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争议与失败中前行,是创新药研发的常态。
每一个潜力靶点,在最终成药之前,都难免遭受非议。TIGIT如此,CD47更是如此。今年以来,CD47靶点领域“变数” 频频。
首先,是吉利德停止Magrolimab与阿扎胞苷(AZA)联合治疗高危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临床。
接着,ALX Oncology在二季度财报中,宣布终止核心管线SIRPα融合蛋白Evorpacept治疗MDS、AML的临床研究。
上述事件能够说明,CD47领域的研发绝非易事,也必然会影响整个行业的信心。日前,艾伯维也因为自身战略调整,与天境生物终止有关CD47领域的合作。
但没有九死一生的投入,不可能有业绩爆发的后置收益,这是属于创新药研发的辩证法。
坚定者在继续前行。目前来看,包括天境生物、康方生物、宜明昂科等国内企业,将会继续推进CD47靶点的研发。
当然了,没有了全球大药厂在前面冲锋陷阵,中国biotech的研发进度虽然靠前,但未来肯定会更加审慎的走每一步。
前辈折戟:技术路线的变故
不管是吉利德还是ALX Oncology,在CD47领域的挫败,均只能说明他们可能在CD47成药性的探索过程中走错了路。
此前,为了解决毒副作用过大的问题,全球不同企业做出了很多探索。
吉利德的Magrolimab,采取的是在抗体Fc端去除ADCC效应的措施。ADCC效应是抗体杀伤靶细胞的关键机制之一。Magrolimab希望去削弱抗体的杀伤力,以实现减毒目标。
但问题在于,这个改造似乎不足以解决CD47抗体的血液毒性问题。Magrolimab需要依靠费劲的“预激给药”方案来减少毒性问题。
根据过往的临床数据,虽然Magrolimab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贫血,但其血液毒性的表现依然让人揪心。同时,因为Magrolimab结合红细胞的特性而产生的“抗原沉没效应”,又间接影响了其临床疗效。这也是Magrolimab接连终止临床实验的根本原因。
ALX Oncology的失利,则在于让“Fc域”灭活的思路不可取。
该公司设计的融合蛋白Evorpacept,由灭活的“Fc域”和SIRPa融合蛋白组成,核心思路是放弃杀伤力,只是让Evorpacept起到关闭肿瘤细胞“别吃我”信号通路,让肿瘤细胞暴露;与此同时,结合其他抗肿瘤药物治疗以起到更好的效果。只是,这一思路的试验结果,也不理想。
而包括天境生物的来佐利单抗在内,分子设计思路完全不同于吉利德、ALX Oncology,因此并不能将它们与这两家公司的失利画上等号。
换句话说,CD47的未来依旧是风险与机遇并存。
希望仍在,全球药企还在押注
CD47信号通路药物的研发难点,是容易与同样表达CD47的红细胞结合带来血液毒性。但实际上,存在特殊的抗体或融合蛋白分子,不会与红细胞结合。
辉瑞的TTI-622就是这样特殊的分子,在最新的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辉瑞强调TTI-622的临床正在继续推进。
无独有偶,天境生物的来佐利单抗,也是通过反向筛选方式获得的特殊分子。该抗体在保留促进吞噬细胞活性和抗肿瘤药效的同时,与正常红细胞的结合十分微弱,以至于抗体本身不会引起红细胞凝集现象,这一特性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抗体注射后带来的贫血等副作用。
这一点,也在来佐利单抗的临床数据层面得到了验证。
根据过往临床数据,来佐利单抗不仅不存在抗原沉没效应,也不需要预激给药,安全性得到了充分证明。并且,来佐利单抗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
基于此,今年4月,天境生物来佐利单抗率先在中国启动了针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适应症的3期注册临床研究。
对于CD47仍有期待的,不仅仅是辉瑞和天境生物,宜明昂科,康方生物等药企也在持续加注。
康方生物同样基于反向筛选思路得到的AK117,已经初步展现了突出的安全性与疗效。基于此,康方生物进行CD47双抗的研发。
日前,康方生物AK132(Claudin18.2/CD47双抗)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了CDE批准。
宜明昂科则是选择all in CD47。
目前,公司管线中共有14款候选药物,其中四款核心产品IMM01、IMM0306、IMM2902、IMM2520均围绕着CD47靶点而布局。从单抗、融合蛋白再到双抗,宜明昂科将围绕不同思路进行尝试。
如此不难看出,中国biotech仍然希望在CD47领域有所作为。而资本市场对于CD47也仍有期待。
All in CD47的宜明昂科,不仅在资本寒冬的当下成功登陆港股,并且股价持续上涨。公司IPO发行价为18.6港元/股,如今股价已上涨至26.55亿港元/股,市值也近百亿港元。这说明投资者对其未来,抱有一定信心。
很显然,现在就给CD47的未来画上句号,为时尚早。
未来之争:在谨慎中前行
不过,CD47靶点要想上岸,也需要时间。
领头羊们“变数” 频频,已经在提醒市场所有人,CD47领域的探索注定要在谨慎中前行。如今,艾伯维的选择,某种程度上释放了这一信号。
在全球大药厂纷纷缩紧管线的当下,艾伯维从管线策略层面终止与天境生物的合作无可厚非。毕竟,来佐利单抗能否成药,还有待后续数据证明。
接下来,国内药企也必然会更加谨慎的走每一步,尤其是在资本寒冬仍未过去,且没有了全球大药厂在前面冲锋陷阵的情况下。
在半年报的电话会议上,康方生物创始人夏瑜就表示:“现在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公司也没有必要迈开步子往前冲,会适当收一收速度,更加审慎”。
天境生物也是如此。在半年报中,天境生物表示,将进一步分析2期临床数据,并结合其它在研CD47抗体以评估后续开发策略。
也不奇怪。对于创新药企来说,能够开枪的次数始终是有限的。他们必须谨慎对待每一次开枪机会,确保上岸。不难预见,整个CD47领域的探索,或许也会放缓脚步。从这一点来说,市场也要保持足够多的耐心。
只要天境生物、宜明昂科、康方生物这类勇敢的探索者持续在路上,CD47的未来必然会到来。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煜森资本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