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创新3.0!再鼎公布首个内部研发产品临床结果

10月21日,再鼎医药发布了旗下ZL-1102用于银屑病的临床1b期研究结果。ZL-1102是第一个靶向IL-17A针对轻中度慢性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局部治疗药物。研究显示,使用ZL-1102局部治疗轻中度慢性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可改善局部PASI评分、红斑和鳞屑、皮损面积和应答率,并显示出持续的临床改善。再鼎医药计划继续对ZL-1102进行全面开发,包括将其推进至注册临床研究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这款产品作为再鼎内部研发的产品,是其第一个进入全面全球开发的候选药物。


2021年是再鼎医药成立的第7个年头。“再鼎模式”,被业界公认为是中国式创新的代表。在那个中国医药创新刚刚萌芽的年代,再鼎医药以先驱者的姿态,借助“自主研发+外部合作”双轮驱动,参与到了加速中国医药创新的历史进程中。

 

2014年成立至今的七年以来,再鼎医药通过内部研发、授权引进或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发,已拥有超过25个产品管线,有12个产品处于临床后期,3个产品已在国内上市,5个产品在美国获批。

 

在近期举办的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的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分论坛上,再鼎医药的高管向医药魔方介绍了再鼎医药由1.0模式向3.0模式的跨越式发展,再鼎医药通过“自主研发+外部合作”双轮驱动,正将自主创新成果推向全球,惠及全球患者。



1.0向3.0模式跨越


“外界对再鼎医药的商业模式一直存在误解,再鼎医药其实从创业之初就不仅仅单纯是License-in模式,而是‘自主研发+外部合作’的双轮驱动创新模式。”再鼎医药研究与开发领域首席运营官阎水忠说,“之所以外界认为再鼎是license-in模式的代表,可能是因为再鼎医药在创业之初,结合当时政策环境和国内临床需求,制定了一个短期战略,从国外快速引进、注册中国临床急需的产品,尽早惠及患者。”

 

2021年7月,国家药审中心(CDE)发文,提出开展“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研发”,这也体现了监管层以患者利益为核心的理念,研发中国原创新药也成为业界的共同呼声,此时的再鼎也已经从创新1.0模式跨越到创新3.0模式,自主创新引擎更加强劲。

 

在CDE上述指导原则发布时,再鼎医药已经在中国高发的恶性肿瘤包括肺癌和消化道肿瘤领域布局了密集的管线矩阵。

 

以最常见的肺癌为例,再鼎医药已经打造起针对ROS1、NTRK、MET异常、EGFR外显子20突变和KRAS G12C在内的相关产品管线。此外,全球近一半的胃癌死亡病例出现在中国,国内超过60%胃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但十几年来,患者的治疗选择有限,再鼎医药目前的胃癌管线覆盖了HER2、MET、FGFR2、KIT和KRAS靶点。这些药物一旦获批,国内将有约1/4的新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1/2的胃癌患者从中获益。

 

峰会上,再鼎医药执行副总裁,临床运营负责人徐宁分享了再鼎医药从1.0模式到3.0模式的创新进阶路。他表示,“再鼎医药过往通过与全球伙伴合作,不仅打造了中国创新生物技术公司中最强大的后期临床阶段肿瘤产品管线,同时也在自主引领这些管线新适应证和联合治疗的开发,进行产品创新。再鼎医药成立七年以来,不断地强化内部药物研发能力,专注于first-in-class(同类首创)或best-in-class(同类最优)的产品。随着内部研发管线不断推进临床,未来再鼎医药将会加速扩充、丰富多元化的创新产品,为全球患者提供同类首创和同类最优的创新治疗手段。”

 

“再鼎医药创立之初制定公司战略时,除了短期目标,还有中期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引入国内亟需而在国外已经处于临床后期开发阶段的创新药物,尽快惠及中国患者;中期目标是把自主研发和外部合作的早期产品推向临床,长期目标是要把所有研发产品推向全球。每个阶段目标又有机连接。再鼎医药从1.0模式到3.0模式,就是反映了整个模式的变迁。尽管从战略上分为几个阶段,但是再鼎医药以临床需求和患者为先研发创新治疗手段的宗旨一直没有变,也永远不会变。”阎水忠也说到。



开放式创新升级

伴随着再鼎医药的创新由1.0模式向3.0模式进化,再鼎医药的开放式创新也不断升级,借助开放式创新模式,再鼎医药建立了一个均衡的研发管线。

微信图片_20211022134835.jpg

“开放式创新,不是简单拿下国外产品的中国区授权,不是国外做什么,中国就照做模仿。开放式创新,我们要做得更深一步。”徐宁说到。

 

具体而言,徐宁分析,一方面,再鼎医药选择的产品,不仅是简单的引入,更重要的是探索在全球范围更多的适应证的开发,同时探索新的联合治疗的机会,寻找差异化创新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再鼎医药在合作研发新药的过程中,已经在引领全球适应证的开发。徐宁谈到,再鼎医药做开发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尤其关注中国患者的需求、中国未解决的临床痛点。

 

“目前再鼎医药有多个临床实验针对中国特定的适应证,比如肿瘤电场治疗在胃癌领域的适应证临床研究,就是由再鼎医药引领全球开发。再比如,我们合作开发的项目,在全球肿瘤、神经疾病适应证上存在很多空白,再鼎医药正在引领这些研究的设计,先在中国做概念性验证,成功之后进一步引领全球开发。”徐宁说到。

 

“目前再鼎医药自主研发的产品已经陆续进入临床阶段,未来每年至少有一到两个产品进入临床阶段。”徐宁补充说到。

 

不仅如此,再鼎医药也积极利用前沿技术平台,为研发创新助力,这也是开放式创新的重要一环。

 

近期,再鼎医药通过和RubrYc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了抗体研发平台,提高抗体的多样性。再鼎医药还与MacroGenics开展合作,使用他们的DART平台,就多个包括双抗在内的免疫肿瘤分子展开早期研发合作。另一方面,再鼎医药通过与AI企业Schrödinger的合作推进在DNA损伤应答领域的药物研发。

 

“在研发方面,再鼎医药遵循外部合作和自主研发双驱动的策略,希望最大限度的利用外界现有的平台和先进技术,来服务我们的项目,来服务我们的产品,真正满足研发创新的需求。” 阎水忠说到。

 

以再鼎此次公布临床研究结果的ZL-1102为例,其针对的适应证斑块状银屑病中,70–80%的病例为轻中度,目前已有的全身型IL-17抑制剂虽然疗效显著,但它们只适用于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因此开发一种针对IL-17的局部疗法,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避免全身暴露,存在巨大的患者需求。

 

在商业化层面,再鼎医药也充分利用外部力量实现开放式创新。在峰会现场,再鼎医药还与来自疾病检测、保险、互联网等上下游产业链的伙伴签约,并就赋能肿瘤精准治疗、创新支付手段、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如何提升药品可及等话题展开讨论。

 

再鼎医药首席商务官兼大中华区总裁梁怡表示,“我们愿与行业合作伙伴一起,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在从研发至商业化的全产业链展开合作,缩短新药研发周期,加速产品获批、推动药物可及,最终造福全球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