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6日,科创板上市Biotech公司百奥泰发布《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计划募资不超过16.4亿元。这是继3年多以前,百奥泰在科创板IPO募资近20亿元之后,这家Biotech公司再次准备向二级市场大额募资。
登陆资本市场的这3年,百奥泰走过一段跌宕起伏的历程。2021年初,百奥泰先后宣布终止旗下两款ADC管线的开发,其中HER2 ADC药物BAT8001甚至已经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这个消息,在彼时尚处于景气顶点的医药投资市场,引发不小的争议与讨论。一方面,自2015年药政改革引发创新药的投资热潮以来,大家已经习惯了创新药临床试验不停地从成功走向成功,III期临床试验失败这种事,似乎永远只出现在大洋彼岸传来的新闻中,突然一家身边的公司主动宣布III期临床失败,还真的略有一点不适应。另一方面,百奥泰是当时行业中代表性的ADC研发公司之一,ADC管线也是百奥泰得以登陆科创板的最大筹码之一;但是当旗下2款ADC管线被宣布终止之后,百奥泰在当时已经没有处于临床阶段的ADC管线了,只剩一堆生物类似药。这个消息也极大动摇了市场对于百奥泰的信心,宣布终止Her2 ADC管线的第二天,百奥泰股价逆市大跌18.73%,创上市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虽然面临诸多的质疑和一定的争议,但是百奥泰依靠旗下一堆生物类似药,居然过得很滋润。
2021年,百奥泰的收入高达8.37亿,其中约65%来源于生物类似药对外的授权收入,35%来源于生物类似药的销售收入。
2022年,在一次性的授权收入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依靠旗下生物类似药的销售,百奥泰仍然有4个多亿的收入。
但是如果认为百奥泰从此将走上一条以生物类似药为主的道路,那就彻底错了。根据行业传言,在主要模仿T-DM1的初代ADC管线失败后,百奥泰迅速更新其ADC技术平台:将毒素由MMAE更替为拓扑异构酶,linker采用定点偶联酶切可裂解,重新立项多个ADC研发项目。2022年,百奥泰一口气开了5个ADC管线的一期临床试验,对ADC领域的热门靶点FRα、B7H3、Necting-4、Her2、Trop2等进行了全覆盖。毫无疑问,在曾经吃过大亏的ADC领域,百奥泰非常想再来一次。虽然IPO募资近20亿,上市三年的累计收入也有10亿+,但是创新药研发真的太烧钱了:截至2023年1季度末,百奥泰账上现金仅有4亿元左右。
即使不算其他研发支出,仅仅5个进入一期临床试验的ADC管线的后续研发支出,就不是区区4亿元可以支撑的。

百奥泰部分临床一期管线示意图
事实上,百奥泰的在研管线非常丰富,涵盖了诸多热门或者曾经热门的靶点,其豪华程度甚至不亚于部分BioPharma企业。于是,向市场狠狠地再募一大笔钱,成为百奥泰必然的选择。根据此次百奥泰的资金使用计划,在计划的16.4亿募集资金中,大约有12.89亿投入新药研发,1.5投入产能扩建,2亿补充流动资金。其中,产能扩建需要的实际资金是5.6亿,缺口拟用账上现有资金投入。百奥泰必须要感谢当年选择了科创板,因为在港股18A,如此雄心勃勃的融资计划,几乎没有太大的落地可能性。那么,科创板的大小投资者们,愿意为百奥泰的再次豪赌买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