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的人格担保,我们的设备技术性能和生产速度不可能低于国外设备。”说这话的人是楚天科技执行总裁曾凡云。出生于湖南的他,身上有着和湘军一样的“霸蛮精神”,说出的话不容人质疑。
2021年年初,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科兴、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康希诺等公司的新冠疫苗相继附条件获批上市。然而,这才只是国人反击新冠疫情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让全国人民都接种上疫苗。大批量生产成了新冠疫苗生产商需要面对的第一个难题。
新冠疫情导致海外生产设备短时间内无法送入国内,但是扩大生产却迫在眉睫。这也使得新冠疫苗生产商将目光投向了国内,试图寻找国产替代。
但是,能找到吗?
在制药装备领域深耕多年的楚天科技成了新冠疫苗生产商考虑的对象。在国外设备未就位之前,先用国产设备缓解扩大生产的压力,等到国外设备到达后,再替换生产线,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缓兵之计”。
然而,也出现了开头所描写的那一幕。曾凡云认为自己的设备并不比国外的差,只因是国产就要在国外设备到达后被替换,这并不公平。曾凡云也为自己的设备争取了一次与国外设备“同台对擂”的机会:同样条件下,同一时间段,看看哪种设备生产的产品多且好。一次国内外新冠疫苗生产设备的比赛就这样悄然拉开了帷幕。
30天与45天
参与一场比赛的前提是获得参赛资格。为了获得这一“参赛资格”,曾凡云带着楚天科技参加了“预赛”:规定时间内,交出合格的生产设备。
2020年4月中旬,也就是国内几款新冠疫苗相继获批后的两个月,曾凡云接待了一批从北京飞到长沙的客户。
在花了两个半小时参观完楚天科技的工厂后,这几位客户提出了一个要求:30天之内提供出1条生产疫苗的设备生产线。但这几乎不可能完成,正常情况下需要3~9个月才能供货;疫情之下,国外设备公司平均要12~18个月才能供货。
几番拉锯战下来,曾凡云最终还是以30天交货为期限接下了这笔订单。送走客户已是深夜11点多,曾凡云立即召集了生产制造同事开了个短会。他感叹道:“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因为他意识到一家新冠疫苗生产商购买不到设备,其他家也同样一定买不到设备。
在这个短会上,曾凡云做了两个决定:第一,全力快速生产,保障按时、按质完成已经接下的订单;第二,进行预投,为下一个订单的到来做准备。
“执行力、执行力!”是曾凡云常常挂在嘴边的词。身边的同事笑称曾凡云是一个“嫉恶如仇”“嫉慢如仇”的人。对于定下来的计划,曾凡云都会带领和推动团队风雨无阻地完成。
2020年5月中旬,曾凡云按承诺如期完成了订单,这批新冠疫苗生产设备如约送往北京。在这批设备抵京不久,曾凡云又接到了一个意料之中的电话:另一批订购设备的客户来了。
在一行6人对楚天科技工厂进行为期两天的考察后,曾凡云收到了一个高难度的挑战:45天之内提供4条设备生产线。
任务量增长了3倍,时间却只多了1/2。而之前预投的决定,则很好地帮助曾凡云完成了挑战。
5元与100万元
帮助曾凡云完成订单挑战的关键不仅仅是他的决定,还有他背后技术先进的楚天科技。为了这次的机会,曾凡云和楚天科技准备了20多年。
楚天科技并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相反,它出生于“牛棚”。2000年,在破旧的牛棚里,曾凡云和唐岳等另外几位创始人一同决定创业。风雨兼程20多年,几位老搭档相互配合,砥砺前行,一同将楚天科技做上市,又将楚天科技做成制药装备行业领先企业。回看楚天科技的发展史,会发现“技术、学习、超越”是其成长中的关键词。
2003年的一个夜晚,曾凡云在正与客户谈合作,突然接到了车间主任的电话,说是一位关键技术岗位老员工要离职。曾凡云紧急与那位老员工取得联系,安抚了他的情绪。与客户谈完合作后,曾凡云立即去找了那位老员工吃宵夜,了解他想要离职的原因。原来是因为这位老员工生产的一些重要零件质量不达标而被罚了5块钱,虽然罚款不多,却让老员工心里感觉憋屈。曾凡云自掏腰包将这5块钱补给了他,也知道了他是因为心情不好而导致重要零件生产质量不达标。
这件事让曾凡云及团队意识到:一定要改变技术水平。凡是能用技术手段解决的问题,就不要靠人来解决;凡是能用制度解决的问题,就不要靠道德来解决。因为人的心情是不可控因素,谁也不可能注意力每分每秒都是集中的状态,但制药装备质量关系着药品生产质量,更影响着患者的安全和生命健康,容不得丝毫差错。
自那以后曾凡云就下定决心,要学习最先进的技术、聘请最顶尖的技术人才、加大研发投入。
楚天科技文化广场上有一尊面向西方的玄奘雕像,寓意着“不畏艰难地向西方取经”。2003年之后,曾凡云每年都会多次飞往德国学习,去看最好的装备公司是如何生产、如何运行的,为何国外能做出顶尖的设备。
2017年,楚天科技收购德国固体制剂装备公司Romaco。通过学习Romaco的技术,楚天科技在固体制剂装备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连续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如果你现在去翻一翻楚天科技工厂里的工具箱,你会发现哪怕只是一个小扳手也有相应的摆放位置,这些也学习自Romaco。
2018年曾凡云再次到德国考察交流,不同的是,他不再只是学习先进技术,而是提出楚天科技有一项技术超过了德国公司。
这项叫做“智能排空及尾液灌装”的技术,诞生源于一个客户的抱怨:市场上的灌装机总是有大量残留,如紫杉醇白蛋白生产一个批次,灌装后可能残留600毫升,长此以往无疑增加了很大的成本。
听到客户的抱怨后,曾凡云决定攻克这个难题。经过多年无数次改进,这项技术已经达到一个生产批次可比国外同类产品设备多灌装30多瓶药品,几乎达到了零残留。后来此客户不再订进口设备,陆续采购了楚天多条灌装设备。把客户的抱怨听进心里,并做出突破性的改变,曾凡云说:“这就是‘霸蛮’精神: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当中的耐得烦。”
在这项技术攻坚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同事也获得了奖励。对于人才,曾凡云向来珍惜。楚天科技成立初期,在曾凡云每月只拿800元工资的情况下,楚天科技却拿出100万元聘请了一位技术专家,又拿出50万元和10%的股份引进了另一位技术人才。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应该加大投入的,要毫不犹豫地加大投入。”对于资金的使用,唐岳和曾凡云始终认为“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在楚天科技占地800亩的园区中处处可见“要么唯一,要么第一”的标语和先进技术人物展示框。
两点与16小时
2022年1月,湖南宁乡正在经历湿冷的冬天。一个周六的夜晚,曾凡云驱车从300多公里以外的老家永州赶回宁乡的楚天科技工厂,他刚刚同家人一起庆祝完岳母的80岁寿辰。晚饭结束后,曾凡云并没有回家,而是马不停蹄地赶往公司,处理亟待他做决定的工作。
这是曾凡云“稍有不同”的一个夜晚,因为往常的他基本上每天都在公司加班,即使春节也是如此。曾凡云的办公室里有一张床,工作到太晚时他就会选择在办公室内休息,几乎把公司当家。
凌晨两点休息,工作16个小时是曾凡云目前的工作节奏。在创业初期,曾凡云更是时常在公司通宵达旦。
一心扑在工作上,也使得多点时间陪伴家人成了曾凡云最期待,也最奢侈的事。“公司里有不断涌现的待处理问题,家人也需要陪伴、照顾,这两者真的很难平衡,但我也在尽可能地寻找平衡。”在工作中雷厉风行的曾凡云,在谈及家人时语气中充满了ᴀ情与愧意。
曾凡云在今年迎来了自己的本命年,以及他期待的人生中最出彩的年龄段。“我看过很多研究,一些研究结果显示,60岁~70岁是人生最出彩的年龄段。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有丰富的工作和生活经验,经历过很多挫折,心理和情感都比较成熟,所以做事更容易出彩。”他分析道。
而他所热爱的工作也同样给了他反馈。自1979年选择进入机械设备制造专业后,曾凡云的职业生涯始终未曾离开过这个领域。从水针制剂装备到固体制剂装备再到生物制剂装备,从模仿、持平到领先,曾凡云始终保持着危机感,不断学习。
“我觉得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知识。学历代表过去,学习力代表未来。做企业最重要的就是扎实,最怕的就是说一套做一套。我也没有其他的才华,就是傻傻地坚持。”他笑着说。
他这份“傻傻地坚持”也在这场比赛中获得了回报。
2022年2月8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公布了新冠疫苗接种情况数据:截至2月7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30.1亿剂次,接种疫苗总人数超12.6亿人,接近总人口数的90%。充足的疫苗供给让国人拥有了随时接种的自由和信心。而经过一年的同台对擂,楚天科技也证明了自己的生产设备并不比国外差,且一直运行在新冠疫苗生产的前线上。
文章来源:E药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