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半年以来,科创板新增的医药类IPO申报企业数量为0;有幸在此之前递交IPO申请的企业,属于幸运的赶上了末班车。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够成功登陆科创板的医药企业,都将从这趟末班车上产生。
2023年9月13日,一家赶上“末班车”的CRO企业,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益诺思),顺利过会。从公开信息来看,益诺思的服务主要涵盖生物医药早期成药性评价、非临床研究以及临床检测及转化研究三大板块。其中,公司的非临床研究板块具体包括:非临床安全性评价、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非临床药效学研究。报告期内,非临床CRO业务系公司业务发展的基础,是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在 90%以上。根据招股说明书信息,益诺思接近一半的业务,与最近两年医药行业备受关注的“天价实验猴”有关。
“有价无猴”、“一猴难求”,是过去两年行业内对于实验猴的深切感受。据媒体报道,实验猴中使用量最大的食蟹猴,价格从不到7000元/只,短时间内暴涨至16万元/只,累计涨幅超过20倍,一度使得国内CRO行业非常紧张。实验用猴的这种历史性行情,对于益诺思最近两年的业务有不小的影响。
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公司涉及使用实验用猴的业务产生的收入分别为1.17亿元、2.6亿元和4.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5.12%、44.77%和 48.00%,占比逐年提高。从成本端来看,2020年、2021年及2022年,益诺思实验用猴的采购单价分别为2.73万元/只、5.53万元/只及10.78万元/只,虽然价格没有市场传言那么夸张,但是的确在2年内暴涨了3-4倍。诸多掌握了实验猴供给端的CRO公司,在过去2年肯定是狠赚了一笔,但是实验猴的价格趋势目前正在回落,也给相关公司带来了负面影响。据益诺思IPO过程中披露的信息,截至2023年6月底,食蟹猴价格基本在12万元/只左右,恒河猴价格基本在9万元/只左右,分别较2023年初的15万元/只、10万元/只,下降了20%、10%左右。在此前实验用猴的供给紧张和价格飙升阶段,为了应对风险,益诺思采用了多种对策。一个策略是买早买小,也就是提前买下未达到试验条件的猴子,降低最终的采购成本。另一个策略是用股权绑定供应商,益诺思的上游实验猴供应商华珍合伙、金港生物(国家实验灵长类种质资源中心海南基地)在IPO之前都成为了公司的新股东,分别持有2.94%和0.88%的股份。但是随着实验用猴的价格下降,如何对冲和控制生物资产减值风险,又成为了包括益诺思在内的多家CRO公司的新课题。此前,A股上市CRO公司昭衍新药,在2023年的半年报内披露:公司持有的生物资产实验用猴的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净损失,约为人民币1.77亿到1.89亿。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煜森资本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