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创新药惨,没想到这么惨

从2022年Q1的数据来看,公募基金正在全速从创新药板块撤离。


从公募基金持仓家数来看,股东中公募基金数量前五的医药公司分别是:

  • 药明康德(848家)

  • 迈瑞医疗(534家)

  • 智飞生物(515家)

  • 凯莱英(238家)

  • 泰格医药(200家)


从变动情况来看,股东中公募基金增加数量前五支股票分别是:

  • 智飞生物(+289家)

  • 药明康德(+193家)

  • 万泰生物(+99家)

  • 博腾股份(+90家)

  • 华润三九(+73家)


从公募基金持仓占比情况来看,持仓占流通股比例前五分别为:

  • 博腾股份(34.3%)

  • 美迪西(24.2%)

  • 阳光诺和(23.3%)

  • 凯莱英(22.2%)

  • 药明康德(21.6%)


从公募基金持仓总市值来看,持仓总市值排名前五分别是:

  • 药明康德(715亿元)

  • 迈瑞医疗(440.9亿元)

  • 智飞生物(263.4亿元)

  • 凯莱英 (206.4亿元)

  • 爱尔眼科 (164亿元)


除了迈瑞医疗,其余清一色的CXO+医疗服务+疫苗,没有一家创新药企。

根据恒瑞医药年报,高瓴资本旗下的HCM中国基金,已于2021年第四季度退出恒瑞医药前十大股东之列,其退出前持股4046.19万股。

一级市场风雨如磐,二级市场亦是处处凶险。

有从业者预估,2022年可能有1000多家Biotech会消失;

至暗时刻,只能往前看,茫茫黑夜中不乏星光点点。

PD-1作为近年来国内跟随型创新药,出海热情不减。


国内PD-1靶点竞争异常激烈,资源分配不均,走出国门是更优选择,也是破局之道,目前仍有国产四款PD-1药物继续向美国市场冲刺。


目前最接近出海终点的PD-1是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其在美国FDA的BLA审评正在进行中,已完成了生产基地现场核查的线上部分,正在等待FDA安排下一阶段的线下核查。


产细胞治疗药物元年开启,近年来细胞治疗领域投资达百亿元,进入收获期。


2021年国内获批两款国产CAR-T药物,创收能力尚可,今年2月传奇生物CAR-T获FDA批准,首款国产细胞治疗药物出海成功,刷新历史记录。


百济神州加速出海,海外商业化成绩创新高。


2021年,得益于多个适应症在美获批和市场需求的拓展,百济神州的BTK抑制剂百悦泽在美国的销售收入大幅增长,该产品在美国的收入达到约7亿元,同比大增535%


ADC赛道火热,海外授权高获益。荣昌生物ADC药物海外授权获益26亿美元,刷新记录,国内企业争相布局ADC药物,多款有竞争力的产品呼之欲出。


总的来说,长期仍然持续看多中国创新药药行业的发展。


只要是坚持走创新驱动,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强与国际大公司的合作,坚持出海战略,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一定能孕育出自己的500亿、1000亿美金的国际化的企业。


文章来源:医药投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