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创新药的医保梦想

  以下文章来源于:金融时报

近日,国家医保局公布了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初步形式审查的名单,344种药品进入名单,其中上海药明巨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倍诺达(瑞基奥仑赛注射液)现身其中。

这并不是CAR-T药品首次出现在国家医保目录初审名单中。
作为国内首款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复星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去年就出现在医保目录初审名单中,但最终并没有走到谈判环节。因此,此次药明巨诺的CAR-T药品能走多远,备受各界关注。
CAR-T药品仅仅出现在医保目录初审名单就引起关注,不仅是因为CAR-T细胞治疗让一部分恶性肿瘤患者有了治愈的可能,也是因为它高昂造价以及动辄200多万元的治疗费用,让大多数家庭可望而不可即。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已有8款不同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获得市场授权,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
其中,涉及国内药企的有两款产品,分别是复星凯特的奕凯达和药明巨诺的倍诺达。奕凯达为120万元/针,倍诺达公示价格为129万元/针。尽管与美国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相比,国内的两款产品定价并不算高,但也引发了广泛舆论关注。
市场价格较为昂贵的药品纳入医保,确实可以惠及一部分患者,但冷峻的现实是:医保的资金池是有限的,假如分配给了昂贵的药品,必然会挤占一部分现有的、基本的医疗资源。
杜绝“天价药”进医保是国家医保目录调整一以贯之的原则,奕凯达去年进入医保目录初审名单就引起了广泛讨论。按照限定的支付范围,目前国家医保目录内所有药品年治疗费用均未超过30万元。
也就是说,一些价格较为昂贵的药品通过了初步形式审查,仅表示经初步审核该药品符合申报条件,获得了进入下一个环节的资格。
这类药品最终能否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还要接受包括经济性等方面的严格评审,独家药品还要经过价格谈判,谈判成功的才能进入目录。
有医药界人士表示,CAR-T细胞治疗针对性强,价格高昂,惠及的是极少的一部分患者,而医保考虑的是广大群众的就医负担,所以,这个药品短期内纳入医保的可能性并不大。
CAR-T细胞治疗虽然被证实具有比较好的疗效,但是受众有限,这也限制了产品临床试验的推进和可及性。公开数据显示,上市一周年,奕凯达使用者超过200位。2022年上半年,药明巨诺开具了77张倍诺达处方,完成64位患者的回输。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研发一款只能少数人才用得起的药,肯定不是目的。提高创新药对于公众的可及性,降低患者负担,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多的用药选择,这才是方向。
药明巨诺在半年报中提出,为减轻患者负担,公司通过将产品列入更多地方政府的补充治疗保险及健康保险,以升级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截至2022年6月30日,倍诺达已被列入52个商业保险产品及28个地方政府的补充医疗保险计划,有12名患者从中获益。
据复星凯特官网显示,目前共有53个“惠民保”产品将奕凯达纳入保险责任。其中,上海的“沪惠保”今年就将CAR-T药品纳入保障责任,且对该责任采取零元免赔额,最高赔付金额达50万元。
今年6月,苏州的“苏惠保”项目组发布消息称,完成了首例CAR-T细胞治疗患者理赔。一位连续两年参保“苏惠保”的患者,获得了理赔,“苏惠保”一年的保费只需79元。
但如果想要基本医保将CAR-T细胞治疗纳入保障,药企可能的出路就是降价。虽然这对于药企来说是比较大的让步,但在庞大的中国市场上,以价换量,也并非不可行。
招商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武煜称,除了加入“惠民保”,目前药企还推进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百万医疗险、高端医疗险、单病种保险附加保障或者特殊约定的方式,将CAR-T药品纳入保障责任。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各类补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等渠道的功能,以更好满足不同层次的用药需求。对于CAR-T细胞治疗来说,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走商医结合的道路,或将是未来的方向。
按照时间表,新版的医保药品目录将于11月份公布,明年1月1日落地执行。倍诺达的“命运”如何,药企是否会愿意降价,商业保险能做些什么,值得深思,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