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IPO早知道消息,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芯”)于8月18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高盛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
北芯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开发可能为心血管疾病诊疗带来变革的精准解决方案。目前,北芯已开发出一个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的整体解决方案平台,产品管线现包括16个介入式心血管产品与具有全球专利的在研产品,包括FFR测量系统、IVUS成像系统、微导管产品组合、冲击波球囊治疗系统(IVL)以及电生理(EP)解决方案,用于诊疗冠状动脉疾病(CAD)、外周动脉疾病(PAD)以及房颤。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鉴于北芯同时拥有FFR和IVUS产品,其是中国唯一一家拥有精准血管内生理学和影像学产品组合的国产医疗器械公司。
财务数据方面,2019年-2020年和2021年1-3月,北芯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元、158.8万元、475.3万元,净利润分别为-3964.4万元、-5711.5万元、-2583.6万元。
据IPO早知道消息,美因基因于8月16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中信建投证券为其保荐人。
美因基因是美年健康(002044.SZ)与其产业投资孵化平台天亿资产于2016年1月投资搭建的项目,产品定位为公众可负担的预防性医疗解决方案,专注于慢性病及危重病。美因基因提供89项针对消费级基因检测及癌症筛查方案,其中78项为消费级基因检测LDT(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11项为公司以外包IVD产品提供的检测服务。目前美因基因已与国内超过300个城市的超1300家医疗机构合作,机构客户中超60%为体检中心。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美因基因为2020年中国最大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平台,检测量达270万次,占同年中国已进行的所有消费级基因检测的65.8%;按2020收入计,美因基因占市场份额为34.2%,位列国内第一。
财务数据方面,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美因基因分别实现营收1.96亿元、1.24亿元、2.03亿元和0.97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2204.0万元、2969.1万元、7909.7万元和3531.4万元。
据IPO早知道消息,第四范式于8月13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高盛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
第四范式成立于2014年,主要提供以平台为中心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使企业实现人工智能快速规模化转型落地,发掘数据隐含规律并全面提升企业的决策能力。目前,第四范式已开发出一套完整的端到端AI解决方案先知平台,让企业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开发和运行满足其特定需求的AI解决方案,实现机器学习、应用、决策制定和评估的流程,可由企业实现快速、规模化部署。第四范式现已为金融、零售、制造、能源与电力、电信、医疗保健等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提供服务,其中2020年为47家全球财富500强企业及上市公司(注:第四范式将此类企业定义为标杆客户)提供服务。灼识咨询的报告显示,以2020年收入计算,第四范式在中国以平台为中心的AI决策市场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
财务数据方面,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第四范式的营收分别为1.28亿元、4.60亿元、9.42亿元和7.88亿元,同期经调整经营亏损分别为2.13亿元、3.18亿元、3.86亿元和2.53亿元。
据IPO早知道消息,义翘神州于2021年8月16日正式以“301047”为证券代码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义翘神州本次总计发行1700万股股份,发行价为每股292.92元,总计募得资金总额49.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资净额约为47.24亿元。
上市首日义翘神州高开104.8%,后续股价有所下滑,最终收报于每股493.32元,仍较发行价上涨68.41%,市值约为335.46亿元。
义翘神州成立于2007年,主要从事生物试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技术服务,主要业务涵盖重组蛋白、抗体、基因和培养基等产品,以及重组蛋白、抗体的开发和生物分析检测等服务。目前,义翘神州生产和销售的现货产品种类超过4.7万种,其中重组蛋白超过 6,000 种,包括超过3,800种人源细胞表达重组蛋白产品。此外义翘神州还能提供约13,000种抗体,其中单克隆抗体数量约4,600种,能够覆盖生命科学研究的多个领域,为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干细胞研究等基础科研方向和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一站式”采购生物试剂产品和技术服务的渠道。迄今为止,义翘神州已在美国、欧洲建立子公司,累计客户数量超过5,000 个,覆盖大学、科研院所、医药研发企业等国内外各类生物研发单位,不乏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和药 明康德、赛诺菲等国内外大型医药研发企业和生物技术企业。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以内销和出口市场总销售口径统计,2019年义翘科技的重组蛋白生物试剂销售额在国产厂商中处于领先地位。
财务数据方面,2020年义翘神州的营收同比增长782.78%至15.9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996.90%至11.28亿元。而在2021年第一季度,义翘神州的营收为4.57亿元,同比增长311.16%;净利润为3.32亿元,同比增长417.92%。
据IPO早知道消息,辽宁何氏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何氏眼科”)于8月19日在创业板上市委审核首发,中原证券为其保荐人。此次何氏眼科拟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不超过3050万股,募资约4.94亿元。
何氏眼科深耕眼科专科诊疗服务和视光服务二十余年,是一家集医教研于一体,采用三级眼健康医疗服务模式,致力于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的集团型连锁医疗机构,主营业务为面向眼病患者提供眼科专科诊疗服务和视光服务。何氏眼科主打三级眼健康医疗服务模式,于2020年底拥有 3 家三级眼保健服务机构,32 家二级眼保健服务机构,60 家初级眼保健服务机构。其中,这95家眼保服务机构中,有88家位于辽宁省内,仅有7家位于省外。
财务数据方面,何氏眼科2018年至2020年分别实现营收6.14亿元、7.46亿元、8.38亿元,实现净利润5617.40万元、8060.12万元、1.00亿元。而在2021年 1至6 月,何氏眼科实现营业收入 4.65亿元、实现净利润 5919.54 万元。
据IPO早知道消息,8月19日晚间,中国联通(600050.SH)发布分拆子公司上市预案,拟将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智网科技”)分拆至A股上市。
智网科技成立于2015年8月,专注于车联网领域,业务包括智能连接、智能运营及智能应用,主要为满足车联网端对端系统关于高定制化、高安全性、高及时性等特殊需求;提供生态、客户、数字化运营服务,丰富车联网内容服务生态体系;布局 5G、MEC、V2X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拓展赋能智慧交通的车路协同应用、车队管理应用及面向个性化用户的智能座舱应用。
财务数据方面,智网科技2018-2020年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32亿元、3.7亿元、4.25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 5957.24万元、6806.65万元、6751.69万元。
据IPO早知道消息,广州熵能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熵能新材”)已同民生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并于8月17日在广东证监局备案。今年6月29日,熵能新材申请科创板上市获受理,但在8月9日撤回申请文件。
熵能新材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高分子材料助剂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增韧剂、抗滴落剂和聚合物加工助剂等,主要应用于工程塑料、通用塑料等行业。其中,增韧剂、抗滴落剂和聚合物加工助剂处于高性能树脂及改性塑料制造行业的上游,是制造ASA工程塑料、阻燃工程塑料、茂金属聚乙烯等高性能树脂和改性塑料的关键材料。目前熵能新材的细分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前列,并成功进入科思创、SABIC、LG化学、锦湖日丽、帝人集团和 Trinseo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的供应链体系,产品销往欧美、日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财务数据方面,2018-2020年,熵能新材分别实现营收1.50亿元、2.03亿元和2.65亿元,归母净利润766.55万元、2600.22万元以及5504.01万元。
据IPO早知道消息,北京博科测试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博科测试”)已同中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并于近日在北京证监局备案,拟创业板挂牌上市。早在2016年8月,博科测试就曾在新三板挂牌;后于2017年11月同长城证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2019年双方终止协议。
博科测试前身成立于1995年,专注于高端测试装备和技术服务领域,主要从事汽车测试试验系统、伺服液压试验系统及相关技术服务。从初期的汽车测试设备代理业务做起,博科测试逐步增加了结构测试设备业务板块,现可为汽车行业的120多家车厂和研究机构提供1800多套测试系统。博科测试主要产品包括汽车检测线类产品、汽车研发试验设备类产品、整车及零部件振动加载试验系统、伺服液压试验系统单元和特殊非标定制实验系统,已自主研发、制造了符合GB/T7258的试验台设备以及应用于新能源的BBK EV TEST系列产品。博科测试和美国宝克集团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合同,后者是全球底盘测功机领域的主流供应商,在全球以及国内市场,市场占有率均为行业前两名。
据IPO早知道消息,宁波嘉乐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嘉乐智能”)已同国泰君安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并于近日在宁波证监局备案。
嘉乐智能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空气炸锅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企业,在全球空气炸锅市场占有率达35%以上,是全球最大的ODM空气炸锅生产基地,客户包括伊莱克斯、松下、沃尔玛、苏泊尔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目前嘉乐智能每年投入研发的费用都在4000万元以上,此外还在广东设置了前端研发中心,依托3D打印等前沿技术,第一时间消化市场反馈,加速产品迭代升级。自成立以来,嘉乐智能已获得小米集团、海泉基金、浙江广沣等机构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