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高新:营收首破百亿背后的隐忧

长春高新营收规模首次突破百亿。


2022年3月16日,长春高新披露了2021年业绩报告。2021年,长春高新实现营业收入107.5亿元,同比增长25.3%;实现归母净利润37.57亿元,同比增长23.33%

在疫情反复的大背景下,长春高新这份年报可谓亮眼。

但与业绩相背离的是,其股价一直萎靡不振。长春高新自2021年5月股价达到历史峰值522.16元/股以后,至今跌幅已近7成。公司于今年年初完成约6亿元的股票回购,但收效并不明显。

长春高新有两大业绩驱动因素,分别是生长激素和人用疫苗,但是这两大板块均面临冲击。

集采让生长激素市场充满不确定性

长春高新子公司金赛药业主要产品为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系列产品。

截至目前,金赛药业是国内唯一拥有完整的粉针剂、水针剂、长效水针剂全产品线的生长激素厂商,其长效水针剂为国内唯一的长效生长激素品种,在国内市场获批产品剂型、规格最为齐全

2021年,金赛药业实现收入81.98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归母净利润36.84亿元,同比增长33%。

3月11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披露了《关于公示广东联盟双氯芬酸等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第一批)拟中选/备选结果的通知》,其中备受关注的生长激素水针遭遇企业集体弃标,此现象自集采以来极为罕见。

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多的生长激素为水针剂,而在金赛药业营收中,水针占比高达70%以上。以金赛药业30IU的水针剂为例,广东联盟集采最高限价为295.0785元/支,但其此前挂网价格为1031元,降幅达到71.37%。

因此,如果水针以70%降幅纳入集采,对长春高新而言,无疑是一次暴击。集采文件发布当日,长春高新便一字跌停。

股价承压之下,2月18日,长春高新宣布不参与水针集采。公司表示,申报了三个粉剂,将以积极的姿态参与集采,同时依法依规兼顾公司及股东的利益。

对于弃标的原因,长春高新表示,公司综合考虑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行业竞争格局、公司及股东利益等进行相关品规的申报。

长春高新曾披露,公司生长激素营收70%来自于院外市场。因此业内人士认为,弃标广东联盟水针集采主要在于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3月17日,长春高新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上强调,水针产品价格没有明确降价安排。而对于其他品类,长效水针目前已开始调整产品价格,调整后患者可以享受到类似过去公益活动的价格,同时公司正在加大力度全力推广长效生长激素。未来,长效生长激素的占比也会进一步提升。

疫苗业务受新冠疫情影响

长春生物另一子公司百克生物业绩不甚理想。

百克生物2021年已经在科创板上市,百克生物及其子公司惠康生物共有三种已获批上市的疫苗产品,分别是水痘减毒活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液体),冻干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冻干)。

百克生物2021年营业收入12.02亿元,同比下降16.60%;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比下降41.77%。

对于业绩下降的原因,公司解释为,受新冠疫情及新冠疫苗集中接种对非免疫规划疫苗的影响,百克生物主要产品水痘疫苗及鼻喷流感疫苗的推广及接种受到较大冲击。

2021年,长春高新制药业的库存量同比增加90.25%,主要原因也包括流感疫苗库存余额较大造成。

大单品依赖始终是最大隐忧

虽然本次广东联盟集采,水针得以全身而退,但是对于生长激素单品的严重依赖,始终是长春高新的命门。

一方面,目前国内生长激素水针的玩家有限,本次大家默契地放弃了院内水针集采申报,但是不等于这个微妙的平衡始终可以维持,市场早晚会在一次又一次的鬼故事中失去耐心。

另一方面,生长激素领域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在被打破,国内有若干家竞争对手的生长激素产品正在临床,几年内陆续有多个生长激素产品上市,通过降价来争夺市场份额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长春高新的风险不在于生长激素集采,而在于后续没有像样的管线给资本市场想象的空间。

毕竟,长春高新的生长激素水针已经是2005年上市的,17年来,除了一个改剂型的生长激素长效水针之外,竟然没有第二个重磅产品推出。

创新乏力,管线断代,或许才是长春高新真正的隐忧。


文章来源:医药投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