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海创药业完成了一轮金额超过10亿的pre-IPO轮融资,吸引了13家投资机构参与,此时海创药业的投后估值已经高达47.44亿。在发行价为42.92元/股的2476万股新股成功全额发行后,海创药业估值为42.51亿元,稀释效应之下,pre-IPO轮的投资机构已经浮亏32%。4月12日上市首日,海创药业破发下跌30%,惨不忍睹。4月14日,海创药业则强势大涨37.21%,收于41.3元/股,一扫新股破发颓势。验证了那句老话:投资永远要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希望总在绝望中产生。但长期来看,我们在价值投资时,更需要关注的只有一件事:企业的特质,以及激发这种特质成长的正循环,也就是所谓的赛道的成长性。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生物科技板块有些类似于初创型IT公司,投资者能够通过二级市场参与生物科技公司商业化之前的成长阶段,享受到潜在的爆发性增长的回报。
由于生物科技公司研发数据又是非线性释放的,成熟市场常态下,市值会呈脉冲式的波动。参考美国的生物科技公司,在很长时间内也是没有传统意义的业绩增长,驱动其中优质标的股价不断升高的因素则是在研管线的“里程碑”及在研相关的情况变化。简单来讲,按招股书海创产品新药注册和商业化在即,具备市值爆发性增长的潜力,同时亦伴随较高的研发风险,需要投资者有较高专业认知要求,以及强大的神经和信念。医药行业技术门槛高,单分析个股都十分耗时耗力,要判断一个标的是否值得陪伴成长,在宏观政策大势稳定的前提下,有一套简化的方法论以供参考:看技术、看产品(市场空间+竞争格局+进度)、看战略(风险管理+未来潜力)。以海创药业为例,在技术方面,现在公开的资料也很多,主打“氘代+PROTAC”,而且全部拥有自主专利,硬件来说有真材实料。在产品方面,大方面重点在“肿瘤+代谢疾病”,大病种大市场无疑。最近广受关注的HC-1119,暂不说其新冠概念,在治疗前列腺癌方面也有优势,预估获批和之后集采议价有优势,再加上作为氘代化合物,本身在安全性、疗效等方面拥有原生优势。如果能够今年提交NDA,明年实现销售,能快速实现国产替代,前景自不必说。
除了前列腺癌,另一个痛风品种非常值得关注,临床II期已经完成,III期临床速度不会很慢,毕竟现在痛风人群多,病人入组会比癌症临床快很多,如果明年如期提交NDA,海创的现金流不是问题。在战略方面,医药股一直最让人担心的就是管线失败,一旦临床数据未达预计终点,股价基本腰斩。就海创药业而言,有氘代技术打底,第一个产品HC-1119是氘代化合物,目前的临床数据一路稳扎稳打,之后氘代管线和PROTAC管线,同时推进,在一众创新药公司里面,确定性和先进性都有了。大体而言,海创药业在现在这个时点上市,有点生不逢时,早半年股价起点不会如此,但是也正因如此,现在朴素的股价,可能更符合科创板鼓励二级市场与真正优质的企业共同成长、长期获利的初衷。
文章来源:医药投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