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家推动 “肿瘤三早”,早筛早诊早治很重要,早期发现早期癌症!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

微信图片_20210308162916.jpg

“癌症只有一次治疗机会”多学科会诊助推规范诊疗

我们现在碰到的大多数是晚期患者,希望能加大肿瘤早期筛查的力度,这样病人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于金明告诉记者,他建议把肿瘤筛查纳入医保。


微信图片_20210308162947.jpg

李为明:加强基础医疗建设,助力肺癌早筛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肺癌早期诊断是决定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键,全球早早期肺癌能达到90%-100%的5年生存率,但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约为5%。我国肺癌有年轻化趋势,50岁以下的肺癌患者比例不断增加,非吸烟(其中包括被动吸二手烟、三手烟)的肺癌病人超过40%。无论从年龄还是危险因素来讲,我国肺癌患者的特点都与欧美国家不同。因此我国提出40岁以上、同时具有任意一个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职业暴露、肺癌家族史、慢性肺部疾病史),都属于肺癌高危人群,都应纳入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这是一个大前提。我想我身为全国人大代表,一定要把好的、有效的、早期发现肺癌的途径让全社会都来关注,让所有民众都来关注。做好了,这将是一件利国利民、利于每个家庭的事。


微信图片_20210308163014.jpg

徐兵河:早诊和规范化治疗有助于提高癌症病人长期生存率


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GCP中心)主任、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兵河在会上发言时表示,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与国外相比,在我国尤其是一些农村边远地区,开展肿瘤筛查还不是特别普遍。加之人们对肿瘤筛查的意识还不够强,导致很多病人在出现很大的肿块后才去就诊。“因此,需要从国家、企业、媒体宣传等多方面入手,来提高人们对疾病进行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的意识。”


微信图片_20210308163045.jpg

李彩云:防治乳腺癌 需要广大妇女积极参与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助理秘书长李彩云在会上发言时表示,在意识提升方面,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深入到边远山区以及革命老区宣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乳腺癌防治理念,提高当地妇女群众对乳腺癌疾病的认知水平、预防水平。同时,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也有针对性的发起了乳腺癌早期筛查的宣传倡导项目,发布乳腺癌早期筛查倡议书与宣传手册,培训乳腺癌早期筛查宣传志愿者,并且呼吁企业为女性员工定期进行乳腺癌筛查。


微信图片_20210308163112.jpg

马晶:“三创模式”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乳腺癌“三早”


四川省人民医院主动健康与转化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妇女两癌“三早”主动健康项目发起人马晶在会上发言时表示,我国的“两癌”筛查工作面临的第一重挑战为人口基数大,城乡人群分布差异以及国家各级政府财政压力大。过去十来年中,在全国各地推行的农村妇女“两癌”检查试点项目工作取得了许多的成绩,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其防治日益得到各地政府和老百姓的重视。自2019年,“两癌”的检查工作已被纳入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使之成为常态性的工作。疾病筛查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有组织的、针对大规模人群的疾病防治行为。据估算,目前我国35—64岁 “两癌”筛查的适龄妇女约3亿人,这一数字哪怕仅仅是做到一半也对于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推行是一个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