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GLP-1RA注射液中国正式上市!开启高达标、安全控糖时代

3月5日,诺和诺德为其基础胰岛素/GLP-1RA注射液诺和益®(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举办了中国上市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王卫庆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诺和诺德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诺和诺德大中国区医药和质量部企业副总裁张克洲参加了会议,回顾了诺和益®开发背景和临床意义,分享了中国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的最新理念、趋势和创新方向。


微信图片_20220308144703.jpg

糖尿病是21世纪增长最快的全球突发卫生事件之一。中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2.8%[1],患者总数约有1.4亿人[2],约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26%[3],位居全球各国之首,但总体血糖达标(HbA1c<7%)率仅为16.5%[2]。单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达标率约35%[4],基础胰岛素治疗后的患者达标率约40%[5]。此外,现有糖尿病治疗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可能带来低血糖风险和导致体重增加等。

 

诺和益®是全球首个、中国唯一获批的基础胰岛素GLP-1RA注射液,适用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T2DM),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改善血糖控制,达标率高达89.9%[6]。诺和益®注射装置为3 mL预填充笔,每日注射1次,不受进餐时间影响,可在一天中任意时间注射(最好每天同一时间)。诺和益®融合了德谷胰岛素和利拉鲁肽双组分的优势,机制互补,靶向调节,各自独立发挥降糖作用,直击T2DM发病机制本源,为糖尿病的临床综合管理提供了新武器。

 

多靶调节,机制互补!
诺和益®开启高达标控糖时代


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是糖尿病临床治疗的金标准。过往对糖尿病的治疗也主要是关注血糖控制,在达到控糖目标的同时减少低血糖风险。近年来,随着对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渐深入,大家在关注血糖控制的同时,也关注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及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意识到糖尿病的治疗需放眼全局,从发病机制深层次精准“打击”糖尿病。

 

基础胰岛素GLP-1RA注射液也是基于这样的治疗理念应运而生。基础胰岛素作为外源性的胰岛素补充,可以快速强效降低血糖;GLP-1RA可以模拟天然GLP-1来激活GLP-1R,间接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过,胰岛素的降糖效力强大,但伴有低血糖风险,同时会带来胰岛素抵抗和体重增加的问题,而GLP-1RA的降糖效力仅次于胰岛素,但低血糖风险低,可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并且同时具有减重、心血管和肾脏获益。二者联合使用可以实现多靶调节,而且作用机制互补,比如在实现同等降糖效力的情况下减少胰岛素用量,可谓是相得益彰。既往也已经有研究证明两种药物联用可以增强疗效,低血糖风险低和体重获益。

 

与两种成分分开注射、联合使用不同,诺和益®(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每日1次皮下注射,每剂量单位含1单位德谷胰岛素和0.036 mg利拉鲁肽,带来了更加有效、安全、简便的创新糖尿病管理方式。不过从药物开发角度,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并不是两种组分的简单混合,在制剂技术上有较高的难度和创新性。


诺和诺德大中国区医药和质量部企业副总裁张克洲介绍称:“在诺和益®中,德谷胰岛素和利拉鲁肽两种药物组分维持各自可溶、稳定的多聚体结构,德谷胰岛素为双六聚体,利拉鲁肽为七聚体,互不影响。皮下注射后,德谷胰岛素和利拉鲁肽发挥各自的延长作用机制:德谷胰岛素自我聚合为多六聚体长链并与白蛋白可逆性结合,利拉鲁肽维持七聚体结构并与白蛋白可逆性结合(不易被DPP4降解),从而保证其长效作用,可以用作一天一次注射。两种药物的组合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确保组分稳定并且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需要基于大量研究才能确定制剂的配比,因此开发难度较高。”


诺和益®中国注册临床研究的牵头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王卫庆教授表示:“作为全球首个、中国唯一获批的基础胰岛素GLP-1RA注射液,诺和益®融合了德谷胰岛素和利拉鲁肽双组分的优势,机制互补,靶向调节,各自独立发挥降糖作用[7-8],直击T2DM发病机制本源,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障碍。诺和益®是较符合中国T2DM患者治疗需求的新型药物,期待为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打开一个高达标的全新局面,优化糖尿病治疗决策。”

 

全球循证:高效降糖,安全达标

 

DUAL系列研究是评估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在T2DM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Ⅲ期临床试验,DUAL Ⅰ-Ⅴ、DUAL Ⅶ及DUALⅨ研究的主要终点指标均是HbA1c降幅。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从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还是在基础胰岛素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治疗的患者,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的降糖疗效均优于基础胰岛素或利拉鲁肽,显著降低HbA1c水平,HbA1c控制达标率高达89.9%,显著改善空腹和餐后血糖控制[6]。


微信图片_20220308144717.png

 

尤其在DUAL Ⅵ研究中,应用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每周1次剂量调整组,治疗32周其终点HbA1c平均降幅达2.0%,HbA1c<7%的控制达标患者比例高达89.9%,HbA1c<7%且无低血糖患者比例高达85.7%。这不仅证实了诺和益®治疗的高达标率,同时也证实其高达标不以低血糖为代价,实现安全达标。

 

此外,中国III期随机研究DUAL I也证实,对于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可以有效降低HbA1c,同时低血糖风险低,患者体重增加更少,每日胰岛素注射剂量更少,与全球3期研究结果一致。真实世界研究(RWE)也进一步在实践中验证了其确切的有效性和良好安全性。

 

诺和益®中国注册临床研究的牵头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表示,“诺和益®的两个组分独立互补,发挥协同的降糖疗效。血糖达标的患者比例突破性地达到89.9%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高达90% 。并且,单组分治疗时常见的副作用可以相互抵减,提高血糖管控效果的同时,减少胰岛素治疗对低血糖和体重的不良影响[8-11]。由此可见,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1+1>2,能够综合发挥增效减“副”的临床效果。”

 

中国同创,创新加速

 

血糖管理强调个体化、阶梯化。2021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最新制定的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中提出,T2DM患者当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不达标或 HbA1c 超过个体化目标值 1.5%~ 2.0%时,应早期开展联合治疗,根据药物特性和患者因素,可选择包括GLP-1RA和基础胰岛素在内的注射类药物。若选择基础胰岛素联合GLP-1RA 治疗时,可考虑使用固定比例的复方制剂[12]。

 

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作为全球首个上市的基础胰岛素 GLP-1RA 的注射液,早在2014年9月就获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2016年11月获得美国FDA批准,2021年10月正式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不过,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在中国已经被写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诺和益®在商业化上市后无疑会进一步丰富医生和患者的治疗选择。

 

诺和诺德在中国拥有全面的糖尿病治疗产品线,同时也在加速创新产品在中国落地的步伐,去年4月在中国刚刚获批了GLP-1周制剂诺和泰®(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距离首次获得FDA批准时差缩短至3年多;全球首个GLP-1口服制剂产品Rybelsus计划2022年在中国递交新药上市申请。全球第一款胰岛素周制剂Icodec(半衰期为196小时)作为中国同创(China Essentials)在中国落地的第一个项目于2020年8月在中国提交III期申请,目前已顺利开展相关临床试验,预计将与全球同步提交新药上市申请。

 

张克洲先生还介绍,“在立足糖尿病领域的同时,依托‘中国同创’项目,诺和诺德还将进军更多疾病领域。多个临床试验申请也已获得批准,覆盖糖尿病、肥胖症、血友病、生长障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阿尔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目前在准备或正在开展多项临床试验。”

 

诺和诺德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表示:“诺和诺德秉承百年初心,创新不止步。诺和益®是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注射液,它的上市是诺和诺德在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又一次突破性创新,彰显了我们对中国医生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承诺。未来,我们创新与合作的步伐会越来越快,惠及更多中国糖尿病患者,帮助他们实现疾病预防、早诊、早治、有效控制,全力践行改变中国糖尿病和其他严重慢性疾病的承诺,助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目标的实现。”


参考资料

[1] Yongze L, et al. BMJ. 2020 Apr28; 369m997

[2]Wang L, et al. JAMA. 2021, 326(24):2498-2506

[3] IDF DiabetesAtlas 2021.

[4]Ji LN, et al. BMC Public Health. 2013; 13(1): 602.

[5]Ji L, et al.Diabetes Obes Metab. 2017; 19(8): 1116-1126.

[6] Harris SB, et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17 Jun;19(6):858-865.

[7]Jonassen lb, et al. Pharm Res. 2012 Aug;29(8):2104-14;

[8]Steensgaard etal. Diabetes 2008;57(Suppl. 1):A164 (Abstract 552-P)

文章来源:医药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