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腕?!AZ接连砍掉两款GLP-1,诺和诺德、礼来、恒瑞、信达抢滩千亿GLP-1市场

即便阿斯利康对GLP-1两度放弃,也掩盖不了该市场的火热。


与赛道的火热背道而驰,阿斯利康再次放弃GLP-1

先是今年4终止开发一款中后期GLP-1R/GCGR激动剂,后又于近日终止口服GLP-1R激动剂AZD0186,背后原因均由于“临床数据结果优势不达预期,无法展示竞争力”。

这是所有布局GLP-1的药企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共性问题。

而今,放眼于整个GLP-1赛道,前有诺和诺德、礼来两大糖尿病巨头,后有安进、辉瑞、信达来势汹汹的黑马,集中扎堆者甚众,如若产品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难以拼出一条“血路”。在认清了现实后,阿斯利康选择了当断则断。

不过,阿斯利康对GLP-1的两度放弃,掩盖不了该市场的火热。更大的吸引力来自于其潜在空间,据摩根士丹利估算,到2030年,肥胖药物的市场规模预计超过540亿美元,有望超过PD-1/PD-L1成为全球市场规模最大的药品。而根据另一大开发GLP-1药物的辉瑞预测,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GLP-1药物总市场规模或接近1000亿美元。

众药企抢滩千亿GLP-1市场正酣。目前正在召开的美国糖尿病协会第83届年会科学会议则更直观地揭开了GLP-1药物全球研发的火热。

阿斯利康“壮士断腕”,接连放弃两款GLP-1


新药研发本就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由于口服GLP-1R激动剂AZD0186未达到预期目标,没有显示出足够的差异性并超过当前的护理标准,在对第一阶段数据的初步分析后,阿斯利康认为此款药物不会优于竞争对手,毅然决定终止该项临床研究。此前,年报显示该管线正在美国进行I期临床试验,登记号为NCT05694741。

对于药企来说,有时停掉某条在研管线就是及时止损,但其实这并非阿斯利康第一次放弃GLP-1类药物的开发。

早在今年4月,阿斯利康就宣布放弃已经进入2b/3期阶段的GLP-1/GCGR双靶点激动剂Cotadutide,它是由MedImmune自主研发的胃泌酸调节素(OXM)类似药物,该公司于2007年被阿斯利康收购。

Cotadutide对标的产品是诺和诺德研发的利拉鲁肽,临床前研究显示,其小鼠体内血浆半衰期约为5h,与诺和诺德研发的利拉鲁肽约7h相近。在与利拉鲁肽的头对头2b期研究中,Cotadutide也表现出不错的疗效,所有剂量组的减重和降糖效果均不亚于利拉鲁肽组。

放弃的原因随即浮出水面,尽管Cotadutide数据疗效不错,但它并没有在降糖和减重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临床优势。或许研发成功,投放市场不一定不赚钱。但这对于阿斯利康这样的大型MNC来说远远不够,倘若继续投入,产品商业化后所耗费的时间金钱成本不一定能换来高额回报。显然,阿斯利康不愿意赌。随后,Cotadutide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症以及糖尿病肾病等3个适应证的开发被剔除2期临床管线

公开资料显示,在此次行动中,阿斯利康进一步终止了Cotadutide在3个领域的临床试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肝损伤、心脏复极化。阿斯利康方对此表示,目前正在结束Cotadutide临床试验的患者招募,而已入组的患者有权选择是否继续接受治疗。

放弃这两款GLP-1产品,并不意味着它要放弃GLP-1赛道。阿斯利康表示将集中资源开发一款同机制药物GLP-1R/GCGR激动剂AZD9550,与Cotadutide每日给药一次不同,这款药是周制剂;此外,阿斯利康管线中还有一款口服GLP-1R激动剂AZD0186目前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

一直以来,阿斯利康都是GLP-1赛道上的重要参与者,作为该赛道的最早布局者之一,阿斯利康还是第一家拥有上市GLP-1产品的药企。艾塞那肽作为全球第一款被批准上市的GLP-1药物,于2005年获批上市。2016年,三生制药与阿斯利康达成战略合作,获得艾塞那肽百泌达和百达扬的中国独家商业权,合作期限长达20年。

阿斯利康对GLP-1的两度放弃,也掩盖不了该市场的火热。

GLP-1爆热,国内外药企展开竞跑


当前全球GLP-1正迎来研发、申报爆发期。目前市场上,仍是跨国药企领跑GLP-1减重赛道,如耳熟能详的两大竞手诺和诺德和礼来,此外辉瑞、BI等MNC也展开了积极布局。

正在召开的美国糖尿病协会第83届年会科学会议则更直观地揭开了GLP-1药物全球研发进展一角。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超10家知名药企公布GLP-1类新药最新进展。

如礼来公布了首款GLP-1受体激动剂orforglipron的最新II期数据,达到了疗效评估的主要和次要终点,并在至少有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不包括2型糖尿病)的肥胖或超重成人中显示出临床显著的体重减轻。与此同时,礼来还公布了GLP-1R/GIPR/GCGR三靶点激动剂Retatrutide治疗肥胖、NAFLS、糖尿病的二期临床数据。除此之外,BI也公布了GLP-1R/GCGR双靶点激动剂的最新临床数据。

此外,相较单靶点和双靶点众,在GLP-1R/GIPR/GCGR三靶点药物开发上,目前布局者还不算太多,如礼来、韩美药品、民为生物和道尔生物。其中,礼来算是较为领先,旗下GLP1R/GIPR/GCGR三靶点激动剂 Retatrutide (LY3437943)已启动III期临床,韩美药品、民为生物和道尔生物的三靶点激动剂则处于临床早期开发阶段。

相较而言,国内厂家布局及进展则相对较晚,但布局者数量不在少数。先看一组数据,根据Insight数据库,国内超100款GLP-1类新药进入临床阶段。从项目申报数量来看,近三年临床申报已处于爆发期,尤其是2023年。

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归纳,其中2016-2020 年平均每年申报临床5-6个项目;2021年大幅上升,集中申报了20个项目;2022年也达17项;截止当前,2023年不到半年内已有16个项目申报,几乎临近2022年全年数量。毋庸置疑,GLP-1药物的火热可见一斑。

其中,信达生物和礼来合作的GLP-1/GCGR双靶点激动剂玛仕度肤(Mazdutide) 已在国内进入ll期临床阶段,研发进度国内领先。华东更是全面All in减肥药市场,围绕GLP-1R靶点,从注射剂到口服,从单靶点到多靶点,从生物类似药到创新药,几乎全方位打造差异化产品管线。

“老大哥”恒瑞也布局了多款候选药物,包括GLP-1/GIP双靶点、GLP-1/GCGR双靶点和口服小分子激动剂等。在此次第83届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会议上,恒瑞便公布了口服小分子GLP-1R激动剂HRS-7535片以及GLP-1R/GIPR激动剂HRS9531的I期临床研究数据。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均为轻度。在MAD中,接受HRS-7535的受试者第29天时的体重较基线平均下降4.38kg。

趋势不难看出,各大药企正在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壁垒,两条路径清晰可见,一是给药方式从注射到口服,有利于提升患者依从性;二是长效制剂优于短效制剂,通过将给药频次降低,从每日2-3次到每日一次,甚至每周一次等更低频率使用从而实现长效化。

在发展过程中,GLP-1药物不仅实现了短效到长效的转变过程,还将适应证不断拓展,从糖尿病到减重,目前还延展到NASH、慢性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适应证研究。

此外,除了患者依从性,价格也是慢病用药的一大核心逻辑。从价格的角度,价低者或更易赢得市场,因此这也为国内生物类似药提供了市场空间,更低的成本和售价成为其优势。在该赛道,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肤生物类似药已获批上市,华东医药、联邦制药、丽珠医药的司美格鲁肤类似药处于Ill期临床阶段。

不过,也有从业者看到了该赛道的B面:继PD-1盛况后留下的一地鸡毛,GLP-1会否重蹈覆辙?

来源:E药经理人 ,作者Qsher 直言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煜森资本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