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佰傲谷BioValley
近日,红细胞领先企业Rubius Therapeutics宣布中止两款红细胞药物管线的开发,并将裁员75%。
Rubius Therapeutics是曾经名气颇高的biotech,是生命科学著名投资企业Flagship Pioneering孵化的一家代表企业,一度在9个月内完成融资2.2亿美元,并且在短短5年发展后成功登录纳斯达克,初始市值达18亿美元。
事实上,Rubius公司在做一种全新类型细胞药物Red Cell Therapeutics™,利用基因工程修饰红细胞,使其能够表达分泌4-1BBL、IL-15TP以及其他药物蛋白,以治疗癌症以及其他疾病。
但是,根据Rubius公司于2022年4月8日公布的领先管线RTX-240的一期临床数据,RTX-240的疗效数据较弱,34例患者中仅3例PR(1例确认、2例未确认)。尽管安全性数据良好,但还是令人失望不已。
当日,Rubius公司的股价下跌46%至3.19美元,之后颓势未改,一直下跌至今0.93美元。
暴跌的股价也和Rubius公司于周二更新的战略有关,宣布中止红细胞药物管线 RTX-240和RTX-224在晚期实体瘤中正在进行的1期临床试验,停止开发该两款产品;值得一提的是,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80名患者参与了Rubius公司的临床试验,花费了大量资金的管线就此结束。
这并不是Rubius公司第一次中止红细胞管线的开发,2020年该公司就中止了一款针对罕见代谢紊乱的红细胞管线RTX-134,由于1b试验结果失利。
根据新闻稿,Rubius公司计划专注于下一代红细胞平台的开发,利用细胞偶联技术来改进RED平台。此外,Rubius公司还将通过裁员实现企业重组节约成本,将现金流延长至2023年。同时,Rubius公司还计划收购一家位于美国的制造工厂,以生产红细胞疗法和慢病毒载体。
红细胞(RBCs)是人类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媒介,同时还具有免疫功能;其次,成熟的红细胞是无核的,意味着它们没有DNA,无法进行自我复制;红细胞一旦产生后,经过4个月就会死亡。
正是由于红细胞具有天然的生物相容性、高通量的负载、低免疫原性、完全的生物可降解性,能够实现120天长效循环,以及无核不癌变等众多优点和特性,使得红细胞具有良好的药物载体应用潜力。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研究人员尝试利用红细胞运载化学物质,自1973年起,研究人员开始系统研究红细胞载体药物。目前已形成了几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1)将分离得到的红细胞膜包被在载药纳米颗粒外层,构建仿生纳米载药系统;
2 )利用红细胞制备细胞外囊泡包载药物;
3)利用完整的红细胞直接负载药物。
由于前两种载药策略对红细胞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破坏较大,而第三种载药策略,可更充分发挥红细胞的优势,因此完整的红细胞载药一直是最常见方式。
同时,红细胞的来源也分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即成熟红细胞的改造和干细胞来源的工程化红细胞。
Rubius公司就是利用干细胞来源的红细胞,并且是该领域的佼佼者,而目前Rubius公司已经宣告此前的努力失败。
希望其他布局红细胞药物的公司能够有不一样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