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标准五"的创新药企业,已经悄悄地赚钱分红了

上交所科创板上市规则中,针对科创板普通同股同权企业设置了五套差异化的上市标准,企业可任选其一。

其中,"标准五"几乎可以看做是为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量身打造: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
自"标准五"出台以来,截至2022年末,共有19家医疗类企业凭借第五套标准成功在科创板上市;其中18家为创新药企业,1家为医疗器械企业。
在科创板开板之初,很多人担忧这些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可以支撑多久,是否会最终黯然退市?
从目前运行近4年的时间来看,绝大部分以"标准五"登陆科创板的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状况尚可。
其中不仅多家完成了IPO之后的再融资,甚至有创新药企业已经开始盈利并且分红了
4月13日,上海谊众公布2022年年度分红实施方案:以1.44亿股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4316.64万元
这是少有的以"标准五"上市的创新药企业,向股东返还现金。
2021年9月9日,上海谊众按照"标准五"成功在科创板上市,发行2645万股,发行价格为38.10元/股,募资约10亿元。
2021年11月,上海谊众的2.2类新药紫晟®(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获批上市,这是国内首款获批的紫杉醇聚合物胶束产品。

紫杉醇属于有丝分裂抑制剂或纺锤体毒素,是一种新型抗微管药物,最早从红豆杉中提取。

紫杉醇治疗多种肿瘤有疗效显著,1992年在美国首次获批用于卵巢癌,是近年来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种广谱抗肿瘤药物。

但是作为一款抗肿瘤药物,紫杉醇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其水溶性很差,需要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溶解,这些助溶剂有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及周围神经病变,因此需要提前应用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抗过敏预防处理,此外还需要使用特殊材料的输液器,这些对紫杉醇的临床应用带来较大限制。

因此,国内外企业纷纷对紫杉醇新剂型进行探索研究,包括白蛋白结合型、脂质体、微球、纳米粒、胶束等。

上海谊众运用自研纳米胶束平台技术,研发成功创新的紫杉醇纳米胶束剂型,将紫杉醇这一传统化疗药的应用提升到一个新台阶。

上海谊众的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患者用药前不需要进行抗过敏预处理和特殊的输液装置,其胶束仅18~20nm,比传统更大分子其他剂型的紫杉醇药物,更容易穿透血管进入实体瘤组织,富集于实体肿瘤细胞,具有靶向性。

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较其他紫杉醇剂型,紫杉醇胶束治疗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显著提高,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延长。

鉴于良好的临床研究数据,上海谊众的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已列入《IV 期原发性肺癌中国治疗指南(2023 年版)》,联合铂类用于 IV 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化疗。

确来说,上海谊众是对现有药物的剂型改良,而不是从头做起的创新药。

在言必谈"FIC"的创新药行业,很多人对于剂型改良不屑一顾,但是从上海众的案例来看,这种模式具备差异化的价值。

相比于纯粹从源头做起的创新药,剂型改良无疑具备更低的研发风险和更大的成药可能性。

相比于仿制药,改良型新药具有更高的技术壁垒以及市场独占期的优势,往往能够为企业带来更丰厚的回报。

2023年3月1日,上海谊众发布公司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36亿元,同比增加5687%;归母净利润1.43亿元。

这对于首个完整的销售年度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

2023年3月,上海谊众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200万元至9,300万元,同比增加167.89%到170.81%;实现净利润为5,300万元至5,800万元,同比增加72.39%到88.65%。

按照这个比例,2023全年利润有望突破2亿元人民币。

这仅仅是单个适应症上市的销售数据,目前上海谊众的紫杉醇胶束还有多个适应症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微信图片_20230413143950.png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华鑫证券

来源:医药投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