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擎医疗获北极光创投领投超亿元B轮融资

1月11日,苏州心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心擎医疗”)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由北极光创投领投,苏高新创投跟投,老股东国仟创投、安吉云朔、泰煜投资继续支持。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现有多个产品线的研发、临床试验及生产扩张投入。

 
心擎医疗于2017年5月在苏州高新区成立,主要研发针对急性心源性休克、心脏术中循环保护、急重症器官衰竭患者等临床场景下的体外生命支持设备。公司现阶段主产品线包括微创介入式人工心脏、体外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新一代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等。心擎医疗分别于20182019年完成天使轮与A轮融资。天使轮由国仟创投领投、泰煜投资跟投。A轮由幂方资本领投、华泰大健康基金与国仟创投跟投。

01
海內外技术专家联合国内顶尖临床机构,为解决中国临床痛点而生的创业团队
 
心擎医疗由海內外顶尖人工器官技术专家以及国内一流临床机构组成。创始人暨首席执行官徐博翎博士有近14年人工心脏研发经验,是国家重大人才项目青年专家、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同时是有近30年历史的人工心脏权威组织——国际机械循环辅助协会(ISMCS)的首位华人委员(Board Member)。
 
技术专家团队:包括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心血管工程研究所领头人、磁悬浮全人工心脏BiVACOR设计者、英国剑桥大学电力电子与电机设计专家等,全方位掌握了包括磁悬浮、计算流体力学、机电一体化等系统性技术。为保证产品切实解决国内临床需求痛点,心擎医疗全产品线在研发早期就与国内心外科、心内科、重症医学领域顶尖专家,包括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院士团队、武汉协和医院心外科董念国教授团队联合研发,力求精准开发中国患者急需的临床产品,并科学有效地推动各产品线的临床试验与应用。
 
 
02
对标市值147亿美金独角兽Abiomed,心擎致力打造中短期生命支持的平台式解决方案
 
急重症器官衰竭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临床场景,按照患者病程需求提供精准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治疗需求约可分为:
(1)因大量早期、进展期患者流量入口在内科或急诊科室,目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通过给予患者快速的体外循环或呼吸氧合支持,将能在器官衰竭的早期逆转或减缓器官衰竭的进程;
(2)器官衰竭严重阶段,外科或危重症科室的临床决策在患者循环不稳定时难以明确,此时安全有效且性价比合理地恢复循环系统稳定,过渡到最优治疗终点,将能使患者得以平安出院并恢复长期生活质量。

针对心、肺急性失功的复杂需求矩阵与国内临床痛点,心擎医疗从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技术出发,全面布局新一代ECMO、介入式人工心脏等产品线,从不同的操作便利性、循环支持流量、支持时间等多维度需求提供全场景的平台型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不同疾病阶段、不同临床科室的细分需求。
 
心擎医疗的对标公司——市值高达147亿美金的AbiomedABMD),拥有目前全球唯一获得FDA认证的介入式人工心脏——Impella系列产品平台。Impella不需要外科开刀植入,经导管就可进行短期循环支持。Impella技术源于德国亚琛工大研究所,被Abiomed收购后在美国FDA先后拓展适应症:高危PCI术中保护(<6小时)、EF降低或不降低的高危PCI患者保护,到最新的高危PCI长时间保护(6-12小时)。自2015年产品美国上市以来,每年销量增速超30%2019年植入量超3万例。Abiomed年收入近8亿美金,其中绝大部分由impella单品销售为主。
 
针对中期循环支持的血液相容性需求,CentriMag是目前世界体外人工心脏领域的血液相容性金标准,临床应用中,循环支持时间可达30天以上。公司于2015年被雅培收购,可独立作为体外人工心脏用于患者的全流量支持或与体外膜肺组合提供心肺联合支持(ECMO)2018年美国销售上万例。ECMO因此次疫情受到广泛关注,受限于技术难度,目前国内为进口产品垄断,其中市场占有率70%以上为Maquet,其余市场份额为美敦力、索林占据。2018年全球市场空间约为3亿美元,国内潜在市场达18亿元人民币。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心擎医疗仅花费三年,便将全磁悬浮体外人工心脏推向临床,并在2019年于意大利举行的国际机械循环辅助协会(ISMCS)上发布了其优异的性能及血液相容性,获得国际专家肯定。目前体外人工心脏30天动物实验显示血液相容性指标数据优秀,无溶血或血栓发生,性能达到国际顶尖水平。介入式人工心脏、体外膜肺氧合(ECMO)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预计自2023年起,心擎医疗每年将至少有一款高壁垒三类产品推向临床。
 
1610434525(1).jpg

心擎医疗创始人徐博翎博士表示:
“围绕着在中短期生命支持领域,持续为用户和患者带来最有价值的技术和服务,为患者带来新生的机会的企业使命,我们将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以患者、医者、能者为本,阅读患者需求、倾听临床痛点、打造人才团队,由心肺支持出发,布局多器官支持平台,打造急重症器官衰竭的最后一道防线,挽救那些不该离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