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4块钱一斤的白菜拱到了14块?!谈谈首日破发20%多的必得医药

以下文章来源于:药企市值评估,作者:雷米博士

首次覆盖必得医药,调入红榜名单,展望为“观望”。

今天是必得医药上市交易的日子,发行价高达88元的“吉利”价格开盘就破发,收盘暴跌20%以上。听说今年截止今日,A股IPO抽水了近5000亿人民币,这要感谢广大散户(自有资金的小投资者)和拿别人钱当欢乐豆的某些“专业”机构踊跃申购(“打新”),踊跃缴款(“献血”),一手亏小一万的机会也不让给其他人(这是不是雷锋精神?!)。
内资机构高估发行的套路
只有经历过二级市场长期熊市的煎熬,才会真正明白所谓估值其实是个很虚的东西,随便向上一倍,向下杀一半,一来二去就是4倍。这还是流动性正常波动的情况下。要是赶上流动性枯竭(比如当下的港股),随便股息率可以杀到10%以上。
在二级市场,只有股息率才估值最核心的锚,其他的市净率可以杀到0.5甚至更低,市盈率可以杀到3倍。二级市场本来就是靠资金的流动性来定价,股票虽然是代表一种企业所有权的凭证,但是既然可以任意买卖,其价格就决定于供需,就是究竟有多少主动买盘和主动卖盘。
4块钱一斤的白菜拱到14块一斤,夸大了3倍多,这个比方不是信口胡说的。这是当前很多内资机构惯玩的一种把戏,无论什么东西先拉高3~4倍定价,然后要么开市的头一周爆炒一番,或者根本不炒,就直接开始了暴跌阴跌暴跌的死亡循环。
然后两个腰斩后,3年解禁期也到了,大股东和原始股东拼命减持套现,几亿,几十亿到手,股价一地鸡毛。一些善良的散户还以为捡了便宜:“看!已经两个腰斩了,泡沫挤干净了!“。他哪里知道,2个腰斩后才是真正挤去泡沫的开始,因为本来定价就虚高了3~4倍。
必得医药高估发行
必得医药的发行市盈率是63倍,发行市净率为3倍左右,募集资金14亿(扣除保荐和承销费用9000多万和其他费用,如律师费近800万等后公司净得13亿人民币),发行后新股占所有股份的比例为25%,因此IPO市值是56亿左右。要知道公司2021年底的净资产才6亿左右,抛开新募集现金后的市值为42亿,对应市净率为7倍,非常夸张。
按照公司招股书的“募集资金主要用途”的披露,公司本来打算募集的资金净额在4亿多人民,这就是说经过国内拥有定价权的“专业”机构的线上报价,市值直接了涨了3倍多。那么,公司原来给自己的估值就是10多亿。这个估值对于一个营收6亿以上(2021年)的公司还算中规中矩。
低现金含量的“利润” 
我观察到不少新上市企业的财务表现,你要的营收和净利润的跨越式增长,在IPO之前都会给到你。动辄50%乃至翻倍的增长给到你,懂点PEG估值的半吊子一看:“喔嚯!PE给到60还好吧,毕竟增长有50%多呢!”。问题是如果上市后的首份年报没有增长,甚至下滑,乃至亏损,又应该怎么给PEG? 
必得医药从2019年到2021的营收分别为2.5亿,近4亿,6亿,净利润分别为亏损110万,盈利5900万,盈利近1亿。但是合并现金流量表显示公司此3年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300万,360万,-6500万。三年合计净利润为近1.6亿,但是三年合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近-6000万。
存货高企
公司2021年合并资产负债表显示其固定资产为3000多万(推算2021年公司固定资产周转率为20,非常高!),使用权近3000万,货币资金不到2亿,应收账款1.2亿,存货近4.8亿,应付账款2亿。公司从2019年到2021年存货一直保持翻倍的涨幅,分别为1.3亿,2.2亿,4.8亿。从公司极高的固定资产周转率看,公司应该是轻资产(?),人力和智力资源密集型(公司2021年支付给职工近1亿)。
值得注意的是近3年公司产品的平均价格一直下降,毛利率明显下滑。
无非是有机合成和试剂研发生产而已
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CDMO等医药研发企业提供分子砌块(药物研发的先导化合物lead就是由不同的分子砌块合成筛选而来)和科研试剂,这个分子砌块说白了就是一种小批量的有机合成而已。
大概是如果说有机合成只要上过高中的理科生都听得懂,如果说分子砌块就可以把我这样在大学还学过一个学期有机合成的生物医学博士唬住,就如同是把生物发酵说成合成生物学就显得高大上一样,是这样吗?
类似的国内公司可以对标药石科技,皓元生物和阿拉丁。国外的宇宙龙头是Sigma-Aldrich公司,该公司在2015年被德国默克(Merck KGaA)以170亿美元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