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文章来源于:医药投资部落
投资港股Biotech公司,除了临床研发失败、公司现金流断裂、商业化不达预期等等常规风险因素外,又多了一项潜在风险:被调出港股通。2022年9月5日,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调整,于当日起生效,药明巨诺、和铂医药、嘉和生物等港股18A板块的Biotech公司赫然在列。被调整出港股通的股票,意味着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的内地投资者,从此不能再交易该股票,而此前已经持有相关股票的内地投资者,只能卖出股票,不能买入。对于本来已经流动性堪忧的港股18A公司来说,无疑是又一次暴击。
当日,药明巨诺股价下跌29.93%,嘉和生物下跌9.74%,和铂医药下跌7.34%。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港股通股票包括以下范围内股票:第三,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份股,且成分股定期调整考察截止日前十二个月港股平均月末市值不低于50亿港元,上市时间不足十二月的按实际上市时间计算市值;对于此次被调出港股通名单的三只Biotech股票,主要原因是不满足“市值不低于50亿港元”的要求。
比如,药明巨诺前十二个月港股平均月末市值为48.07亿港元,低于50亿港元要求。之所以药明巨诺的跌幅远远大于另外两只被调出的股票,主要在于港股通持有的药明巨诺股份相当可观。
截至9月5日收盘,沪深港股通持股占药明巨诺自由流通股本20.67%,占港股总股数15.87%。被调整出港股通的股票,意味着流动性进一步下降、融资渠道收窄、资本市场形象下降等利空因素,因此往往遭到投资者的蜂拥抛售。
但是令人尴尬的是,在三家被调出港股通的Biotech公司的股票暴跌的同时,被调入港股通的Biotech公司的股票,并没有上涨。
此次港股通名单调整,另有原来不在名单内的圣诺医药、乐普生物两家Biotech公司的股票首次被调入港股通名单。9月5日,圣诺医药微涨0.79%,乐普生物甚至下跌-4.80%,完全无视被纳入港股通的“利好”。鉴于最近一年以来,港股Biotech公司的股票大幅下降,市值低于50亿者比比皆是,因此在后续的港股通标的调整过程中,很可能会继续出现被调出名单的Biotech公司的股票。

数据截至2022年9月7日收盘
以上,是目前仍然在港股通标的名单中,但是市值接近或者低于50亿港元的18A标的。
今年的港股Biotech太不容易了,不仅要面临流动性差、再融资困难等风险因素,还要时不时承受来自港股通的暴击。
但是科创板的未盈利Biotech公司,也有自身的风险。
经常与港股18A相对比的,是科创板的标准五,二者都为未盈利的Biotech企业开启了登陆资本市场的可能性。
所有通过科创板标准五成功实现IPO的企业,也面临着一场生死大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了若干退市条件,其中与Biotech企业最为相关的一条是:“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前或者之后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当然,考虑到未盈利Biotech企业的特殊性,这一条给了一定的缓冲期;对于通过“标准五”上市的企业,自上市之日起第4个完整会计年度起,适用上述规则。也就是说,如果上市4-5年后,未盈利Biotech企业仍然没有成功的商业化产品,该条规则就会被触发。
自2019年7月科创板开市以来,已经3年多过去了,未来几年,投资者应该注意上述规则生效带来的潜在风险。无论是港股规则还是科创板规则,都告诉我们:对于未盈利Biotech企业来说,IPO成功只是更大挑战开始的起点,绝对不是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