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以创新中药为特色的综合性创新药企龙头正在渐渐崛起。
今年以来,中药在产业和政策周期的共振下,估值开始回升,步入产业发展的新周期。行业中,以天士力为代表的创新(现代)中药企业领衔,迎来业绩的全面复苏。根据Choice数据库,今年上半年,A股74家中药企业约四分之三都实现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整个医药板块。
创新中药头部企业天士力更是交出了一份相当亮眼的财报。该财报显示,天士力今年上半年创造营收为43.9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88%;实现归母净利润7.07亿元,同比增长269.75%。
过去几年,由于受到重点监控目录、集采、疫情等多重打击,行业增长形势严峻。天士力凭什么率先突围,重新迈入加速增长的通道,他做了什么?做对了什么?
从财报来看,天士力重回增长的动力引擎主要来源于医药工业部分。经过几经多年对医药商业的逐步剥离后,天士力的医药工业板块收入贡献已经超过了四分之三,并表现出持续的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医药工业部分实现收入37.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45%。
有此增速并不容易。整个医药工业数据同期表现不算乐观。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2023年1-6月,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2496亿元,同比下滑2.9%;利润总额1794.5亿元,同比下滑17.1%。
业务的增长离不开好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执行。围绕“聚焦”二字,天士力一方面全力拓展核心品种的市场,稳步提升核心品种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加大研发,夯实动力引擎的源头。
中药板块贡献了主要的营收,并且增长更为强劲。今年上半年,天士力中药板块实现营收29.9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28%,占整个医药工业收入比例达到81%。过去三年,这一比例上升幅度超过10%。
中药板块的稳步增长是天士力对于“聚焦”二字的最好诠释之一。过去数年,在天士力部署的战略当中,“持续巩固现代中药领军地位”一直被放在了重要位置。而在执行层面,天士力一面围绕核心品种复方丹参滴丸沉淀的心脑血管品牌优势,不断加强大品种的二次开发与创新中药研发,打造了养血清脑颗粒(丸)、芪参益气滴丸、注射用益气复脉、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等多层次的明星产品组合,成功构建起以“心血管”为核心的大中药体系。
另一面着力推动以产品价值营销为导向的体系建立。当行业创新逐步进入深水区,未来的营销势必围绕产品价值规律展开。在天士力的新营销体系中,产品不是单个产品,而是围绕疾病而建的一揽子产品,能够覆盖某一类疾病中不同类型患者的需求。
一个具象的例子是,天士力正积极参与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DQI),深化CDQI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与代谢疾病中心、冠心病中心建设,助力复方丹参滴丸双适应症以及心血管领域多产品组合的学术营销,不断提升全品种覆盖和核心品种增长,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疾病为中心”转型。
聚焦优势带来的成果也有目共睹。根据IQVIA中国医院药品统计报告(>=100床位),中药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市场排名中,复方丹参滴丸为2022年市场份额排名全国第一,销售额超过20亿元;而中药用于头痛/偏头痛市场排名中,养血清脑颗粒(丸)2022年市场份额排名全国第一,销售额过5亿级别。此外该体系下还有多个1~5亿的中药品种。
未来这些产品的空间更为广阔。根据国海证券测算,2025年复方丹参滴丸终端销售额有望达到44亿元;而养血清脑潜在的国内市场空间约45亿元。
对于药企来说,每一次的产品交替都是公司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次转折,因衔接不顺走向颓势的公司不在少数,胜者则总是寥寥。从整个行业的转型来看,天士力是为数不多借助自身优势实现了短期胜利的公司。
然而要想打好创新药长期胜利的战役,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研发管线布局。
数年前,天士力秉承“没有围墙的研究院”理念,以“四位一体”的研发模式全面整合全球先进技术资源,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开展创新产品布局。
数年后,天士力已经率先建成了一个有特色且有规模的在研产品管线,涵盖97款在研产品,包括41款1类创新药,并有39款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5款已处于临床II、III期研究阶段。
特色的地方在于,其管线中包含了一系列能够加强其原有核心品种竞争力、巩固优势领域地位的创新中药产品。另值得一提的是,从规模上来说行业中也很少有玩家能做到如此规模的中药研发管线。
据了解,天士力目前的现代中药研发管线有19款产品处于临床II、III期研究阶段,包含安神滴丸、青术颗粒、脊痛宁片、安体威颗粒等1类创新中药。今年以来,围绕核心品种的临床推进取得不小进展。复方丹参滴丸、养血清脑颗粒、荆花胃康胶丸、安宫牛黄丸、护心丹获得8项国际注册批准。
要建成这样有特色、有相当规模的研发管线,相当不易,需要时间、投入,更需要方式和方法。要知道,从规模上来说,行业中在研产品过百的药企数目屈指可数。
第一秘钥是对创新持续的重视。据统计,2020~2022年以来,天士力的研发投入从6亿元增长至10.1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由此,研发投入/医药工业收入从9.4%增长至14.22%。与其他中药创新药企业相比,天士力的研发投入遥居于行业前列。
有了研发投入后,第二步则关乎方式、方法,即如何把这些资金用好。这不得不谈到天士力在构建研发管线时,与行业传统药企们不大相符的“open”心态。过去三年资本寒冬带来的惨淡让行业Biotech慢慢意识到合作的绝对重要性。
天士力之所以能够建立规模如此庞大的管线,一条腿是依靠他持续专注创新构建的自主研发能力;另一条腿则仰赖于他对合作驾轻就熟的能力,和较早通过合作来推动创新转型的经验。
现有研发管线将这一策略展现地淋漓尽致。据财报披露,天士力目前依靠自主研发的项目约占三分之二,为63款;而外部合作的项目超过了三分之一,包括13款产品引进项目、16款合作开发项目、5款投资优先许可权项目。
另外值得一提地是,天士力对于创新药的分布有着非常明确的思考、定位和开发策略。财报中提到,在现代中药领域,打造行业第一品牌;在生物药领域,构筑创新医药研发集群;在化学药领域,仿创结合构建多领域领先。如今,天士力通过“四位一体”的创新研发模式,并发挥现代中药、生物药、化学药的协同发展优势,已经围绕心脑血管、消化代谢、肿瘤、中枢神经四个疾病领域进行了完善的产品布局。
可以看到,一个以创新中药为特色的综合性创新药企龙头正在渐渐崛起。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煜森资本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