
潜在“first-in-class”疗法!赛诺菲戈谢病新药在中国获批临床
10月28日,CDE公示,赛诺菲(Sanofi)及旗下Genzyme公司联合申报的1类新药venglustat,获得两项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用于正在接受伊米苷酶注射治疗,且伴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的年龄≥12岁的青少年及成人戈谢病患者的治疗。根据公开资料,venglustat有望成为治疗神经性3型戈谢病的“first-in-class”疗法。Venglustat是一种能够穿越血脑屏障的研究性口服疗法,旨在抑制称为葡萄糖神经酰胺(GL-1)的物质的异常蓄积,该物质在糖鞘脂的产生中起作用。通过抑制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活性,venglustat能够治疗由于糖鞘脂代谢途径中出现基因突变而导致的多种罕见病,其中包括:3型戈谢病(Gaucher disease type 3)、GBA相关的帕金森病、法布里病(Fabry disease)和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
10月28日,微芯生物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微芯药业近日收到NMPA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1类新药西格列他钠片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的临床试验,用于经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疗效不佳的人群控制血糖。值得一提的是,微芯生物已于2019年9月在中国提交了西格列他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上市申请,有望成为继抗肿瘤新药西达本胺之后该公司第二款上市产品。西格列他钠是微芯生物自主设计、合成、筛选和开发的一款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受体(PPAR)全激活剂,属于全新作用机制的胰岛素增敏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公告显示,西格列他钠是全球首个完成3期临床试验的PPAR全激动剂。罗氏PD-L1抗体联合疗法在华获批一线治疗肝细胞癌
10月28日,罗氏(Roche)宣布NMPA批准其肿瘤免疫新药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下称“T+A”联合疗法),用于治疗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患者。阿替利珠单抗(Tecentriq,圣泰奇)是一款抗PD-L1肿瘤免疫新药,贝伐珠单抗(安维汀)是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两款药物均为罗氏旗下重磅产品。此次获批的主要依据是3期临床试验IMbrave150的研究结果,其中包括对194名中国亚群患者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标准治疗相比,“T+A”联合疗法显著降低死亡风险以及疾病进展风险,且患者报告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发生恶化的时间均优于标准治疗。10月28日,诺诚健华宣布,其第二代泛TRK小分子抑制剂ICP-723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ICP-723针对的是“不限癌种”靶标——NTRK,根据新闻稿,ICP-723有潜力为NTRK基因融合的实体瘤患者提供广谱抗癌疗法。ICP-723是诺诚健华优化设计的一款第二代泛TRK小分子抑制剂,属于1类创新药。诺诚健华拟开发该药用于治疗携带 NTRK 融合基因的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包括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甲状腺癌等,以及对第一代TRK抑制剂产生耐药的患者。临床前研究显示,ICP-723具有抗多种实体肿瘤的高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有潜力为NTRK基因融合的实体瘤患者提供广谱抗癌疗法。埃格林医药在研新冠肺炎治疗药物2期临床获FDA加速批准
10月27日,埃格林医药宣布,美国FDA已于近日提前批准了其开发用于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的注射药物EG-009A的临床2期试验申请,主要用于治疗新冠病毒引起的中/重度细胞因子风暴(CRS)。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的口服胶囊EG-009的临床试验申请于上个月刚刚获得FDA的批准,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引起的轻度或中度细胞因子风暴。这意味着,埃格林医药同时拥有在研口服和注射疗法,用于治疗不同阶段的新冠病毒肺炎。埃格林医药正在开发的口服药物EG-009和注射用药物EG-009A,有望可以针对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给药途径,在保证药物疗效的同时,确保药剂进入人体后的生物利用度最大化。 亚盛医药1类新药获批临床,针对晚期脂肪肉瘤或其它实体瘤
10月27日,亚盛医药宣布其1类新药MDM2-p53抑制剂APG-115获得CDE临床许可,将开展联合PD-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脂肪肉瘤或其他晚期实体瘤患者的1b/2期临床研究。APG-115是亚盛医药自主研发的一种口服生物可利用的、高选择性的小分子MDM2抑制剂。它对MDM2具有高度结合亲和力,通过阻断MDM2-p53相互作用从而恢复p53肿瘤抑制活性。临床前研究表明,APG-115可促进T细胞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强CD4+T细胞的活化,提高PD-L1在多种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因此,该产品联合疗法也有望达到较好的抗肿瘤活性。目前,APG-115已在中国和美国展开多项治疗实体瘤及血液肿瘤的临床研究。博雅辑因CRISPR/Cas9基因编辑治疗产品临床申请获受理
10月27日,博雅辑因(EdiGene)宣布CDE已经受理其基因编辑治疗产品ET-01的临床试验申请。这是一种CRISPR/Cas9基因修饰BCL11A红系增强子的自体CD34+造血干祖细胞注射液,拟开发用于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根据公开资料,ET-01项目有望通过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为HLA(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配型失败的患者提供新的一次性的治疗方案。根据新闻稿,ET-01是处于研究阶段的、用于治疗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的产品。ET-01原液通过采集患者自体动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富集CD34+细胞群后用CRISPR/Cas9系统编辑BCL11A基因的红系增强子制成。10月26日,CDE公示,泰德制药1类新药TDI01片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根据泰德制药早前发布的新闻稿,TDI01是全新靶点、高选择性的Rho/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2(ROCK2)抑制剂,对纤维化发生发展各个环节均有治疗作用,临床上拟开发适应症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和肺纤维化。研究显示,TDI01可通过抑制ROCK2,同时具有抑制纤维化进程、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对纤维化发生发展各个环节均有治疗作用。10月26日,据CDE最新公示,信达生物申报的1类生物新药IBI323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用于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根据公开资料,IBI323是一款新型LAG-3/PD-L1双特异性抗体,具有成为“first-in-class”新药的潜力。研究表明,抑制LAG-3能够让T细胞重新获得细胞毒性活性,降低调节T细胞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从而增强对肿瘤的杀伤效果。在临床前研究中,IBI323已显示出体外疗效及体内疗效均优于抗LAG-3单抗与抗PD-L1单抗的联合疗法。此次为该产品首次在中国获批临床,针对的适应症为晚期恶性肿瘤。
上市之路
10月28日,CDE公示,协和发酵麒麟(中国)制药的布罗索尤单抗注射液3项新药上市申请拟纳入优先审评,分别对应10mg/ml、20mg/ml和30mg/ml的三种不同规格,拟开发适应症均为肿瘤相关骨软化症。根据公开资料,猜测这是直接靶向FGF23的重组全人单克隆IgG1抗体burosumab(Crysvita),它是首个获得FDA批准治疗TIO这种衰弱性疾病的疗法,Burosumab可有效与FGF23结合并抑制FGF23的生物学活性。通过在XLH和TIO患者中阻断过量的FGF23,burosumab旨在增加磷酸盐从肾脏再吸收并增加维生素D的产生,从而也增强肠道中磷酸盐和钙离子的吸收。10月27日,嘉和生物宣布已向NMPA提交英夫利昔单抗生物类似药GB242的上市申请,这也是继PD-1抗体杰诺单抗后嘉和生物提交的第二个上市申请。英夫利西单抗是一种抗肿瘤坏死因子(TNF-a)单克隆抗体。GB242是嘉和生物开发的一款英夫利西单抗生物类似药,拟开发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嘉和生物新闻稿,与英夫利昔单抗类似,GB242能够以低剂量结合TNF-α,从而抑制人体对TNF-α的自然反应并改善炎症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RIBOTAC技术-可靶向并彻底降解新冠病毒(COVID-19)基因组核糖核酸酶靶向嵌合体(ribonuclease targeting chimeras)即RIBOTACs,它一个有前景的降解RNA的新策略,RIBOTACs是基于小分子选择性结合RNA,特别是形成复杂的二级和三级结构的RNA。他们的关键创新是将RNA结合分子转化为RNA降解分子,通过将RNA结合分子与一个小分子结合并激活RNase L(一种潜在的核糖核酸酶)来发展RIBOTACs概念的。研究人员主要运用该技术靶向新冠病毒RNA基因组,抑制RNA的移码,并且募集细胞核糖核酸酶彻底干掉新冠病毒。他们先设计了结合或降解新冠病毒中结构性功能元件的小分子,以抑制病毒繁殖所必需的过程,再将该配体进一步加工成靶向核糖核酸酶的嵌合体(RIBOTAC)以募集细胞核糖核酸酶以破坏病毒基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