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爆发后,艾博生物迅速抓住了历史机遇,于2020年1月立项新冠mRNA疫苗项目,并于2020年6月成为国内首个获得mRNA疫苗IND批文的创新药企业。
实际上,C轮的7亿美元融资并非艾博生物当年所获得的全部融资。整个2021年,这家成立不到三年的中国初创公司,累计完成三轮融资,总融资额突破10亿美元。
传闻其估值已超过300亿人民币,远超众多的已上市疫苗公司。
甚至有人说,如果不考虑股东的退出需求,艾博生物都不用上市了,未来上市都不一定能融到这么多钱。
03 泛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Moderna和艾博生物们的成功故事的巨大感召下,中国mRNA药物领域的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而想尽办法也要找一个外部的mRNA技术合作方,也成为众多上市公司的一种时尚。
目前,至少已经有复星医药、沃森/艾博生物、斯微生物、艾美/丽凡达生物、锐博生物、康希诺、石药集团等企业的mRNA疫苗已经在国内获批进入临床。
此外,至少还有蓝鹊生物、瑞科生物、嘉晨西海、深信生物、尧唐生物、厚存纳米等众多初创企业在进行mRNA疫苗的临床前研发。
有人戏言,继拥有全球最多的PD-1管线之后,中国马上就会拥有全球最多的mRNA疫苗管线,在实现“用PD-1洗澡”之后,中国人民还可以享受“用mRNA疫苗洗脚”。
04 风险
Moderna公司与BioNTech公司的mRNA疫苗的巨大成功,固然让人无限神往,但是不要忘记曾经与Moderna和BioNTech并列为“mRNA三巨头”的德国Curevac公司。
2021年6月16日,Curevac在公司官网公布了第一代新冠mRNA候选疫苗CVnCoV国际关键 2b/3 期研究中的第二次中期分析结果,显示这款疫苗在预防症状性 COVID-19的有效性只有 47%。
消息一经传出,Curevac的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下跌了50% 。
Curevac用血淋淋的经历告诉我们,并非先进的技术平台就必然产生更有效的药物,mRNA技术如果驾驭不当,疫苗效果甚至不如最原始的灭活疫苗。
成立时间超过20年的Curevac公司尚且翻车,国内这些火线成立的mRNA疫苗研发公司,面对环节众多、纷繁芜杂的mRNA技术体系,又有几成胜算?
此外,在研发风险之外,专利风险也是中国众多的mRNA疫苗研发公司必须考量的风险因素。
一方面,国外这些公司比中国公司领先10~20年入场,已经在关键专利环节上有深厚的布局。
甚至Moderna公司都已经陷入了同行设置的专利保护官司。
2022年,美国Alnylam公司宣布向辉瑞和Moderna提起诉讼,指控辉瑞和Moderna在COVID-19疫苗中,侵犯了Alnylam公司脂质纳米颗粒(LNP)技术的专利,Alnylam为此诉求“不低于合理的特许权使用费”的“对使用其技术的公平补偿”。
虽然多家中国mRNA研发公司都宣称避开了国外的核心专利,但是其中真实性究竟有几成,尚待考证。
另一方面,相当多的中国mRNA研发公的核心创始人都有海外相关企业的工作背景,这就带来了另一种可能的隐患,典型的案例就是美诺恒康。
注册地在江苏太仓的美诺恒康生物,是一家mRNA肿瘤疫苗研发商,以外包服务起家,在肿瘤疫苗逐渐成为热门领域后,于2018年开始转战研发mRNA肿瘤疫苗,且仅在1年后就宣称实现了mRNA肿瘤疫苗的概念验证。
在2020年12月月底,在mRNA概念已经如日中天的时候,美诺恒康公司却悄悄注销了。
2022年5月19日,美国加州圣地亚哥检察官办公室发布消息称:一对科学家夫妇面对非法走私和电脑欺诈的指控,面临最高25万美元罚款,以及最高20年的监禁处罚。
在法庭上,这对科学家夫妇承认了盗取辉瑞mRNA疫苗技术。
这对科学家夫妇,正是美诺恒康的创始人吴晨衍和妻子Lianchun Chen。
05 泡沫
mRNA药物这个细分领域,毫无疑问已经具备了典型的泡沫特征。
但泡沫分为两种,一种是吹出来的泡泡,破灭之后就什么都没了,这是价值毁灭的泡沫;还有一种是啤酒泡沫,啤酒上面的泡沫喝完之后,下面就能喝的到真实而美味的啤酒,这是创造价值的泡沫。
希望,在充满令人激动的想象空间的mRNA药物领域,我们面临的是后一种泡沫。
文章来源:医药投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