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思宇MedTech ;编辑:bala
2022年8月30日,蓝帆医疗(002382)披露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74亿元,同比降低50.39%;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1.8亿元,同比降低105.24%;在二级市场上,蓝帆医疗股价年内已近腰斩。 01 心脑血管事业部上半年亏损1.57亿元,公司表示主要源于联营企业中,从事创业投资业务的公司投资组合中的伟思医疗股价下跌,导致公司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亏损1628万元;期权激励计划本期确认股份支付费用2207.68万元。此外,公司在上半年为新一代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系统、冠状动脉血管内碎石球囊扩张导管、冠状动脉刻痕球囊扩张导管、新一代药物球囊、经导管二尖瓣膜修复系统、经导管三尖瓣膜修复系统等在内的多个项目累计投入1.06亿元。 医疗防护事业部因健康防护业务毛利率下降较快,导致净利润出现1177万元的经营亏损。公司表示,主要由于行业供需矛盾加剧,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企业开工率普遍不足,尤其是丁腈手套产能全行业开工率不足等。 02 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在医疗器械企业内属中低值耗材和高值耗材布局相对完整的企业。据介绍,公司目前在中国上海、美国、德国、瑞士、新加坡等地区已搭建八个研发和临床注册平台,拥有1000多名研发技术人员团队,并获专利600余项。 蓝帆医疗于2010年4月2日登陆深交所(股票代码002382),经过两年的建设实现公司41条生产线自动化脱模生产,进而推进自动化包装项目。2018年5月,蓝帆医疗并购世界第四大冠脉支架制造企业柏盛国际公司,进一步实现了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布局。2011年10月份,蓝帆医疗注册第一个海外公司BLUESAIL USA,同年12月份,收购美国公司OMNI INTERNATIONA。2020年,公司搭建四大事业部,七个赛道,并于次年落地实现A+X战略。 03 自2013年开始,蓝帆医疗确立了“A+X”发展战略,依靠内生和外延并重的发展路径,持续布局精心挑选的“低、中、高值”多个医疗器械耗材赛道,主要包括: 1、冠脉和瓣膜为核心,全面布局血管植介入器械的心脑血管业务; 2、以医疗手套为核心的健康防护业务; 3、以急救包为核心,全面布局急救护理耗材的急救护理业务。 报告期内,蓝帆医疗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76亿元。 心脑血管产品主要已上市产品包括药物洗脱支架、药物涂层支架、球囊、经导管主动脉置换系统等。公司心脑血管业务上半年所实现营收相比去年同期实现同比增长。海外市场的冠脉支架销售量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经导管介入主动脉瓣膜的营收同比实现约110%增长;国内市场的冠脉支架市场份额已提升至23%,国内新产品BioFreedom®无聚合物药物涂层冠脉支架等开始为公司贡献营收,公司心脑血管业务正逐步走出低谷。 健康防护产品主要包括一次性健康防护手套,主要分为丁腈手套、PVC手套、乳胶手套和TPE/CPE手套四大品类。公司防护事业部所处的一次性手套行业正处于疫情期间爆发式增长、全行业产能扩张之后的艰难调整期,各类手套产品售价从疫情期间的历史高位迅速回落、甚至低于疫情前水平,使得公司健康防护业务的毛利率下降较快,净利润出现亏损。 急救护理产品主要以急救包为核心,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急救包分为九大系列,同时推出急救包定制服务。公司护理事业部在后疫情时代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仍实现盈利并同比增长,为公司提供了宝贵的利润增长点。 04 (一)心脑血管事业部(柏盛国际) 客户主要分布在EMEIA(欧洲、中东、印度及非洲地区)、APAC(亚太地区,不包含中国大陆)以及中国大陆。因而公司根据具体的市场环境以及国家政策因地制宜设计适合当地的销售方式,主要分为直接销售与间接销售(经销)。直接销售针对各大医院、科室乃至手术医生进行直接的终端覆盖,并在接到客户的需求与订单后使用第三方的物流服务将支架产品由仓库直接送达至医院;间接销售则强调在特定区域内指定一家或多家对于终端市场覆盖能力较强的代理经销商进行合作销售。 (二)防护事业部 公司健康防护手套采用外销为主,内销为辅的销售方式。其中海外业务的销售模式以经销商模式为主,在不断提高市场渗透的同时,保证了资金回笼的安全性与及时性。国内业务的销售模式以直接销售给终端客户为主,客户类型主要包括食品加工零售企业、卫生医疗机构以及电子元器件加工厂。 (三)护理事业部 主要客户为境外大型急救箱包、医用敷料产品贸易商以及汽车部件配饰产品经营商。销售模式以经销为主,销售收入绝大部分来自境外。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煜森资本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