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支子基金!规模400亿!广州掀起投资热潮

广州将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

9月19日,由广州市国资委、科技局等单位指导,广州产投集团联合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主办,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协办的“科技引领未来 创投成就梦想”——2023广州产业母基金大会在广州黄埔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1695281438826.jpg

本次大会的签约总规模超400亿元,包括产业母基金合作签约的子基金8家、创投母基金合作签约的子基金7家、落地产业项目6家、高端智库4家,其中有过半项目落地黄埔。

据悉,广州产投集团严格筛选本次会议的签约项目,坚持“三不签”原则——各方未履行决策程序的不签、项目没有明确目标任务或投资额度的不签、产业项目联动市区落不了地的不签

广州产投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葛群表示,“这些基金和项目只是两大母基金运作半年多来的部分阶段性成果。接下来,两大母基金还将有更多的投资合作项目,期待更多合作,结出更多硕果。”

1695281466652.jpg

产业母基金合作签约环节,签约名单为:国新基金——国风投新智投资基金、广汽资本——广州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IDG资本——IDG绿色产业基金、中银资产——中鑫广州产投战兴产业基金、君联资本——君联医疗健康人民币四期基金、中金资本——中金启德新医基金、峰瑞资本——峰瑞人民币三期基金、武岳峰科创——武岳峰气候技术基金。

创投母基金合作签约环节,签约名单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协同院颠覆性基金、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创广华基金、湖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湘粤基金、广东省新型激光等离子技术研究院——广州产投高端装备创投基金、中科创星——广州科技成果转化创投基金、元禾原点——广州元禾原点叁号创投基金、道远资本——安必平道远肿瘤检测基金。

落地项目签约包括壁仞科技、佑驾创新、合源生物、万协通、尧唐生物。

高端智库合作签约包括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南财智库、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有限公司。


提质增速!签约协议累计600亿
早在今年2月,广州2000亿母基金官宣落地,由广州产投集团发起设立,其中包括1500亿元的广州产业投资母基金和500亿元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
广州产业投资母基金致力于“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创新”,采用“母基金+子基金+直投”模式,助力广州构建“3+5+X”战略新兴产业体系,构筑“123+N”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新格局,以硬科技初创型实体企业和未来产业项目为基金重点产业投资方向。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消费等产业领域设立系列专项母基金和重大项目投资专项基金,通过子基金、直接投资的方式投资产业项目,实现“产业集群+专项基金+重大项目”有机协同。
两大母基金始终按照“政府指导、企业运作、专业执行、综合监督”指导思想进行规范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进入全面提质增速阶段,目前已达成协议超600亿元独创的“广州模式”成功点燃投资者们的热情。
重磅的签约项目外,会上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广州产业发展研究院 、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联合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3》,由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科技成果与技术评估部副部长武思宏对报告进行解读。
《报告》数据覆盖了粤港澳大湾区260家高校院所,其中广州市105家占大湾区高校院所总数的40.1%深圳市92家占大湾区高校院所总数的35.4%
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2022年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6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为121.0亿元,同比增长9.8%。大湾区城市群中,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金额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是广州市、深圳市和东莞市
2022年,广州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金额为78.5亿元,同比增长12.4%;转化总合同金额排名前三的领域为“制造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农、林、牧、渔业”,占全领域的78%。

“二次创业”广州来真的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试验田,广州拥有“二次创业”的先发优势。
广州将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以再出发的拼劲干劲闯劲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广州实践,为全省实现“走在前列”总目标扛起广州担当、作出广州贡献。
近期,广州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风投创投市场发展的政策,吸引具有代表性的风投创投机构在穗集聚发展。
9月15日,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广州市新兴产业发展的引导带动作用,规范广州市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的运行管理,广州市发改委制定发布了《广州市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引导基金于2017年设立,由市财政全额出资,存续期10年。引导基金础规模为18.03亿元人民币,总规模根据市政府决策及财政预算安排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引导基金发起设立的子基金主要投资领域须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轨道交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精细化工、数字创意、量子科技、区块链、太赫兹、天然气水合物、纳米科技等领域,以及国家、省明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处于种子期、起步期、成长期、扩张期和成熟期等各发展阶段的企业。
1695281504070.jpg
刚刚过去的8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广州市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这意味着,广州营商环境6.0改革方案靴子正式落地。
《方案》按照“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要求,从“全要素营商环境”视角,提出五个方面39项任务,以“宜商兴业”为目标导向,把优化营商环境融入抓项目、兴产业、促招商全过程,提出建设企业综合成本最低、产业生态最优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方案》首次将要素环境纳入改革,坚持“大营商”视野,重点瞄准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用地、用工、融资、用能等需求,推动资源要素按照产业导向配置。
在资本注入、营商环境宽松的影响下,2023年1-7月广州全市生产需求总体稳定、服务消费持续回暖、新兴动能引领转型,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
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态势,同比分别增长18.8%和14.2%;
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5.5%;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势良好,增长15.8%,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4.9%。先进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65.0%、81.9%和58.0%。
7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5.95万亿元,同比增长9.3%。分存、贷款看,全市存款余额8.55万亿元,同比增长8.3%。
全市贷款余额7.40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5%,增速比6月末提升0.5个百分点。住户中长期贷款余额保持较好增势,同比增长10.6%。
进入“二次创业”热潮的广州,正在投入真金白银,锻造更强的综合实力,打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欢迎更多投资者们的到来。
来源:广州壹产业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煜森资本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