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百济神州宣布2020年全年业绩,全年收入为3.0887亿美元,净亏损16亿美元,2019年收入为4.2821亿美元。其中,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自2020年3月在中国获批上市后的全年收入1.6336亿美元;百悦泽(泽布替尼)全年收入4170万美元;百时美施贵宝授权在华销售产品的产品收入为9512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2156亿美元下滑较多;安进公司授权在华销售产品的产品收入分别为850万美。
2020年,百济神州研发费用为12.9亿美元,2019年为9.2734亿美元。研发费用的增加主要归因于用于正在进行以及新启动的后期关键性临床试验持续增长的费用,与授权候选药物预付款相关的研发费用,与安进公司合作相关的开发成本,新增的药物注册登记准备,以及与商业化前活动和供应相关的生产成本。
销售、一般及行政管理(SG&A)费用 为6.0018亿美元,2019年为3.8825亿美元。增加主要归因于员工人数的增加,部分归因于商业团队规模的扩大、专业服务费的提高和包括销售和市场营销、市场准入研究和促销活动在内的外部商业费用的增加。销售、一般及行政管理费用的总体增长也归因于与之相关的股权奖励支出的增加。
2021年泽布替尼预计里程碑事件
- 最早于2021年公布百悦泽®对比苯达莫司汀加利妥昔单抗用于治疗初治 CLL/SLL患者的SEQUOIA 3期临床试验(NCT03336333)主要结果
- 于2022年上半年公布百悦泽®对比伊布替尼用于治疗R/R CLL/SLL患者的ALPINE 3期临床试验(NCT03734016)主要结果
- 在新地区和新适应症中继续推动百悦泽®的全球注册项目,包括2021年在欧盟、中东地区、南美地区、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俄罗斯潜在获批用于治疗特定MCL患者,以及在美国、欧盟、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潜在获批用于治疗WM患者
- 于2021年完成百悦泽®联合奥比妥珠单抗对比奥比妥珠单抗作为单药用于治疗R/R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的ROSEWOOD 全球关键性2期临床试验 (NCT03332017)患者入组
- 在2021年第一季度与诺华完成百泽安®合作协议,须以满足《哈特-斯科特-罗迪诺反托拉斯改进法》项下的等待期到期或提前终止为前提
- 于2021年在中国境外递交首项生物制剂上市申请(BLA)
- 于2021年上半年在中国递交针对二线/三线NSCLC和MSI-H / dMMR实体瘤的生物制剂新适应症上市申请(sBLA);于2021年中期在中国递交针对二线ESCC的sBLA
- 于2021年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一线非鳞状NSCLC患者以及二或三线肝细胞癌(HCC)患者
- 于2021年公布百泽安®联合化疗对比安慰剂联合化疗用于治疗一线鼻咽癌(NPC)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NCT03924986)主要结果
- 于2021年上半年完成百泽安®针对一线小细胞肺癌的3期临床试验(NCT04005716)的患者入组
- 于2021年完成百泽安®对比安慰剂联合放化疗用于治疗局限性ESCC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NCT03957590)的患者入组
- 于2021年上半年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线化疗、携有致病或疑似致病的胚系BRCA突变的晚期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
- 于2021年或2022年上半年公布帕米帕利作为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OC)患者维持治疗的3期临床试验(NCT03519230)主要结果
2021年Ociperlimab(TIGIT单抗)预计里程碑事件启动一项ociperlimab联合百泽安®用于治疗PD-L1高表达且无致敏EGFR突变或ALK易位的一线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全球3期AdvanTIG-302临床试验(NCT04746924),预计于2021年上半年开展患者入组
启动一项ociperlimab联合百泽安®用于治疗先前接受过治疗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全球2期临床试验(NCT04693234),预计于2021年上半年开展患者入组
启动一项百泽安®联合ociperlimab对比百泽安®联合安慰剂用于治疗PD-L1高表达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ESCC患者的全球2期临床试验(NCT04732494),预计于2021年上半年开展患者入组
百济神州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欧雷强表示:“自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公司取得了重大进展——与诺华在北美、欧洲和日本就开发和商业化百泽安®达成合作协议,百泽安®在两项3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主要结果以证明其总体生存获益大于标准化疗,进一步拓展公司商业化产品组合,其中包括百泽安®近期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一线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公司商业化团队继续发力,2020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产品总收入分别达到1亿美元和3.0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分别实现了76%和39%的增长。近期,我们多款药物进入中国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有助于提高公司肿瘤药物在中国的可及性,同时进一步推动产品收入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