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诺菲的入股,将通过两次认购信达生物增发的股份来完成。
赛诺菲对外界表示:“与信达生物的战略合作,将进一步夯实我们在中国肿瘤领域的布局和长期承诺。”
2022年6月13日,贝达药业正式对外宣布,拟向公司实际控制人丁列明博士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2596万股,发行价格为38.51元/股,预计募资总额不超过10亿元(含本数)。
作为自然人的创始人,掏出10亿认购自家公司增发的股份,这不仅在整个医药板块颇为罕见,即使在整个A股的历史中,也找不到太多雷同的案例。
毕竟,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创始人,都是套现走人为主,不断地减持再减持,能掏出10亿真金白银重新砸回公司的,实属凤毛麟角。
其实,除了产业背景的资本以外,金融资本也在悄悄入局医药板块。
7月26日晚间,复星医药披露了《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千亿医药巨头复星医药的定增结果出炉。
公告显示,本次定增的发行价格为42.00元/股、发行股数为1.07亿股,募集资金总额达到了44.84亿元。
本次发行的发行对象最终确定为10名,阵容可谓豪华,其中,千亿私募高毅资产董事总经理冯柳管理的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获配了复星医药的股数约4761.9万股,获配金额将近20亿元,一人“包揽”了此次定增的超40%的额度。
同时,UBS AG(瑞银集团)也获配了复星医药非公开发行的2009.52万股,获配金额为8.44亿元;财通基金获配了1357.14万股,获配金额为5.70亿元。
此外,摩根大通、国泰君安资管(亚洲)公司、华夏基金、大成基金、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机构获配股数也相对较多。
各路资本的竞相出手,背后是医药板块估值处于显著低位。
从2022Q2基金半年报来看,普通公募基金重仓持股中,医药股持仓占比为4.9%,环比下降1.0%,且已降至2009年以来低位水平,相比2021年同时期下降4.3%,近乎腰斩。
同时,板块估值已经来到了近5年的底部区域,截至2022年8月5日,医药生物行业整体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约24.6倍,低于行业2012年以来估值中枢。
当然,低估值从来不是投资的充分条件,就医药板块而言,优秀的长期基本面才是支撑医药投资信仰的核心因素。低估值只是提供了更好的买入时机。
从历史情况来看,医药板块牛股辈出,“三年五倍”、“五年十倍”的案例层出不穷,但五倍股、十倍股的另一面是很多个股多年不涨,甚至长期处于发行价以下。
在医药板块日益成熟的今天,这种结构性分化的趋势还会进一步深化,需要投资者擦亮眼睛,识别处符合行业趋势、能提供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临床价值的好标的。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煜森资本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