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CRO三巨头大比拼泰格医药:并购支撑高增长
说出你心目中下一个10到20年, 大概率20倍以上涨幅个股,理由?可以放眼全球 有人指出泰格医药是下一个10倍股,今天,CRO赛道龙头大放异彩,我们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多个CXO公司市值都创下历史新高,药明生物突破4700亿港元、药明康德市值突破3800亿,泰格医药市值突破1500亿、康龙化成突破1100亿、凯莱英接近800亿、昭衍新药突破300亿而这其中的大多数公司,都被高瓴资本早早布局并重仓,可以说是极度看好CXO这个赛道。
目前,全球临床合同研究机构市场竞争激烈,多家大型且具规模的跨国合同研究机构占据主要市场,泰格医药在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药明康德和康龙化成。
我们不妨把国内CRO三巨头放在一起,做个对比,看看和三巨头相比,泰格医药有哪些差异化优势?
从业务范围来看,药明康德的业务基本覆盖CRO全产业链;康龙化成有临床前CRO,但更倾向于后期的生产CRO;泰格医药则聚焦临床试验研究阶段,临床前CRO和临床CRO都有。业务范围是企业战略的反应,药明的战略是CRO“全产业链”,换句话说,都是卖铲子,药明的铲子卖得全,泰格的铲子卖得“专精”。
三家比较发现,康龙化成和泰格医药当前的业务布局,仍局限于CRO全产业链的某个环节,而药明康德已经实现CRO全产业链布局,在三巨头中实力最强。
从业绩情况来看,2019年药明康德实现营收129亿元,归属净利润18.5亿元;康龙化成营收37.6亿元,归属净利润5.47亿元;泰格医药营收28亿元,归属净利润8.42亿元。
通过对比得出,药明康德的业绩表现最为亮眼,康龙化成虽然营收比泰格医药多出9.6亿元,但归属净利润却少了近3亿元。
从研发投入来看,2019年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的研发投入分别为5.9亿元、6287万元、1.24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4.59%、1.67%、4.43%。
虽然泰格医药的研发占比与药明康德不相上下,但在投入金额上却有不小的差距,泰格医药的研发投入大概是康龙化成的2倍左右,在三巨头中居于中位。
从人员结构来看,2019年泰格医药、康龙化成、药明康德的研发人员分别为468人、、6202人、17872人。CRO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产业,人才是发展的根本,泰格医药逊色不少。按规模来讲,泰格相当于CRO的泸州老窖,药明相当于CRO的茅台,康龙相当于CRO的五粮液
2019年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的归属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7.96%、64.3%、78.24%。营收增速分别为33.89%、29.2%、21.85%,药明康德的营收增速排在最前面,但净利润增速却惨遭垫底,泰格医药的情况刚好相反,成长动力十足。
泰格医药在CRO三巨头中论营业规模表现一般,但其发展势头最为迅猛,核心因素在与公司的并购战略,这是这种8年50倍实现的核心战略。正是基于这种高增长,这也是高瓴资本继投资药明康德和康龙化成后,押注泰格医药的出发点吧。
在资本市场,泰格医药实现了A+H联动上市,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今年更是被格隆汇评为2021年医药核心资产。

看看泰格医药的净利润增长,是一个火箭升空的历史,背后的增长动力来自企业大量并购的历史,得益於此,泰格的营业收入从2009年的6327万增长至2019年的28.03亿 ,净利润从2009年的760.31万增长到2019年的9.75亿。2020年第三季度,泰格医药净利润继续保持强劲势头,营业收入实现23亿元,净利润实现14.03亿元,同比增长143%。
本文来源:铁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