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医药魔方
资本寒冬之下,生物技术公司已经纷纷开启节流模式,现金流成为衡量企业抗风险能力的重要参数。随着中报的陆续披露,看看那些港股18A的生物技术公司现金还能支撑多久。总体来看,港股18A生物技术公司的现金流是比较安全的,近50家公司中16家资金储备超过20亿元,20家在10-20亿元之间。诺诚健华资金储备超过60亿元,科创板上市后将另募集40亿元左右,总资金体量将超过100亿元。再鼎医药资金储备46亿元,加上5.75亿美元理财产品总资金储备超过80亿元。康诺亚、腾盛博药资金储备超过30亿元。实体瘤CAR-T领军企业科济药业资金储备27.4亿元,荣昌生物资金储备26亿元(加上5.5亿元理财产品超过30亿元),和誉生物、歌礼制药的资金储备25亿元,三叶草生物、康方生物资金储备为23亿元,云顶新耀资金储备20亿元。

这其中的一部分企业已经具有造血能力,如诺诚健华、康方生物、再鼎医药、荣昌生物、欧康维视、诺辉健康、东曜药业、歌礼制药等。另一方面,考虑到不同公司资金支出费用化的速度有所差别,主要资金储备与主要支出费用的比值,可以作为一个直观的观察指标,大致判断继续保持当前的资金费用化率时,现有资金可支撑的年限。从这一假设出发,该比值大于6的公司应能维持3年以上。生物技术公司在二级市场仍有一定的再融资能力,开源(产品销售、License-out)、节流都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现金流的安全。以云顶新耀为例,Trop2 ADC返授权给吉利德获得2.8亿美元预付款,极大改善现金流情况。

确实有一些生物技术公司的现金流安全面临一些挑战,如三叶草生物主动砍掉新冠疫苗之外的大部分管线,云顶新耀选择将Trop2 ADC返授权给吉利德。不过过分渲染现金流的风险也大可不必,港股18A生物技术公司的现金流大多还是安全的,并且有相当的腾挪空间,一些统计也没有考虑存款、理财等部分的资金储备。至于确有部分企业面临极大的困难,这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市场周期只是加速了这个分化过程。相信在寒冬过后,活下来的生物技术公司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