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贝利尤单抗和泰它西普之后,又一系统性红斑狼疮新药获批

8月2日,阿斯利康宣布FDA已批准其Saphnelo(anifrolumab-fnia)用于正在接受标准治疗的中重度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成年患者。这意味着Saphnelo是自2011年至今为止FDA批准的第二款治疗SLE的新药。

1628058442(1).jpg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慢性、致残性和潜在威胁生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控制,将会导致一系列症状,包括疼痛、皮疹、疲劳、关节肿胀、发烧、长期器官损伤,甚至过早死亡。据统计,SLE全球患病率约为 (12~39)/10万。

目前,SLE尚无法治愈,治疗原则为积极控制狼疮活动、改善和阻止脏器损害。临床常用的SLE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长春新碱、环孢素A)、抗疟药(如氯喹、羟氯喹)和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和生物制剂等。其中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副作用大,会导致感染、骨质疏松、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不良反应。获批治疗SLE生物制剂有Benlysta(Belimumab,贝利尤单抗)和泰它西普。此外,临床上利妥昔单抗也常被超说明书用于治疗SLE。

Benlysta是近七十年来FDA批准的首款SLE治疗药物,是一款靶向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人源化IgG2λ单克隆抗体,通过与血清中可溶性BLyS结合并阻断其与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抑制B细胞增殖以及B细胞向浆细胞的分化,从而减少血清中B细胞产生的自身抗体,达到治疗SLE的目的。目前,Benlysta获批的剂型包括静脉滴注冻干粉针(IV)和皮下注射剂(SC),其中SC剂型仅适用于年龄≥18岁的成人,获批的适应症包括:正在接受标准治疗、年龄≥5岁、活动性自身抗体阳性的SLE儿童和成人患者,以及正接受标准治疗的活动性狼疮性肾炎(LN)成人患者。

泰它西普(商品名:泰爱)是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SLE的“双靶”生物制剂,通过抑制BLyS和APRIL两个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抑制异常B细胞的成熟和分化,从而降低机体自身免疫反应,达到延缓疾病进展和减少复发的目的。2021年3月,该药在国内被NMPA批准用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仍具有高疾病活动的活动性、自身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成年患者。在美国,泰它西普正在启动临床III期试验,且被FDA授予快速审批通道资格。

此次批准的Saphnelo是一种“first-in-class”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可与I型干扰素受体的亚基1相结合,进而拮抗所有1型干扰素(IFN-α、IFN-β和IFN-ω)的相关活性。I型IFN如IFN-α、IFN-β和IFN-κ是参与调节SLE炎症通路的细胞因子。60%~80%的SLE患者存在I型干扰素高表达特征,且I型干扰素浓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呈正相关。

Saphnelo获批是基于其临床开发项目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包括两项名为TULIP的3期临床研究和名为MUSE的2期临床研究。TULIP是评估Saphnelo治疗SLE的关键III期项目,包括TULIP 1和TULIP 2两项III期研究,这些研究在接受标准护理方案治疗的中重度活动性自身抗体阳性SLE成人中开展,评估Saphnelo相对安慰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TULIP 1研究采用SRI4评估Saphnelo降低疾病活动度的疗效,结果于2019年12月发表在《柳叶刀•风湿病学》上。但该研究未达到SRI-4的主要终点,不过300mg Saphnelo相对于安慰剂在实现多个总体和器官特异性次要终点(包括BICLA、CLASI)、激素减量、年复发率、肿痛关节计数减少等方面具有数字上的改善。

TULIP 2研究采用BICLA评估Saphnelo降低疾病活动度的疗效,结果于2020年1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最终研究结果表明:当联合标准护理时,与安慰剂相比,Saphnelo使狼疮疾病活动度实现统计学上显著和临床意义的降低,且Saphnelo的安全性与之前研究一致。

Saphnelo是阿斯利康于2004年从Medarex公司引进的一款产品,被看作是阿斯利康具有市场前景的研发管线之一。目前,Saphnelo治疗SLE的上市申请正在欧盟和日本接受监管审评。在国内,Saphnelo于2021年3月在国内获批临床,适应症为中度至重度活动性SLE。

此外,阿斯利康已经启动Saphnelo皮下给药治疗SLE的3期临床试验,而且Saphnelo还被开发用于治疗狼疮性肾炎、皮肤红斑狼疮和肌炎等其他I型IFN发挥关键作用的多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