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17Talk易企说
2022还剩下最后5天,今年Amgen(安进)以278亿美元买下Horizon Therapeutics加冕“年度最大并购案”的事实或已尘埃落定。
Horizon创立于2008年,致力于开发治疗罕见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严重炎症性疾病药物,于2011年7月登陆纳斯达克。据公开报道,现阶段Horizon 的12种上市药物中有 8 种用于治疗罕见病。
再翻开前两年的医药年度最大并购案,会发现它们都与“罕见病”相关。2021年,默沙东以115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Acceleron Pharma的收购。Acceleron的研究重点是通过利用TGF-β蛋白超家族的力量,致力于为患有罕见疾病的患者发现和开发创新药物;2020年,阿斯利康390亿美元并购Alexion(亚力兄制药),这是阿斯利康自1999年成立以来最大金额收购个案。Alexion是全球著名的罕见病研发公司,开创了补体抑制药物的先河,其主要的产品管线包含治疗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症及阵发性夜间血红素尿症的药物Soliris、Ultomiris 及其他罕见病药物。
一直以来,罕见病药物常常与“患病人群少”“市场需求小”“研发成本高”等关键词紧密勾连,那么制药巨头们为何又纷纷“盯”上这一领域?
“补”现在,“买”未来 “通过Alexion创新的补体生物学平台和强大的管线,阿斯利康现在在免疫学领域的科学地位得到了加强,并将继续开拓罕见病患者药物的发现和开发。”2年前,阿斯利康首席执行官帕Pascal Soriot针对并购Alexion这一事件表示:“在肿瘤、心血管和肾脏以及呼吸和免疫学方面的持续研发投资推动了阿斯利康的转型,现在我们增加了罕见病,在这类疾病中,目前批准的治疗方案很少。” 安进收购案的对外表达也如出一辙。“收购Horizon对安进来说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机会。”安进首席执行官罗伯特·布拉德韦称,“这笔交易将加强公司的药物组合,同时通过其全球商业和制造网络定位Horizon的产品,预计本次收购将从2024年开始推动安进的营收和EPS增长。” 这些话透露出发起并购的主体们的2个考量:其一,任何一次投资都需以补充或强化当前产品管线为目的;其二,布局现在也是服务未来,而人迹罕至的地带往往就是“未来”。 据悉,安进旗下的骨质疏松症药物Prolia和Xgeva专利将在2030年之前到期,这两款药物占据安进去年总营收的近五分之一。有分析师认为,安进此次动作大概率是在为两款药物的专利到期提前做好准备。2年前的阿斯利康也是如此,公司主攻的肿瘤赛道上竞争激烈,且王牌药专利保护陆续到期,大批仿制药开始涌现,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罕见病药物领域因其强劲的潜力,成为其布局的重要选择。 此外,IQVIA全球药品终端销售数据显示,在美国,罕见病药物市场规模在过去的20年间发展迅速,而其中非罕见病适应症的销售贡献远超于罕见病适应症。这意味着,罕见病药物身份认定及适应症的获批,带动了罕见病药物在常见病适应症的扩展,也给了布局罕见病药物的TOP20们在更多大适应症中“露面”的机会。
押注罕见病,绕不开的基因疗法 如果说跨国巨头们的并购是最瞩目的投资风向标,那么被并购者的动向则往往代表着“未来”本身。 近期“动静”最大的是Alexion。11月,Alexion正式完成对LogicBio Therapeutics的收购。此次收购LogicBio将带来独特的技术、经验丰富的罕见病团队,以及临床前开发的专业知识,以支持Alexion在基因组药物方面的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LogicBio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位于马萨诸塞州莱克星顿的处于临床阶段的基因组药物公司,治疗包括罕见病在内的多种遗传疾病,现阶段主要专注于为患有罕见病的儿童患者开发新型基因疗法。LogicBio开发了用于传递和插入基因以解决遗传病的技术平台,以及用于改进病毒载体制造过程的平台。 Alexion首席执行官马克·杜诺耶表示:“收购LogicBio对我们日益增长的基因组医学研究是一个重大发展。LogicBio的人员、经验和平台通过将一流的技术和专业知识添加到我们的基因组医学战略中,提供了新的科学能力。” 有趣的是,LogicBio也曾在2021年与中国“罕见病制药领域第一股”北海康成达成战略合作并签订授权及许可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北海康成可获得使用首个产于LogicBio sAAVy技术平台的腺相关病毒(AAV)sL65衣壳,进行法布雷病和庞贝氏病基因疗法候选药物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的全球授权,以及LB-001(基于GeneRide™ 平台的体内基因编辑技术)在大中华地区独家授权的选择权。 据悉,AAV sL65具有独特的肝靶向特性,有望克服当前AAV载体在功效和免疫原性方面的局限性,且生产效率更高,有可能带来更高的产量,使其成为北海康成基因疗法布局的重要战略补充。 由于80%以上的罕见病都是遗传性疾病,罕见病企业与基因治疗技术型、平台型公司之间纵横交织的合作频频发生,投身罕见病领域的制药巨头们也纷纷将针对罕见病适应症的基因疗法提上日程。 例如,今年2月,曾以621亿美元收购罕见病巨头英国夏尔的武田宣布,与Code Biotherapeutics达成合作和选择权协议,武田将利用Code Bio专有的靶向3DNA非病毒基因药物递送平台,设计和开发用于罕见病适应症的基因疗法。据报道,本次合作潜在的总交易价值高达20亿美元。 辉瑞优先考虑单基因缺陷疾病,如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血友病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目前其研发管线中已有3种基因疗法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开发。今年10月3号和5号,辉瑞陆续宣布以116亿美元收购Biohaven、以54亿美元收购GBT,两者均为在罕见病领域有重要布局。而年初,辉瑞与CRISPR 领域头部公司 Beam Therapeutics共同宣布,双方达成一项为期四年的独家研究合作,共同推进肝脏、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三种罕见遗传疾病的体内碱基编辑疗法。这次合作,辉瑞总计下注了13.5亿美元(包括3 亿美元预付款,及10.5 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总部大手笔投资和收购之下,跨国药企对中国的罕见病市场也更加重视。去年9月,辉瑞和阿斯利康都在中国成立了罕见病事业部。今年6月,阿斯利康与青岛市政府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在青岛设立以罕见病为主题的创新中心、生命科学创新园及产业基金,链接海内外优质资源,共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罕见病创新生态高地。 将视角拉回国内,除北海康成外,博雅辑因、信念医药、纽福斯生物、天泽云泰、锦篮基因、嘉因生物、邦耀生物等专注于基因治疗的公司,也正在积极布局罕见病研发管线。 图源:CDE、各药企官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罕见病之所以成为药企基因疗法的最佳选择,实际上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是90%以上的罕见病仍缺少可治疗药物;二是80%以上的罕见病都是单基因突变的遗传病,为基因疗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博雅辑因首席执行官魏东表示。 毋庸置疑,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存在显著的技术壁垒,需要研发企业在细分领域上打造具备高度创新和差异化的产品管线,以做到全球或者区域领先。 以锦篮基因为例,2022年7月19日及8月25日,CDE分别受理了锦篮基因GC101注射液用于1型SMA(脊髓性肌萎缩症)和2型SMA的临床试验注册申请,此次率先完成评审并获得默示许可开展临床试验的临床方案为国内外首个采取鞘内给药方式对1型SMA进行干预治疗的AAV基因治疗方案。 此外,锦篮基因还向CDE申报了另外两款AAV基因治疗候选产品GC301和GC304的临床试验申请。其中,GC301针对婴儿型庞贝病的基因治疗临床研究已于今年9月顺利完成首例患者静脉注射给药,这也是国际上首个腺相关病毒静脉注射治疗婴儿型庞贝病的临床研究。 Evaluate Pharma 发布的《罕见病药物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罕见病药物市场总额703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将增至2620亿美元。根据Frost&Sullivan测算,随着近年来中国在政策等多方面开始推进罕见病药物的创新发展,国内罕见病药物市场2020年达到13亿美元,2030年或增长到25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4.5%。 当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布局并不罕见,谁又能进入“风眼”,率先攻城略地?现在谈结果为时尚早,但对于万千罕见病患者而言,多一份竞争,就多一份希望。 参考文章:2022年医药业最大并购!安进278亿美元收购Horizon Therapeutics Alexion、阿斯利康罕见病收购 LogicBio Therapeu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