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医疗器械创新网
根据我国今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6亿,占总人口的18.7%,比重上涨5.44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群人口占总人口13.5%。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占比14%即进入深度老龄化;占比达20%为超级老龄化。我国已基本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每个人都会老去,如何让自己优雅、健康的度过晚年也是很多大众当下关心的问题。
另外,据《柳叶刀》研究统计,中国是全球康复需求最大的国家,2019年康复需求总人数达到4.6亿人。而中国康复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从2011年109亿元快速增长至2018年的5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7.1%,预计到2023年,我国康复医疗产业有望达到千亿规模。
康复医疗器械是康复医疗必需的设备仪器,在康复医疗以及现代医疗事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在康复医疗中用于测评训练与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加快身体机能恢复、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的医疗器具。2014~2018年,中国的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115亿元增长至28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9%,是行业保持快速增长的细分器械领域之一,随着人们康复意识的提高以及社会老龄化加剧,对康复器械的需求也将加快释放。预计2023年我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670亿元。康复医疗器械市场占有总的康复医疗市场大半壁江山。
然而,与国内康复需求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我国低水平的人均康复费用。据统计,2015年末,我国康复市场人均康复费用仅25元,这与美国人均130美元的康复费用相差33倍之多。
中国的康复医疗产业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起步很晚,20世纪80年代初,才提出发展需求,目前处于发展初期,行业发展呈现出资金投入较少、供给不足、康复机构规模较小以及配套设备落后现状。
但值得肯定的是,我国康复医疗机构建设发展迅速。别是20世纪90年代卫生部启动医院评审工作以来,要求三甲医院应当建立康复医学科,更是有力地推动了各级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这些医疗机构与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一起,构成了康复医疗服务的基本网络。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健康意识的深化、医疗制度的改革,我国医疗康复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市场。
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社会推动民营医疗以及养老机构加快建设,同时居民健康意识提高和收入水平提升、医保覆盖范围和支付力度增强等,大量失能老人和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养老康复需求成为康复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老龄化社会结构下,康复医疗行业有望得到快速发展。
2021年10月15日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发布了《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2020年,中央财政下达9.93亿元,继续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鼓励试点地区扶持社会力量提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向居家和社区提供延伸服务等。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32.9万个,养老床位合计821.0万张,比上年增加5.9%,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1.1张。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3.8万个,比上年增加11.0%,床位488.2万张,比上年增加11.3%;社区养老照料机构和设施29.1万个(其中,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14.7万个),社区养老服务床位332.8万张。
虽然我国的康复医疗领域得到较快发展,但整体上仍属于新兴产业,而且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体来看,目前康复医疗市场正以较高增速大幅上涨,而康复医疗器械市场想要紧跟大趋势还需要更多创新与突破,方能同频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