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点药讯 | 纵览全球药物靶点动态

研发动态


1

康宁杰瑞PD-L1/CTLA-4双抗2期注册临床获FDA批准

3月9日,康宁杰瑞宣布,其PD-L1/CTLA-4双特异性抗体KN046的一项关键2期临床IND获得美国FDA批准,该研究将评估KN046治疗胸腺癌患者的效果。KN046是康宁杰瑞自主研发的一款可同时靶向PD-L1和CTLA-4免疫检查点的双特异性抗体,能更有效地激活T细胞,增强免疫抗肿瘤能力。根据新闻稿,KN046的创新设计包括:采用机制不同的CTLA-4与PD-L1单域抗体融合组成;可靶向富集于PD-L1高表达的肿瘤微环境及清除抑制肿瘤免疫的Treg。 

2

嘉和生物CDK 4/6抑制剂获批临床,拟用于乳腺癌治疗

3月8日,嘉和生物宣布,其CDK4/6抑制剂GB491(lerociclib)的两项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CDE批准。Lerociclib是由G1 Therapeutics公司发现和开发的一款选择性、差异化口服CDK 4/6抑制剂,拟开发用于与某些类型的乳腺癌和肺癌中的其他靶向疗法联合使用,对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治疗

3

君实生物——靶向PD-1/TGF-β的双功能融合蛋白JS201注射液申报临床

据CDE最新公示,君实生物JS201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JS201是君实生物自主研发的一款能同时靶向PD-1和TGF-β的双功能融合蛋白。根据公告,JS201可有效阻断PD-1/PD-L1和TGF-β免疫抑制通路,改善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调节作用,从而促进人体免疫系统对于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有效增强免疫应答,减少免疫逃逸及耐药性的发生。

4

君实生物——聚乙二醇化尿酸酶衍生物JS103注射液申报临床

据CDE最新公示,君实生物JS103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JS103注射液是君实生物自主研发的一种聚乙二醇化尿酸酶衍生物,主要用于高尿酸血症伴或不伴有痛风的治疗。据介绍,该在研药可催化尿酸氧化成溶解度显著高于尿酸的尿囊素,从而达到降低血尿酸的作用。

5

开拓药业普克鲁胺3期临床获FDA批准,治疗新冠患者

3月5日,开拓药业宣布,其普克鲁胺治疗轻中症新冠男性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已获美国FDA正式批准。新一代AR拮抗剂普克鲁胺可以靶向AR-ACE2/TMPRSS2信号轴,通过抑制ACE2和TMPRSS2的表达,来降低或阻断COVID-19进入宿主细胞,存在从源头阻断新冠感染的可能性。

6

HPK1抑制剂获批1期临床试验

3月10日,百济神州宣布,一项针对其在研造血干细胞激酶1(HPK1)抑制剂BGB-15025的1期临床试验已完成首例患者给药。HPK1是T细胞受体(TCR)信号通路下游的一种激酶,被认为在激活T细胞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BGB-15025被设计旨在成为一款高强度、高选择性的HPK1小分子口服抑制剂。
上市之路

1

拜耳PI3K抑制剂在中国申报上市

3月10日,CDE公示,拜耳(Bayer)的5.1类新药copanlisib注射用冻干制剂在中国申报新药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Copanlisib用于复发性边缘区淋巴瘤(MZL)成人患者的适应症,作为一款静脉注射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copanlisib能够在亚纳摩尔水平上抑制主要表达在恶性B细胞中的PI3K-α和PI3K-δ两种激酶亚型。

2

乳腺癌1类新药优替德隆进入“在审批”,中国或迎首个埃博霉素类肿瘤药
近日,由华昊中天研发的晚期乳腺癌新药——优替德隆(utidelone,UTD1)的新药上市申请在NMPA官网的审评状态更新为“在审批”,或有望于近期获批用于复发转移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优替德隆是一款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埃博霉素(epothilones)衍生物,如果该药物于近期获批,意味着中国将迎来首个埃博霉素类抗肿瘤药物。

3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突破,荣昌生物潜在“first-in-class”新药在中国获批
据NMPA药品注册进度查询结果,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泰它西普新药已正式在中国获批。根据CDE优先审评公示,该申请针对的适应症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公开资料显示,泰它西普具有全新药物结构和双靶点作用机制,它是一种同时靶向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这两类重要细胞信号分子的新型重组融合蛋白。通过阻止BLyS和APRIL与B细胞表面表达的BAFF-R、BCMA及TACI受体结合,泰它西普可以抑制BLyS及APRIL信号传导,并抑制成熟B细胞和浆细胞的发育和存活。

4

济神州PD-1抗体第6项适应症申请获CDE受理
3月5日,百济神州宣布,CDE已受理其抗PD-1抗体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用于治疗接受铂类化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二或三线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百泽安是一款人源化lgG4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克隆抗体,设计目的是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与巨噬细胞中的Fcγ受体结合。临床前数据表明,巨噬细胞中的Fcγ受体结合之后会激活抗体依赖细胞介导杀伤T细胞,从而降低了PD-1抗体的抗肿瘤活性。

5

滤泡性淋巴瘤(FL)首个CAR-T细胞疗法
近日,吉利德(Gilead)旗下细胞治疗公司凯特制药(Kite Pharma)宣布,FDA已批准CD19 CAR-T细胞疗法Yescarta(axicabtagene ciloleucel)一个新的适应症:用于治疗先前已接受过2种或多种系统疗法的复发性或难治性(R/R)滤泡性淋巴瘤(FL)成人患者
前沿创

1

全新机制:Galectin-9与PD-1和Tim-3相互作用调节T细胞死亡,Galectin-9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研究发现,PD-1通过与TIM-3配体Galectin-9(Gal-9)结合,有助于PD-1+TIM-3+T细胞的持续存在,并减弱了Gal-9/TIM-3诱导的细胞死亡。Gal-9抗体治疗可同时扩增瘤内TIM-3+细胞毒性CD8T细胞和免疫抑制调节性T细胞(Treg cell),这限制了其效果。而Gal-9抗体与协同刺激受体GITR的激动型抗体联合使用,可耗尽Treg细胞,协同诱导了抗肿瘤活性。此研究工作揭示了PD-1在耗竭T细胞存活中的作用,确立了Gal-9作为肿瘤免疫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是一个极有希望的免疫治疗靶点。

2


PCSK9可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近日, 发表的Potentiating CD8+ T cell antitumor activity by inhibiting PCSK9 to promote LDLR-mediated TCR recycling and signaling 论文中,研究人员发现肿瘤微环境可以通过胆固醇代谢中的核心调控因子PCSK9抑制CD8+ T细胞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的表达,从而抑制CD8+ 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证实了PCSK9可以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该研究从胆固醇代谢的角度,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证实了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在CD8+ T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中起着关键调控作用,发现了LDLR可作为膜蛋白调控TCR信号这一新的调控机制,进一步发现肿瘤细胞来源的PCSK9通过调控CD8+ T细胞LDLR表达及其免疫应答参与肿瘤免疫逃逸,且初步评估了PCSK9作为药物靶点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潜在能力,为进一步基于PCSK9开发新型抑制剂或单抗用于临床肿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