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CDMO之战:药明生物PK三星生物

在全球Top10畅销药中,生物药占据大头。作为卖水人的生物药CDMO的竞争也比较激烈,除了欧美老牌Lonza、勃林格殷格翰(BI)以外,亚洲的药明生物、三星生物(Samsung Biologics)和富士都在扩大规模,积极的参与全球竞争,尤其是三星生物,最近几年持续加速扩产。 

 

对于药明生物(WuXi Biologics)来说,未来三星生物或是其全球最大的竞争对手。三星生物背靠世界500强的三星集团,有财团资金的大力支持,资本开支加速,产能扩张迅猛,近些年连续斩获跨国大药企的订单。

 

不过,背靠中国大市场,药明生物也在积极的扩张产能,前瞻性的布局欧美,尽量减少地缘政治的影响,快速提升全球市场份额。本文将从生物药CDMO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业绩增长和产能扩张等方面来分析下两家公司。 

 

生物药CDMO的市场规模

 

生物药市场规模增速明显高于整体医药行业。据三星生物2022年财报显示:2022年全球生物制药市场规模为3590亿美元,占整个医药市场29.7% ,预计2026年达到542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10.6%(整体医药市场CAGR 6.1%),将带动整个医药行业的增长。 

 

640 (82).png

图片来源:Samsung Biologics 2022年报

 

全球生物药CDMO市场也持续受益于生物药市场规模的扩大,保持较快增长。

 

据三星生物2022年财报显示,2022年全球bio-CDMO市场规模为143亿美元,随着药企外包意愿的提升、AD药物等需求爆发,以及未来几年多个重磅生物药专利到期带来市场扩容,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203亿美元,未来5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0.1%。 

 

640 (84).png

图片来源:Samsung Biologics 2022年报

 

而据psmarketresearch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生物药CDMO市场规模为132亿美元,2030年市场规模达到318亿美元,2021-2030年复合增长率10.3%,其中亚太占据44%市场,主要由中国市场贡献。

 

全球生物药CDMO竞争格局 

 

据招商证券数据显示,按照2022年销售额来比较,前6大公司的市场份额共计达到66%,其中Lonza、药明生物、Catalent、三星生物和富士位居前5名,市占率分别为20.4%,12.8%、11.1%、9.2%和6.2%。预计到2025年TOP10生物药CDMO公司的市场份额将接近80%。


生物药 CDMO 服务相比于传统化药的生产,生物药的研发生产总体上难度更高、更为复杂。

 

例如,在生物药的研发生产过程中,需要精准地设置参数与控制条件,任何一个环节的轻微变动,都可能引起药物免疫原性、副作用、药效等性能的改变。此外,除药物本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之外,生物药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离不开成本、效率等商业因素的考量。

 

据药明生物路演材料显示:生物药CDMO行业进入壁垒较高,需要5-10年时间来建立自己优秀的业内记录及获得广泛认可的国际质量体系才能获得客户信任。而新进入者需面对严苛的学习曲线,因此很难获得有意义的市场份额。

  

640 (85).png

图片来源:招商证券

 

备注:生物制剂研发服务外包市场收入未包括基因细胞治疗,但包括新冠相关的收入

 

药明生物凭借先进的技术平台、领先的国际质量体系、丰富的人才精英资源、极具竞争力的合作交付时间以及稳健的资产投入、清晰的产能扩充布局,在全球生物药CDMO市场的市占率自2017年的2.4%提升至2022年的12.8%,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二,连续六年复合高速增长,预计未来将持续提升。

 

从目前市占率来说,药明生物高于三星生物。 

 

药明生物/三星生物业绩PK 

 

药明生物成立于2010年,2018年在港交所上市,目前市值2000亿港币左右,截止去年底,员工总数为12373人;

 

三星生物成立于2011年,2016年在韩国上市,目前市值3000亿人民币左右,截止2022年12月31日,全球拥有员工4120人。

 

2018-2022年5年时间,药明生物营收从25.34亿元,到152.69亿元,复合增长率57%;净利润从6.42亿元到44亿元,复合增长率62%; 

 

三星生物营收从2018年30亿元到2022年的168亿元,5年复合增长54%;净利润从2018年的12.55亿元到2022年的44.69亿元,复合增长率在37%。

 

从最近5年业绩来看,药明生物的营收复合增长和三星生物接近,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远高于三星生物。 

 

药明生物/三星生物产能PK

 

三星生物产能加速扩张。据三星生物2022年财报,截至2022年,有三家公司的全球生产能力超过30万升:韩国三星生物制品、瑞士龙沙和德国勃林格殷格翰。截至目前,三星生物运营着42.4万升的生产设施,其中包括4号工厂截至2022年10月的部分运营,并计划到2023年完成4号工厂的建设,实现18万升的产能。

 

总的来说,目前三星生物拥有42万升的商业生产能力(Plant 1 – 30,000L, Plant 2 –150,000L, Plant 3 – 180,000L, Plant4 – 60,000L)以及在在仁川自由经济区(松都地区)4000L临床生产能力。

 

其中三星生物的4号工厂拥有60.4万升的总生产能力,全球名列前茅,2022年8月耗费20亿美元资金建设,2022年10月开始部分运营,当时预计将于2023年中期全面竣工。公司计划于2024年初开始在第4工厂内进行ADC药物生产。

 

2023年6月,三星生物宣布投资15亿美元,建设第5工厂,进一步扩大规模。公司预计第 5 工厂下半年开工,计划于2025年4月开始运营,工厂占地为9.6万平方米,生产能力为18万升,竣工后,三星生物的生产能力将达到78.4万升。

 

三星生物制剂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Rim今年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未来公司主要扩张领域将是ADC药物领域,随后将是细胞及基因治疗(CGT)领域。

 

三星生物2022年收入23.3亿美元,同比增长91%,经调整净利润6.2亿美元,同比增长78%,在手订单95亿美元,同比增长27%。

 

640 (86).png

图片来源:三星生物财报

 

截止2022年底,三星生物在手订单95亿美元,同比增长27%;今年3月和6月,三星生物分别获得辉瑞1.8和4亿美元大订单。

 

药明生物:产能规模快速追赶。2022年药明生物的产能规模为26.2万升,与三星生物仍存在较大差距,但随着短期内的快速扩张,预计到2024年公司产能将达到42万升;预计至2026年,产能将达到58.8万升,其中中国区36.9万升、新加坡12万升、美国3万升、爱尔兰3万升、德国1.5万升。 

 

640 (87).png

图片来源:药明生物路演材料

 

随着公司在亚洲、北美洲、欧洲的全球化产能设计、建设和投产,有助于服务全球客户,增强供应链安全。

 

药明生物的产能预计将从2022年的26.2万升提升到2026年的58万升,复合增长率为22%。截止12月31日,公司未完成订单总额增长至206亿美元,产能的快速扩张有助于客户订单的完成。 

 

640 (88).png

图片:2022年-2026年药明生物年产能扩张情况

数据来源:招商证券、药明生物

 

并购是快速且低成本的产能扩建方式,近年来,药明生物加快项目并购速度,迅速扩张产能。

 

1) 2022年11月,和铂医药发布公告称,其苏州产业化基地交由药明生物控股子公司药明海德(买方)承接,总交易额为1.46亿元;

 

2) 2022年9月19日,药明生物宣布与科望医药达成多项战略合作。根据协议,药明生物将吸纳科望医药苏州工艺开发和中试生产设施,建成大分子开发和GMP生产服务基地;

 

3) 2021年药明生物宣布收购苏桥生物超90%股份,获得生物药原液7000升产能;

 

4) 2021年药明生物宣布收购辉瑞中国位于杭州的生物药原液和制剂生产基地;

 

5) 2020-2021年药明生物收购拜耳在德国的两个工厂:拜耳-勒沃库森、拜耳-伍珀塔尔。2023年6月,药明生物宣布扩大德国生产基地产能。据药明生物公开消息,勒沃库森基地正在新增第二条制剂灌装生产线,年产能将在1000万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更好地提供无菌灌装和冻干制剂服务。面积3万平方米的伍珀塔尔基地原液总产能将翻番,预计从1.2万升增长至2.4万升。 

 

总  结

 

两家公司在新的领域,如ADC、CGT、mRNA等也都在积极布局,竞争激烈。虽然在总体产能上,三星生物有三星集团支持,扩张速度略快于药明生物,但是药明生物正在采用并购、自建等多种方式快速扩张,进一步的缩小产能差距。依靠前瞻的全球布局、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以及独特的CRDMO商业模式,未来药明生物有望继续保持高于三星生物的业绩增长。

 

参考资料:

  • 药明生物财报

  • 三星生物财报

  • 招商证券研报

  • 迈百瑞招股书

  • https://www.psmarketresearch.com/market-analysis/biologics-cdmo-market


来源:药智头条 ,作者清漪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煜森资本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