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10亿美元分子
Prime 的文件是对生物技术首次公开募股的一项关键测试,在长期放缓之后,这些首次公开募股(IPO)正显示出一些回暖迹象。12 天前,自身免疫药物开发商 Third Harmonic Bio 为该行业提供了支持。通过在新股发行中筹集 1.85 亿美元,Third Harmonic 为生物技术公司定价为四个月来最大的 IPO,也是 2022 年最大的 IPO 之一。在那次发行之前,今年上市的大多数公司筹集的资金不到 4000 万美元。筹集超过 1 亿美元的最后两家——神经肌肉疾病药物开发商 PepGen 和博士伦(Bausch Health 的眼科药物业务)——于 5 月 6 日定价发行。Prime 现在的目标是追随前辈们的脚步,尽管赛道并不同。Third Harmonic 是一种以“产品”为重点的生物技术,更专注于围绕一种已经在临床试验中的特定药物,今年接受 BioPharma Dive 采访的公司投资者表明,在该行业最近的低迷时期,这种公司的投资者越来越感兴趣。相比之下,Prime 是一个围绕支持多种药物的技术构建的“平台”生物技术,尚未开始其第一次临床试验。该公司在其 IPO 文件中没有说明距离人体测试还有多远。2021 年,Prime首席执行官 Keith Gottesdiener 估计,第一阶段试验至少需要两年时间。这种情况使 Prime 与在该行业连续创纪录的 2020 年和 2021 年期间上市的大多数公司相似。在此期间,近三分之二的上市生物技术公司处于临床前或第一阶段在首次公开募股时进行测试。几家获得最大 IPO 估值的公司,如 Lyell Immunopharma、Sana Biotechnology 和 Caribou Biosciences,都是开发基因或细胞药物的平台生物技术公司。但Lyell、Sana 和 Caribou 的交易价格均远低于其首次发行价格。Prime 正在推进一种称为“prime editing”的技术,该技术比过去十年基于 CRISPR 的技术更精确。该技术使用一些与 CRISPR 基因编辑相同的构建模块,但能够交换特定的 DNA 字母并编辑出特定的核苷酸序列。Gottesdiener 去年表示,prime editing 可以解决超过 90% 的已知致病突变,并在各种不同的细胞类型中显示出潜力。Prime 从一个流行的基因编辑目标开始,即慢性血液疾病镰状细胞,但它的管道还列出了针对遗传形式的失明、听力损失以及肝脏、肌肉和肺部疾病的项目。该公司正在为一些潜在客户使用体外递送方法,并为其他人使用更方便的技术。它还使用多种不同的工具——从被称为脂质纳米颗粒的改良病毒和脂肪球到非病毒方法——将遗传物质送入体内。此外,这家生物技术公司通过自 2019 年底以来一直存在的合作伙伴关系与 Beam 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两家公司共享一些研究和知识产权,并且 Beam 将拥有 Prime 正在开发的某些项目的权利,这家初创公司将获得下游付款和特许权使用费。据了解,目前Alphabet 的风险投资部门GV是 Prime 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持有大约 15% 的股份。Arch Venture Partners 和 F-Prime Capital Partners 各持有 Prime 约 14% 的股份,而 Newpath Partners 拥有约 6% 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