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丨CAR-NK细胞治疗研究进展

前言
截至2022年12月,全球在研的CAR-NK细胞疗法进展最快的已进入临床Ⅱ期研究,共有11个,临床Ⅰ期研究的疗法有23个,临床前和药物发现阶段的疗法共有81个。我国在研的CAR-NK细胞疗法中,已有18个进入临床研究中,其中临床Ⅱ期6个,临床Ⅰ期12个。

潜力产品介绍

PD-L1 t-haNK细胞疗法是由Nantkwest研发的一种CAR-NK,属于PD-L1抑制剂。目前该药物最高研发阶段为临床Ⅱ期,用于食道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和三阴性乳腺癌的潜在治疗。PD-L1 t-haNK细胞是人类衍生的同种异体NK细胞系,经过工程设计以表达靶向PD-L1的嵌合抗原受体(CAR),其起源于NantKwest专有的NK-92(aNK)主细胞库。除了靶向PD-L1,PD-L1.t-haNK还被工程化表达CD16受体(V158 FcγRIIIa)的高亲和力变体,它通过附着在以前与癌细胞结合的单克隆抗体上,以介导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促进癌细胞的清除。这意味着该疗法可以应用于与其他靶向方法结合使用。


微信图片_20230512135641.jpg

TAK-007是武田制药在研的一款针对CD-19靶点的CAR-NK细胞治疗,脐带血来源的NK细胞,可以实现“即用型”目标,大大降低治疗费用。CD19 CAR-NK(TAK-007)的技术来自MD安德森肿瘤中心,武田与MD安德森共同开发。该研究已经进入临床Ⅱ期研究,计划入组242例复发难治的CD19阳性B细胞恶性肿瘤,计划完成时间为2029年。

国内外CAR-NK企业对比

目前,全球CAR-NK细胞疗法的开发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据统计,从临床阶段的角度,绝大多数CAR-NK细胞疗法正处于临床Ⅰ期,占比约68%,处于Ⅱ期的项目约32%,尚无CAR-NK细胞疗法进入临床Ⅲ期。放眼全球,Fate Therapeutics、Nakarta、NansKwest等公司是CAR-NK领域最早一批“弄潮儿”。Fate Therapeutics是一家致力于开发程序性细胞免疫疗法的生物制药公司,拥有多款CAR-NK候选产品,包括FT500、FT516、FT596等。公司专利的iPSC平台不但可生产具有无限扩增及分化潜力的CAR-NK细胞,而且有望大幅降低NK细胞的生产成本。公司的一项生产周期为44天、规模300剂(FT500)的GMP生产数据显示,每剂CAR-NK的成本约3000美元,出厂价为2-3万美元,较CAR-T细胞疗法近40万美元的费用大幅降低。Fate是一家利用克隆工程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系开发“现货型”细胞免疫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Fate Therapeutics公布了旗下拳头产品FT596和FT516的最新临床进展,14名血液瘤受试者接受剂量超过9000万细胞单剂FT596或单剂FT596联用利妥昔单抗的治疗,结果显示,ORR达71.43%(10/14),CR达50%(7/14)。其中,完全缓解包括两名先前接受过CD19 CAR-T治疗的患者,方案为FT596联用利妥昔单抗(CD20 mAb)。安全性方面,未发现DLT、ICANS和GvHD,但出现两例低级别CRS。从ORR的角度,FT596的应答率有限,且应答持续时间较短。叠加公司估值较高的问题,8月20日,Fate Therapeutics大跌21.74%,市值跌至68亿美元。


微信图片_20230512135645.jpg

CAR-NK细胞疗法凭借实体瘤的潜在治疗优势及多种治疗机制,有望突破CAR-T疗法的治疗瓶颈,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一批制药企业纷纷布局CAR-NK细胞疗法,放眼全球,Fate Therapeutics、NantKwest、Nkarta等公司深耕于CAR-NK领域,聚焦国内,阿思科力、科济药业、博生吉等企业亦你追我赶。


国内赛道

而从数字上来看,据统计,2021年NK细胞疗法相关投融资事件中,国内公司全球占比为23%(5/22);进入2022年之后,国内NK细胞疗法的投融资热度显著上升,投融资事件全球占比已经达到67%(10/15);代表企业有景达生物、恩凯赛药等;同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看重NK细胞疗法,与其他企业联手布局该市场:


2021年6月,百济神州宣布与ShorelineBiosciences达成合作协议。百济神州将支付4500万美元预付款,引进Shoreline技术开发的4个靶点的异体NK细胞疗法。百济神州拥有全球商业化权利,而Shoreline有权保留至多2个靶点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商业化权利。


微信图片_20230512135648.jpg


NK疗法凭借较好的安全性以及通用型疗法开发潜力,已然成为肿瘤免疫细胞治疗领域的明日之星。但目前国内布局NK细胞领域的企业较少,主要原因是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NK细胞在体内存活时间较短,安全性可控的同时临床疗效也打了折扣;由于靶向性较低,多数研发企业选择利用基因工程修饰,加上特异性的CAR结构的CAR-NK疗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降低NK细胞在靶向和杀死癌细胞时对正常细胞的伤害,CAR-NK疗法也是目前国内临床研究最多的NK疗法。相比国外公司,国内公司处于较为早期的发展阶段,这些公司成立的时间较短,产品管线的开发阶段也基本处于临床前或接近IND的阶段,没有更多的临床数据公布。资本化方面,国内NK细胞治疗公司目前还没有上市的企业,但多数都获得了数千万到数亿元的巨额融资,这也反映出国内资本市场对NK细胞疗法未来前景的看好。国内这一波的NK细胞疗法创业热潮吸引了诸如中国工程院、欧洲科学院院士田志刚、原复星凯特CEO王立群、先声药业创始人任晋生等大佬的加入,共同推动NK细胞治疗产业的发展,那么NK细胞治疗是否将成为下一个Biotech的“风口”?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 医药智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